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传媒——中国茶领域第一原创媒体

2017最受欢迎的故事——茶传媒专访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1)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2)

施钰是真美女。远望,一顶黄色小帽,窈窕淑女,在水一方。

走近,一条过腰间的麻花辫,帽沿下一副骨相生得奇好。眉骨间,历经岁月,又不显山露水。

相由心生。 因了一颗不羁的心,她那股子男子般的英气,在行走江湖间,渐次地长出了气候。

这里,曾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骞的故里,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念念不忘的地方。

这里,有近代第一所女子学校,第一个博物馆,“实业救国”爱国青年汇聚梦想之地。

施钰,生于南通,自小熏陶于南通各种开明文化。

她的家族是个世代从商的望族,太平天国时期就由江北撤入南通。

说起故乡,施钰滔滔不绝。

她在办公室的白板上,画出了自己小时候居住的院子。

“我们家是个田字型的四合院,住着12户人家。这里是大门,进去左手住着两户人家;右拐,又住着两户人家。这个东北角,是独立的公共空间……”

这是张骞时代兴建南通城时规划的四合院。

施钰用读图时代的方式,给我们画出了一个难以相信的神奇居住空间。

这个院子住户甚多,但都能各自保持隐私,还都拥有一小块自己的院子。

一个一个的四合院,被护城河围着。

施钰讲起护城河最宽处足有200米;有一条叫蟹壳巷的石子路,整洁舒适;她还记得,小时候人们进电影院,都是自觉买票从来无人检票。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3)

院子里,一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如同一个半开放生态小社会。

这是施钰的的成长之地。

她说,“闲适的老人很讲究地喝茶,欢脱的小孩围绕大水缸打闹。就是这所院子,教给了我如何为人相处,教给了我仁义礼智信。”

记忆中的一条古街,文房四宝、戏服道具、瓷器古玩,就连中药房也过来凑热闹。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4)

小时候的施钰个性自由、叛逆。她在胡同里乱窜,尝试着外面世界的各种可能。

她总爱钻进古香古气的店铺,这瞧瞧那看看。店员们闷了,就拿她“逗乐子”,问东问西,反倒让施钰记住了很多东西。

“从小我就对古玩不陌生,还被戏服迷得要死。那些错综复杂的图案,看得人眼花缭乱的,很是好看啦!”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5)

城隍庙湖心亭 二楼喝茶

施钰大学毕后来到上海。

这座城市让她无数次浮想联翩。

施钰的外公是客家人,是当年上海法租界的巡抚。旧上海,身为大小姐的外婆嫁给外公,办的是披婚纱的西式集体婚礼。

半个世纪的旧上海。人生无常,悲欢离合。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6)

施钰记起外公。

“他走进友谊商店。总是买最好的雪茄,酒只喝茅台,茶要最好的龙井。老人家常带着我去城隍庙湖心亭的二楼喝茶。”

多年过后,施钰也养成了习惯。

有时,她一个人去城隍庙湖心亭的二楼喝茶。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7)

城隍庙湖心亭,上海最古老历史的茶楼,见证了多位大咖大亨的沧海桑田。

被誉为“海上第一茶楼”的湖心亭,有200多年前的古建筑。整幢建筑为全木结构,不用一根铁钉,连接处全用竹楔,二百多年来没有重修过。

骄傲的湖心亭,曾代表上海这座城市,接待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施钰在头脑里遥望当年喝茶的外公,她也在此会客、谈事。

一处茶楼,承载着几代人的期盼和风雨。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8)

那年,28岁的“生猛海鲜”

1994年,施钰北上进京,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下属的一个机构工作。

叛逆、自由的她,主动选择外派去镇江。

这里是公司的一个代工工厂。工厂里都是男人,大家对这个从北京空降来的年轻姑娘并不服气。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9)

施钰对自己狠。她不住酒店,住工棚,一个星期下来,蚊子咬遍了全身。

有一次,在建的食用油仓库意外失火。眼看就要烧到附近已经储油的大油仓。所有的男工程师,都在大喊着往外跑,施钰却出奇镇定。

她知道,如果油仓真要爆炸,方圆五公里会瞬时没有生命。她仔细巡着火势的方向观望,发现不远处有个钢结构的装置。它如同一道生命防卫线,阻隔着火势的蔓延。

“你们都别跑,火会停下来,(咱们)都死不了,再说,跑也跑不掉!”

