从地图上看,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交汇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二战爆发后,土耳其宣布中立。但轴心国和同盟国都反复争取这个举足轻重的国家,土耳其在两大势力间摇摆不定,也在经济和军事上受益匪浅。随着战争局势的明朗,同盟国向土耳其定下了一个期限,直到离最后期限只有5天,土耳其才对德国宣战。

德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离同盟国定下的最后期限只有5天)(1)

奥斯曼帝国因一战战败而解体,土耳其人在击退外国侵略者后,于1923年建立起土耳其共和国,废除了伊斯兰教君主政体。1938年,伊斯麦特·伊诺努就任总统。当时,土耳其约有2千万人,工业不发达,而且二战一触即发。伊诺努就任后,对土耳其的处境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弱小的土耳其只有保持中立、避开战祸才符合自己的利益。

1939年,伊诺努和英、法两国签订了互助条约。法国战败后,伊诺努又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因此在德军横扫巴尔干时,土耳其没有受到影响。

不过,土耳其位于3个大国集团的汇合处,西面是轴心国控制的巴尔干半岛,北面是苏联,南面则是以英国势力为主的阿拉伯世界,土耳其扼制了这3大集团间的交通要道。

战争开始后,土耳其就成为各国使节的“活动中心”,他们千方百计地动摇土耳其的中立立场。为此,土耳其同时向德国和英国出口矿石等资源,以换回武器和其他物资,并寻机发展。

土耳其同交战双方都签署了贸易和约,且德国和英国都承认其中立地位。德国帮助土耳其建设公路和铁路,英国帮助土耳其建设机场和港口。由于英德两国的竞争,土耳其得到了最好的设备和最佳的工程质量。

德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离同盟国定下的最后期限只有5天)(2)

大量铬铁矿石和铜矿石的出口,使土耳其有足够的财力购买先进武器。不久,伊诺努就组建了50个装备精良的旅,约80万人军队。

1943年1月,伊诺努与丘吉尔举行了会谈。伊诺努同意在年底加入战斗,同盟国因此向土耳其提供了包括坦克、自动炮、野战炮、防空炮、反坦克地雷和枪支在内的大批武器作为第一批军事援助。

德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离同盟国定下的最后期限只有5天)(3)

同年,伊诺努和罗斯福也进行会谈,罗斯福要求土耳其出兵50万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但伊诺努仍认为条件不成熟。

直到11月,土耳其依然拒绝与德国断绝联系,甚至不允许英军使用盟军帮助修建的空军基地。

1944年4月,英国又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国出口铬铁矿石,否则就封锁土耳其的口岸。几个月后,土耳其才停止向德国出口,因为伊诺努看到,纳粹德国的威胁能力已经不复存在了。

德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离同盟国定下的最后期限只有5天)(4)

同盟国对土耳其的表现非常不满,只好定下了一个“有权在战后加入联合国”的最后期限。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终于对德国宣战,再过5天,就要超过同盟国的期限了。

德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离同盟国定下的最后期限只有5天)(5)

战后,伊诺努对外亲近美国,对内结束一党专政,实行多党制。1950年,伊诺努领导的共和人民党在大选中失败,伊诺努成为在野党的领袖。1960年,在军人政变推翻曼德列斯的民主党政权后,伊诺努又3次组织联合内阁,并推行新的经济建设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