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武侠片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导演追求的都是华丽的招数,酷炫的套路。在电脑特效的加持下的大砍大杀,渲染暴力的拼斗,力图将中国功夫的武打动作推向“降龙十八掌”式的至阳至刚境界。

2000年《卧虎藏龙》问世,一改过去武侠片刻意追求的风格,将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融入武打动作中,创造出清净空灵的意境,使武打动作成为人物内心的真实写照,中国武侠电影自此迈进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1)

一、侠客梦

什么是武侠,什么是江湖?

对于深藏闺阁的玉娇龙来说,修成绝世武功是为侠,路见不平拔剑而起是为义。江湖就是侠客的聚集地,武林就是正义的理想国。

在碧眼狐狸的叙述下,在话本小说的描绘中,年轻的玉娇龙对于武侠的世界格外好奇。年轻的玉娇龙出生在手握重权的官宦世家,受尽溺爱,渴望自由,极力反对父母的包办婚姻。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2)

她不理会世俗,也不要理性,凭一腔热血闯荡江湖,没等到路见不平救人水火,却先被麻烦找上了头。

两个当地的小混混看她出手阔绰,气度不凡,还以为是遇上了“肥羊出场”。

没想到,碰上了居然是“蛟龙出海”。

浪迹江湖的侠客必经之处就是客栈,武林的消息,武林的纷争,武林的外传,都在这里上演。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3)

初涉江湖的玉娇龙凭借手中宝剑,三招两式就把一众名号响亮的“江湖名宿”、“武林大腕”打的落花流水。

什么“铁臂神拳”,什么“江南禅师”,什么“花影飞刀”,统统都在青冥剑的剑光下现了原形。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4)

所谓“江湖”,不是侠客舞动的刀光剑影,不是义士踏出的凌波微步。这里不过是一帮自吹自擂、徒有虚表、大言不惭,旁门左道的市井流氓、闹市无赖们组织的“武林圈子”而已。

在江湖上行走的,在武林中穿行的,不一定都是“卧虎藏龙”的武林高手。客栈在酣畅淋漓的打斗中被玉娇龙砸了稀巴烂,一起砸碎的恐怕还有少女的青春侠客梦。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5)

二、剑气近

剑与侠客,横贯武林,古今流传,经久不衰。大侠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

李慕白携剑入江湖,并不是要除暴安良,而是厌倦了世俗功名,即将告别江湖。

对于李慕白来说,青冥剑是武力与权力的象征,是责任与使命的负累;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6)

铁贝勒借赏剑“点化”九门提督,要眼观六路,洞悉江湖风云。

俞秀莲对玉娇龙道出剑法真义:“剑再好看,也是凶器”。

剑,照的出人心,看的出人性。

正如李慕白对俞秀莲所说:刀剑里藏凶,人心何尝不是?

只有懂得江湖之道,才能懂得宝剑之道。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7)

任性骄纵的玉娇龙被青冥剑的神秘和珍奇所吸引,深夜潜伏府中盗走青冥剑。就在她自以为得手打算逃离时,被俞秀莲截住。随后,就是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奇观,轻功追逐。

江湖,是侠客自由驰骋的天地。

两人在京城的屋顶你追我赶,飞檐走壁。

她们随着密集的京剧鼓点时而顺墙而下,时而辗转腾挪,时而侧身疾步。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8)

俞秀莲的动作重拙有力,玉娇龙的动作轻灵飘逸。一个是未经世俗熏染,一个是俗世中久经历练。

一个是狂放恣意,一个是克己复礼。

铁贝勒说:剑法即人法,武功又何尝不是?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9)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古庙授徒时,李慕白收起青冥剑,随便在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就能打的玉娇龙毫无还手之力。

勿助、勿长、不应,不辨,李慕白一代宗师早已到了拈花摘叶即可伤人的境界。玉娇龙的每一招都被破解,以静制动,后发先至,才是武当剑法的奥义。

李慕白始终把引导玉娇龙皈依武当正道为首要任务,这就是“舍己从人,才能我顺人背”。

这种以攻心为本的制胜策略,早已高出以往所有的武侠电影中“以暴制暴”的武打境界。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10)

三、山渐青

在山风轻拂的竹林间,镂空的窗户好似一个天然的大画框,把青翠欲滴的屋外风景镶嵌在画框中,俨然就是一幅风拂竹林的动态山水画。

在远离世俗嘈杂的亭子中,李慕白放下大侠的虚名和架子,终于说出自己地对俞秀莲的感情。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11)

诚则明,明则诚。

《卧虎藏龙》中最精彩的打斗便是在镖局中展开,玉娇龙拿起青冥剑转身要走,俞秀莲怒斥玉娇龙的为所欲为。

随着大门的合拢,双刀对利剑,然后就是枪、钩、杖、锏。直到俞秀莲用断剑抵住玉娇龙的颈后,这场恶斗才算结束。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12)

随后李慕白追赶玉娇龙的一幕非常经典,郁郁葱葱的竹林随风舞动,竹林中人影相随。两人在缥缈、摇曳的竹林中上下穿梭,时而翻飞,时而淡定。

玉娇龙借着竹子特有的韧性,轻身跃入林中把自己隐藏起来,而李慕白施展轻功立于林尖,静观玉娇龙的行踪。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13)

竹林的摇摆不定,竹叶的飘忽不定,体现着两个人不同的内心世界,李慕白的自我矛盾和玉娇龙的自我逃避。

竹梢上,李慕白双指并尖,点化了玉娇龙。袁和平仅凭这次一个动作,武指界足以封神。

这动作是武当剑门仪式,能使人天人合一感应交汇之处便在“玄关一窍”。李慕白的这一手,就是流传百年的武当授徒仪式“点玄关”。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14)

可惜,玉娇龙虽有所悟,却并未领会李慕白的暗示,甚至想要逃离。碧眼狐狸对于玉娇龙的引导,让她对于江湖世界始终有所偏差。想要拨正她迷失的心路,谈何容易?

碧眼狐狸心术不正,盗取武当绝学后十年练剑,只练得一身歪门邪道。她苦心调教的玉娇龙,却练成了一身高明的武功。

倾尽所有教出来的居然是自己的逆徒和对手,碧眼狐狸的江湖论是邪道人生的另一种表达。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15)

玉娇龙是她唯一的亲,也是唯一的仇。碧眼狐狸对她的叛逆恨之入骨,看到她跟李慕白越来越近,终于痛下杀手。如果不是李慕白舍命相救,她早已命赴黄泉。

原著小说中,玉娇龙并没有成为悬崖下的孤魂,她跳下云海,只是为了隐姓埋名和罗小虎一起隐姓埋名浪迹天涯。

卧虎藏龙当年国内导演们的评价(深度影评卧虎藏龙)(16)

白羽点评:电影《卧虎藏龙》明面上讲的是“江湖事”,实际上讲的是江湖中人身不由己、欲罢不能的悲剧。“龙”与“虎”,都是人心的欲望。李慕白最初说自己被寂灭的悲哀所环绕,直到死亡前一刻终于解脱。

“理智”与“情感”最终融合妥协,终于“降龙伏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