施钰的一声脆吼,喝住了四处逃窜的男人。有勇有谋的她,镇住了工厂里的所有男工程师。

“嗨,这算什么呀!小时候,搞军工的父亲就带我看过打炮试验,我亲眼见过牛从山坡上活生生被震下来。”

讲起这故事的施钰,犹如一道“生猛海鲜”,胆色惊人。

看到美后面的情感、本质

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叫做收藏品的小玩意一下“收服”了施钰。她把所有的好奇心放诸于此。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10)

她发现,收藏品本身有生命力,那凝聚着作者审美和情感的小东西,有一种惊人的感召力。

“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你先是只看到美,然后你看到美后面的情感和故事。”

施钰眨着眼睛。她灵动灼人,定睛走进她的世界,步入的却是一层接踵一层的盗梦空间。

这空间有格有局,有张有法,宜动宜静。它承载着施钰小时侯的好奇、长大后的探求。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11)

这个空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影像式展现。

施钰大胆走了进去,她收藏古代服饰、古代门窗门楣,甚至还收了一栋“大夫弟”的古宅子。

她甩甩手,把时间、空间就扔去一边,让无数个过去,并列出现在现在、未来。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12)

这个女子,有这份奇妙的能量。

在她看来,收藏是一个不断还原的过程,它褪去的是遮挡在眼前的屏障,留下的是对事物判断的某种真实。

“你会通过现象看本质,然后真正拥有辨别真假的能力。”

施钰抵着这股劲儿,露出真知灼见。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13)

三年造园记 成立非遗基金会

2003年,这个体重只有90斤两的小女子,振聋发愦。她,将自家的西式别墅,改造成了一栋叹为观止的江南式园林宅邸。

“施钰在上海造了一处园林”,这在当年的媒体圈曾小有轰动。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14)

她特地请来苏州名匠,竭尽所能让匠人们潜心“创作”。

在她的宏伟规划里,这园林可不一般,它要完全按古法建造。

这处占地2000多平米的空间里,记忆着施钰和园林艺术家们一起构思、实践的点滴。

死磕三年。如今,快人快语的施钰嘲讽自己,“那时候造园,我刚生孩子。每天夹着娃,跟个包工头似的……”

这个敏锐的“包工头”,当时就发现传统匠人有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15)

施钰有些惊愕的问自己,那些稀罕珍贵的手艺活,如果断代怎么办?

这个提问,让施钰彻头彻尾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那时,就想组织一个基金会,能为保留这些文化财富做出一点贡献。恰好园林落成时,官方也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说法,并加入了一些保护机制。顺势而为,我的这个基金会就成立了。”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16)

非遗产品种类繁多。

施珏从她最喜爱的绣、织品入手。

她收藏了上千件传统绣品,包括衣物、配饰。她将部分藏品无私捐赚出来,同时策展。

工作细致、繁复。

“我们要保护的,不仅仅是成品,而是整个生产、成形的过程。就像瓷器,我们保护的不仅是那些产品,而是古人们选土、烧窑、烘胚的全过程。让一项工艺得以完整的呈现,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保护。”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17)

一座苏州式园林拔地而起。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施钰对建筑构造的精雕细琢,似乎也打通和扩展了她对于文化形态的认知。

“建筑永远是最高级的审美。它让我懂得了系统、布局和体量,分毫之间不得有差。”

跨界“燃”女王的滑铁卢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18)

园林造成。施钰延续对传统文化的痴迷,不断研究古家具,古代服饰。

“这近20年的收藏品,足可以建立四、五个博物馆,也可以建立一个基础数据库。光古代的衣服,就有2000多件。”

施钰有些得意。 她开始“燃”起来。

她和明星合作,和时尚圈媒体合作。她纵横跨界,实现着共享的价值。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19)

2014年,中国时尚掌门人苏芒邀请施钰作为嘉宾参加达人秀。

她曾作为撰稿人,为《时尚芭莎》写过14万字,她曾被媒体评为对传统文化有特殊贡献的人之一。

她也去过大英博物馆的地库,看着那里存放的文物,叹为观止。

她是跨界女王,一个又一个成绩,光鲜亮丽。

然而,所谓成功背后,都有别人看不到的摔倒。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20)

“我是典型的天蝎座,上升处女座。”

这是一个听起来让人心颤的极致组合。

在二元对立中斩钉截铁,偏激,细节控。

感性中更重理性,爱的深沉又决绝。

常常思考,关乎生命、死亡以及重生。

施钰当真看过人生死之间隔着的那层纸。

她有过奔波于现实与梦幻中的错觉分裂感,在混沌中清醒而反复。这种在外人看似是神经病的体验,折磨了施钰整整三年。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21)

她整晚失眠,坐等天亮,心力交瘁,每天用意志说服自己。

“那种感觉无法启齿,只有我自己知道,有些东西在一点点碎掉,包括我的身体。”

