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古诗(明月何时照我还)(1)

童年记忆里,最难忘的是小时候住在爷爷奶奶家。冬至过后便是年,每年进入腊月,天寒地冻。乡村的夜幕降临得格外早,农家小院炊烟袅袅,安静的村庄笼罩着淡淡的青烟,青砖瓦房透着橘色昏暗的灯光,一家人围坐在炉火边吃晚饭,幸福又满足。饭后洗漱完毕,家家户户的灯光逐渐黯淡,偶尔传来大人嗔怪小孩的责骂声、孩子的哭闹声。

老房后面是一个池塘,四周长满了白杨树,到了冬天树叶掉了一地,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冬青树和一片竹林继续在寒风中挺立,越发翠绿。在这样晴好而又干冷的季节,月亮爬上来,静静地挂在树梢上,仿佛触手可得。月光冰冷皎洁,这是一年中最凝固、最静谧的夜色。没有惊蛰过后的虫子低吟,没有夏季聒噪的蝉鸣和青蛙的放肆,也没有秋天呼啸的寒风作响,整个大地都安静下来,月光如流水一般尽情地洒在池塘干枯的荷叶上,像一幅幽静昏暗的油画,美极了。偶尔大黄狗狂吠几声,引得邻居们都提高警惕,提着手电筒去检查一下养的鸡鸭鹅和精心准备的腊肉,不能被小偷顺走了。

俗话说得好,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人们习惯在腊八节这天喝上一碗暖暖的腊八粥,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合家团聚。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池塘和水渠里的冰前一日未化,又被冻住了,小孩冻得哇哇直哭,长满冻疮的脸蛋、双手通红,就像房檐下晾晒的萝卜干,表皮皴裂却白里透红。

清晨,整个村庄被太阳唤醒,推开窗门有腊梅花的幽香,给寡淡的冬日增添了一丝丝生机,让人微微陶醉。勤劳的人们开始除旧布新,干干净净迎新年了,一家人杀鸡、宰羊、炒花生、炒熟米,其乐融融。突然,一夜之间下起大雪,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老人们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是好年景。村口的小路被白雪覆盖得严严实实。沿着车辙碾压出来的痕迹,二爷在路上来回踱步,等待着远方的孩子返乡团圆。

这几日,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七大姑八大姨、叔叔们陆续回来了,许久未见的老邻居开始寒暄拉家常:“哟,啥时候回来的?今年在外发展咋样?”偶尔学说几句让人听不懂的外地方言,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情景轻松而又欢快,是忙碌一年回到家最舒心愉快的时刻,也是无数个日出日落中最彻底的怀念。

故乡养育了我,默默地牵挂着我远行的身影,给我人生旅途上最忠实的陪伴。时间好不经用,我已为人母,爷爷奶奶已不再矍铄,村里的老房子破败了,又新盖了楼房。在故乡的守护下,我看了很多,品了又品,真正体会到人生的味道就是酸甜苦辣,也让我在风雨中变得坚韧不拔。

作者:刘一娟

编辑:李娟

责编:翟力强

主编:姚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