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自由恋爱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在焦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去寻找一份真挚的爱情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容易。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1)

我常常感叹于老一辈人的爱情,羡慕他们白头偕老的决心,也渴望自己可以拥有愿与自己“青丝变白雪”的另一半。

今天与大家一起漫步于古代爱情观,看一下古代人的爱情是怎样出现的。

一、古代“窈窕淑女”的择偶标准

古人择偶的标准看似简单,实则处处蕴含着大智慧。

先辈们的想法在当下社会也有一定的价值。我们还可以从流传下来的一些习俗中看出,只要细心体会祖先的为人处世的观念,通过细细品鉴,就能领悟到先人的道理。

严格来说,这个话题应该改成“审美标准”,因为择偶是父亲和兄长的事,“东床快婿”的成语就是这种习俗的缩影。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2)

她们虽然尊贵如公主,却没有太多的婚恋自由,大多只是父兄结盟的器物。也许最大的自由是在两个家庭之间做出选择。

中下阶层或普通民众被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困,无法享有婚姻自由。好在古人是根据半生经历来选女婿的,一般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

那么古代择偶的标准是什么? 他们喜欢面如冠玉那样的面孔还是满腹经纶的内在?欣赏君子持珠玉之德,还是邋里邋遢不着边际?

如果用现代女孩来定义,那就是“始于美貌,固守才华,忠于人品”,总之就是“我想要这一切”。古代的女子很现实,如果你不能完美,那就各取所需,选择最喜欢的。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3)

首先,容貌仍然是古代女性选择对象的第一标准。

但是,评定容貌的标准是主观的,而且大多不同:历代审美和时尚标准不统一,男女标准也不一样。比如“面如玉冠”,原是汉初莽夫周勃、灌婴等人用来贬低陈平的。

他们认为像陈平这样面容如玉的人,都应该是绣花枕头。这种贬低,大概类似于现在的“嘴里没毛,办事不牢”。

于是就有了留胡子来充实阅历的人,各种有胡子的人就出现了。无论是小胡子还是山羊胡子,都有自己的“忠实粉丝”。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4)

即使在先秦时代,人的生存能力也是很低,女性在选择婚姻对象时,很看重男性的生存能力。

《左传》记载,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郑国贵族子南、子熙为争夺女儿而婚配。于是,白脸少年子熙被淘汰,姑娘选择了展现武功实力的子南为夫:

“子皙信美也。抑子南,夫也。”

时局动荡,劳动与暴力就是生存,看重男人的女人孔五里居然选择了自己的生存能力。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5)

又如孔子,儒家的圣师,在为侄女择偶时,也充分考虑了男方的生存能力。儒家经典《论语》记载: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南融在《诗经》诗中反复吟诵了四句关于白圭的诗: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白贵的污点还可以擦掉,可是我们话里的污点是洗不掉的!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6)

孔子无意中听到了,觉得这孩子细心,严于律己,是一棵好苗子。孔子把他的侄女嫁给了他。孔子评价南融:

“国家太平时,他不会被废弃不用;国家无道混乱时,他也不至于受到刑罚。”

可见南融为人谨慎、灵活,善于自我保护。可见,这是孔子时代女性择偶的一个标准。

与此同时,孔子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曾入狱的学生公冶长。 《论语•公冶长第五》是这样讲的:

“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7)

说明孔子选择女婿是看重品德,而不是从世俗的角度看。公冶长一生读书,鲁国国君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一一拒绝。而是承岳父孔子之托,教书育人,成为名士。

当然,女性的审美也是多元的。有的人喜欢文质彬彬的,有的人喜欢强者,有的人喜欢大胡子,有的人喜欢白脸温柔的男人。总之,绝美的容颜,千百年来最引人注目。

女子爱才而不重色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从李白《代别情人》的“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以及蒋防《霍小玉传》的“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中就可以看出古代才子配佳人的传说。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8)

清代诗人朱彝尊在其短诗《高阳台.桥影流虹》序言中阐述了故事背景:

“吴江叶元礼,少日过流虹桥,有女子在楼上,见而慕之,竟至病死。气方绝,适元礼复过其门,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哭,女目始瞑。友人为作传,余记以词。”

大体的意思是,相传有一个姑娘住在水边,有一天看见一个叫叶元礼的人路过。便对他一见钟情,最终因相思过度而亡。

叶元礼到底有多帅?“少有隽才,美丰仪,望之如神仙”他就那样站在那里,就神采奕奕。难怪这丫头茶不思、饭不想。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9)

二、古代“翩翩君子”的择偶观

在当代的“看脸”的时代背景下,不光女孩越来越颜控,男人们也不例外。

人们还会根据男人身边的那还的年龄和颜值来判断这个男人有没有钱,当然了这是是人们闲暇时用来取乐的话题。

今天咱们的主题是古代的择偶观,所以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古代追求“窈窕淑女”的男人们是怎么找对象的吧。有史料记载:

“丧妇长女,不娶,无教戒。世有恶疾,不娶,弃於天。世有刑人,不娶,弃於人。乱家女,不娶,类不正。逆家女,不娶,废人伦也。”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10)

《晋书·后妃传》中曾有记载:

“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家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家女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这个记述概括了男子的择偶标准为:贤良淑德、举止端庄、多子多福。

《左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楚之讨陈夏氏,庄王欲纳夏姬。”

作为“战利品”的夏姬美得让庄王时时刻刻都想要娶她。 申公巫臣劝楚王说:“这是不允许的!大王,您怂恿诸侯攻打陈夏氏,现在又要纳夏姬为后宫,传出去就是贪图美色。 因为美是欲望,欲望是严重的罪行啊!您以后何以待天下?”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11)