最终,施钰还是靠着自己一点点淌出来。

新生后的她,变的异常敏锐、专注。她如同洞悉了世间的法则,更明白了成熟的标准是:懂得自己要什么,看到自己要走的路。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22)

“这段经历,让我看清自己的潜能。痛苦来临,只有沉入其中去观察、去体验,看着它生,看着它灭,痛苦就会自动离开。”

一箱,和互联网一拍即合

上海东绣路999号一楼。

两扇落地玻璃窗。玄关位置,一排博古架子,一排排成套、精致的茶席。旁边,尽是复古风格的小巧手提藤箱。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23)

这就是“一箱”。

一个箱子里面,装进了和喝茶有关的所有家什。茶席、茶壶、茶杯组、茶垫、水盂、茶仓、茶则……一个都不能少。

按照不同的星座,这些美好之物,似乎又有多重变化的组合。

施钰的“一箱”才一年光阴。

她放狠话,“在创业这条路上,我宁愿把折腾当补药吃。”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24)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施钰和主持人阿丘对话。她的眉黛画出一丝倔强,张扬的写在脸上。已过不惑的野姑娘,仍旧自由奔放。

她嘴毒心善,内心充满激情。

在自己真正在意的领域,她有着超乎寻常的逻辑和准确的直觉。

“传统文化的春天,去年下半年就来了。这个社会认知,我等了很多年。”

她敏锐。从宏观经济政策到行业动态,洞若观火。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25)

她如同二次元文化中那一个个毁天灭地的“燃”人物。

这样的个性,和互联网一拍即合。

在和互联网精英分子一来二去的过招中,她被一次次玩笑式的嘲讽“击打”,一次次获得灵感,又获得重生。

施钰的互联网运营,选择了茶为切入口。

“茶,不高冷,极具亲和力。茶是超级链接,自带互联网属性。茶衍生的生活方式,具有无穷的想象空间。”

一箱,就是箱中的一席茶。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26)

“一开始,一箱的目标就不仅仅是上门提供茶服务。很多人看不懂,我也不急着解释。慢慢做,自然有人看懂。”

略懂一箱的人,都以为这是个约茶上门的互联网服务;看不懂一箱的人,干脆说一箱是对传统茶界的颠覆。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27)

只一年功夫,施钰就有了一套独门的武功秘笈。

上海最好的茶艺师几乎都被她“拐走”,她还带着传统文化领域的各路人马,组织了200多场线下活动。

她被圈内人隐秘地冠以“魔教教主”的雅号。

施钰野心勃勃。

施钰要做什么呢?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28)

回想在南通四合院、上海湖心亭喝茶,回想三年艰辛的造园记,施钰发觉自己仍旧在“造园”。

这个园,是传统文化借助互联网实现的一个大园林。

“互联网,绝对不是工具。”

“人老了,要么被抛弃,要么更勤奋。我觉得被抛弃比较痛苦。我选择继续向前。”

在互联网公司“一箱”,时钟转动的速度被调快了4倍。

一个月下来,公司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施钰觉得,这才是互联网的正常速度。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29)

她自己,每天坚持6小时阅读。

曾经密集翻阅完100多个公众号的所有文章,这种强制性的学习,让施钰脱胎换骨。

如今,她的精神内核,是一台高速运转的互联网加速器。

她所有的事情,全部移动办公。

手机上,她可以完成海报制作、ppt撰写、记录思维导图。

她的公司空间不大,但“翻台率”极高。

一个空间,有时是会议室,有时是茶席、有时是货仓,有时也是会客的接待室。

人走,茶凉,茶席就变成会议桌。

施钰用手机遥控着不远处的电视,她说:“人只要把自己调制到合适的频道,跟上频率和节奏,适应了,就没问题了。”

海派小包(茶传媒专访海派小飞)(30)

在“一箱”最新的商业计划书中,这个传统文化的互联网“大园林”已经初具规模:

一场场线下活动,是一栋栋雕梁画栋的屋子;一个个文创产品,是屋内摆设精致的家具、雅玩;一个个约茶、约课的玩家,就是园林里、假山下,引来的溪流和泉水……

►采访后记 :

小飞。

易招人恨更惹人爱。

嬉笑怒骂酣畅淋漓,岁月在她脸上居然不着半点痕迹。

她有着多重身份,以及极致的两级性格。

她专注对抗自我,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

而她的人格模版,是大爱的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她用行动告诉我,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可以多么强大,足以化解人世间所有的冲突。”

在这个共享经济和社群经济并驱的时代,她披荆斩棘,是高级黄金女圣斗士。

►受访人简介 :

施钰,现任“一箱”创始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发起人,曾担任上市公司高管,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特邀研究员,艺术品藏家,明清古典家具藏家,古建筑营造法式研究等。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