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杜月笙真是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人物,比发哥演得许文强都嚣张,靠着烟土和赌坊起家,创建了三鑫公司,坐上了青帮老大的位置,以会做人见长,广结善缘,与军统的特务头子戴笠称兄道弟,和老蒋有着神来之交,无论在商界、军界、政界都占一席之地,在民间也很有威望,是个在上海滩谁都要给他三分薄面的人物,有人称他是上海滩土皇帝其实也不算夸张。

章太炎对杜月笙评价(国学大师章太炎)(1)

杜月笙原本就是个小混混,后来投在黄金荣门下,成了黄金荣不入流的小弟,能够后来者居上,坐上请帮头把交椅,有能力有眼界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情商高,会做人。达官显贵有事要帮忙,朋友有难要出手,连不认识的老百姓求到了他头上,他都会施以援手,当然在上海滩,只要杜先生出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在众人追崇杜月笙,争相与之交好的时候,也有些人对其不屑一顾,其中就包括章太炎。

章太炎对杜月笙评价(国学大师章太炎)(2)

章太炎是当时的反清进步人士,也是有名的学者。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国家日益危机,章太炎深受刺激,毅然离开安乐的家乡,走上了文人救国之路。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传播救国改革的思想,受国人瞩目,引得万人敬仰,称其为国学泰山北斗。

文人嘛都有傲骨,尤其都是泰山北斗级别的了,自视甚高,不喜欢趋炎附势,看不起政商界的名流,更不会将杜月笙这种地痞流氓放在眼里。

章太炎对杜月笙评价(国学大师章太炎)(3)

反观杜月笙完全是不同态度,他没读过什么书,地地道道的混混出身,成名之后却总喜欢穿一身长褂,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俨然一副读书人的打扮。他内心是向往读书人的,对于章太炎这样的文人,他是很想结交的,派人送了几回拜帖,可都吃了闭门羹。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章太炎侄子身上,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得罪了人,被抓进了监狱,章太炎虽然名声在外,可是在军政界没有路子,只能干着急,许多当权者都是他抨击的对象不踩一脚就算好了,别提帮一把了,后来有人建议他去找杜月笙帮忙,在上海没有杜月笙摆不平的事情,而且杜月笙乐善好施,应该会帮忙的。

章太炎对杜月笙评价(国学大师章太炎)(4)

章太炎想到之前几次回绝了人家,如今有求于人,恐怕人家不会帮忙,不过事态紧急也顾不得面子,姑且一试,便给杜月笙写了一封书信,告知原委,请他帮忙。

杜月笙接到信,不但没感到生气麻烦,还很惊喜,迅速地摆平了章太炎侄子的事情,让他安全回家了。

章太炎对杜月笙评价(国学大师章太炎)(5)

不久之后,杜月笙还亲自登门拜访,向章太炎叙说事情始末,与章太炎聊聊人生际遇,态度谦恭,章太炎看着温文尔雅的杜月笙有种错觉,这哪是流氓地痞,简直就是个谦谦君子嘛,对他的态度大有改观。

那次两人相谈甚欢,为了表示感谢,章太炎应杜月笙的请求替他改了个名字,章太炎起了一个“镛”字,将乳名“杜月生”改为“杜镛,号月笙”。杜月笙对此是很得意的,他一直想摆脱自己白相人的身份,如今有章太炎的加持,感觉自己又向文化圈迈进了一步。

章太炎对杜月笙评价(国学大师章太炎)(6)

杜月笙临走前,还在章太炎家的茶壶下偷偷放了两千块钱,当时时局动荡,章太炎这些闹革命的文人日子都不好过,赚不到钱还要四处用钱,章太炎的日子确实很窘迫,杜月笙的钱能帮章太炎解决不少困难,还顾全了他的面子,章太炎对此感动不已。此后,杜月笙都会定期派门人去给章太炎送钱,说接济不好听,就说是支持他的事业吧!

此后二人一直相交,杜月笙过生日时,章太炎还亲自写了贺寿对联相赠。

要不说杜月笙会成功呢,这份气魄与周到就是常人不及的,大佬就是大佬,多年之后还可以做我们职场处事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