楚庄王只好放弃了娶夏姬的念头,后来贵族子弟凡是要再娶夏姬的,申公巫臣也同样劝他们不要娶这个“红颜祸水”。

最终,夏姬的归宿让人大跌眼镜:屡次诽谤她、劝人不要娶她的申公巫臣,带着她逃往了晋国,成全了他的“桑中之喜”。

此外,其实也有很多男性追求女性的内在美,毕竟在一起要待一辈子的,再美丽的外表也经受不住岁月的打磨和生活的摧残,只有两个人同频、互相理解,才能做到长长久久的,共白头。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12)

商王的王后妇好就是典型的内在美。

她不仅仅能替商王征兵买马还可以亲自统帅征讨四方,同时为商王主持过大大小小的祭祀,她活跃于政治军事领域,听起来应该不是小家碧玉、脂粉娇气之人人。

但是曾在《周南•桃夭》中这样记载: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以及《郑风•有女同车》中也有写到:“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可以说这是当时男子择偶的基本标准了。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13)

再比如班昭,以续写《汉书》而闻名,她通读儒家经典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编著了《女戒》,在书中对女子的“内在美”做了界定。

她将女子的“四行”定义为了“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后来经过一千多年的沉淀和学习,成为了上层家庭妇女的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的必修课。

再如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却娶了一位面色黢黑、发色发黄的丑女为妻,他正是被其妻子的才智吸引,相夫教子卓有成效。

总的来说,在古代,女人看重的是男人的前途、才能、经济实力,而男人看重的是女人的人品、气质、外貌。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14)

古代男女在婚姻家庭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事实上,人类的择偶观念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

门当户对的爱情观

虽然在古代,男女婚前不能见面,也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对方,但在古人眼里,爱情并不是最重要的,浪漫也是不能当饭吃的,作为一家的顶梁柱,经济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现实虽然残酷,但不得不说,两个背景和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人,想要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真的很难。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15)

“门当户对”是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之一,泛指夫妻双方或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职业,非常适合谈恋爱或结婚。

古人说“门当户对”是有道理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会永远分隔真正的命运。

“门当户对”这个词最先记载于元朝·王实甫编著的《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中,上面是这样记载的:

“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16)

又有明朝·凌濛初著写的《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中的:

“满生与朱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

在古代,“门当户对”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婚姻概念,而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姻缘论”,其中之一体现在古建筑中:

它是门的组成部分 古民居中的建筑,如今这种联排别墅的建筑装饰所剩无几。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17)

和现在一样,我们称一些在女方家庭长大的男人为“凤凰男”。 尽管这些“凤凰男”成就了大事,甚至超越了他们的丈夫,但这个标签还是很难撕掉。

有的男人比较谨慎,会觉得这种情况很尴尬,有时发了财就抛妻弃子也是如此。古时候的人,这种情况见得比较多。

比如在《知否》中,顾廷烨的生父原本是靠着妻子的钱,帮助一家人渡过生死难关,但顾廷烨的生父不喜欢这个盐商之女作为他儿子的妻子。这段婚姻双方都很痛苦,牵扯到无辜的孩子。

所以,在剧中,明兰的外婆在选择明兰的婚姻时也是精心挑选,选择了一个家境相近,能够平权的婆家。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18)

谢道韫是曾指挥“淝水之战”的东晋名臣谢安的侄女,王凝之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之子,两人可谓是门当户对、旗鼓相当。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说的他们两家。但是门当户对就一定会幸福吗?

两家是典型的世家联姻,可惜她嫁给了王羲之那个没出息的儿子。

夫君王凝之与其父王羲之一样,酷爱封建迷信,终日焚香祈福,痴迷道教。但他并没有像他父亲那样辞官,而是担任会稽内史的官职,无所事事,谢道韫多次劝说,丈夫不听。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19)

可想而知,才华横溢的谢道韫的婚姻生活是多么的压抑。世家门当户对,只是志趣不合。海盗首领孙恩率领起义,让王凝之准备出战,他却说:

“你放心,我已经做好了请鬼兵帮忙的准备。你什么都不用做他们就会一败涂地。”

最终的结果是京城被攻陷,他和他的孩子们都被杀了。只有谢道韫和一个孙子幸免于难。谢道韫等人虽奋力抵抗,仍被敌人俘虏。

出于对这位才女的仰慕,谢道韫得以脱离敌人,隐姓埋名,赋诗作注,教书育人,过起了平静的生活。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20)

结语

古人云:“古之婚者,皆拣择德义之门,妙选贞闲之女,先之以媒娉,继之以礼物,集僚友以重其别,亲御轮以崇其敬,婚姻之际,如此之难。今诸王十五,便赐妻别居。然所配者,或长少差舛,或罪入掖庭,而作合宗王,妃嫔藩懿。

失礼之甚,无复此过。往年及今,频有检劾。诚是诸王过酒致责,迹其元起,亦由色衰相弃,致此纷纭。今皇子娶妻,多出宫掖,令天下小民,必依礼限,此二异也。”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主流意识鄙视以金钱财富定亲的行为,但不管性格、感情、有无共同语言,只顾自己的外貌已是邪风。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21)

金钱、地位等决定婚姻,在庸俗的统治下,无数男女的幸福被毁掉,这在古代历史和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

这应当作为现代青年婚姻的一面镜子,不应该被更多人效仿,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宋史》

《梦溪笔谈》

《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