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中将中,有位将军资历颇高,人缘极好,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一直尊称他“老班长”;徐向前元帅亲切地喊他“老战友”;开国上将陈锡联、许世友、陈再道等更为尊重他们这位“老领导”。他,就是来自红四方面军的詹才芳将军。

开国中将后人(他是德高望重的开国中将)(1)

开国中将詹才芳(1907.9.12-1992.12.2)

“老首长”手下的开国元勋

詹才芳,1907年9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高桥区黑石咀村的一户农民家里。7岁丧母,12岁丧父,与弟弟给人放牛为生。1924年春,詹才芳经人介绍到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当校工,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詹才芳返回家乡投身农民运动,并在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排长。在多次游击战中,他数次遇险,但都化险为夷,时人赞其为打不死的“飞毛腿”。

黄麻起义时,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攻击,开始转入游击战争,詹才芳任黄陂县工农游击大队大队长。后游击大队编入主力红军,他历任红11军第31师连长、营长、红1军第1师3团政治委员、红4军第10师30团政治委员。当时的队伍里有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开国大将王树声、开国上将陈再道和秦基伟上将等,他们后来都称詹才芳为老首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开国上将陈锡联当年参加红军时,只有13岁,年龄不够,他是死缠烂打,缠上了当大队长的詹才芳,才当的红军。詹才芳和陈锡联是老乡,都是湖北红安人,詹才芳比陈锡联大8岁,比陈锡联参加革命也早,因此陈锡联参加红军时,就是詹才芳把他带出来的。后来,陈锡联被列入了肃反的对象,要被枪毙。詹才芳听说后急了,立刻跑来为他说情,甚至指着肃反人员说:“这个红小鬼我保定了!他小时候穷得连裤子都没有,是我把他带出来参加红军的,如果他是改组派,那么我也是改组派,把我也枪毙吧!”当时,詹才芳正担任团政委,说话还是有分量的,陈锡联这才保住了一条命。所以后来陈锡联虽然是上将军衔,级别比詹才芳高,但见了詹才芳,他总是毕恭毕敬地称老首长。

开国中将后人(他是德高望重的开国中将)(2)

1941年,晋察冀第3军分区领导干部王平(右起),王宗槐、詹才芳、潘峰在一起。

配合徐向前成功完成“围点打援”

黄麻起义的部队经过数次改编,最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31师,中央派许继慎和徐向前来到这里领导军事,这支部队越来越大,最终成立了第四方面军。1932年2月上旬,商潢战役后,鄂豫皖苏区周围的国民党军处于守势。皖西地区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等部6个旅共12个团,自六安沿淠河东岸经苏家埠至霍山构成一线防御,并以苏家埠为枢纽,企图阻止红军向东发展。1932年3月,在大别山独山镇,徐向前总指挥召开了师、团长和地方独立团团长参加的军事会议。他指出苏家埠是敌人在皖西的前哨据点,敌岳战暄的两个旅驻苏家埠,又以苏家埠为枢纽,沿韩摆渡、青山店、马家庵,北至六安,南到霍山,总共布置了6个旅12个团。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主力东进,包围苏家埠,运用“围点打援”的战术消灭敌人。徐向前说,此要将苏家埠的守敌死死围困,把来自六安、霍山、合肥、蚌埠方面的援敌引出来放在陡拔河以东一举歼灭。

既然是围点打援,就要有能牺牲的部队,这支部队,便由十一师三十团来完成,三十团当时由政委詹才芳率领。徐向前交给詹才芳的任务是:三十团死死围困淠河西岸的苏家埠,打击增援的敌军,然后围歼苏家埠内之敌。苏家埠镇内守敌有两个旅,另有三个步兵团,一个山炮团,一个手枪营,一个警卫连,加上后来逃来的溃兵总共约8000余人。但整个苏家埠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3月21日,红四方面军首先包围了青山店。22日上午,苏家埠之敌两个团增援青山店,被詹才芳率部击退,然后跟踪追击,将苏家埠团团包围,韩摆渡和马家庵之敌害怕被围,逃进六安城。三十团围住苏家埠后,开始在镇外挖工事壕沟。敌人一天组织数次突围,并以山炮、飞机袭扰为掩护。詹才芳亲临一线,站在刚刚挖好的壕沟里与战士们并肩战斗,冒着枪林弹雨,一边阻击敌人,一边抢挖工事。敌人看到我军筑工事、挖壕沟的架势,开始感觉到了被长期围困的威胁,于是不间断地向围城部队发动进攻,24小时火力不停,时不时地组织集团突围和突击进攻,大有狗急跳墙之势。詹才芳在最前沿观察指挥,他一方面挑选神枪手对敌人的火力点进行有效清除和加强控制,另一方面加强观察警戒。3月31日,敌六十四师师长岳战暄率六个团的兵力在飞机掩护下一起出动,企图南北夹击来解苏家埠之围,被围的敌人也趁机冒死突围。围困20余天来,蒋介石万般无奈,临时拼凑了十五个团、两万余人的兵力,命第七师师长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分两路出击,前来营救。但很快,进入了徐向前布置的口袋阵里,5月3日,詹才芳接到师部通报:敌十五个团的援兵全部被我军吃掉了,“剿共”总指挥厉式鼎也当了俘虏。经过48天的严密围困,5月18日下午,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苏家埠剩余残敌终于全部投降。

苏家埠战役,詹才芳指挥一个团的兵力,围困苏家埠之敌48天,取得歼敌3万余人的战绩,是我军“围点打援”以少胜多的一个成功战例。

开国中将后人(他是德高望重的开国中将)(3)

1945年冀热辽军区主要领导合影,右二是詹才芳。

尤太忠上将和邓岳少将的救命恩人

詹才芳将军与部下深厚的情谊被人广为流传,其中对尤太忠上将的救命之恩,被尤太忠上将常常挂在嘴边。

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还有敌机轰炸的艰难处境。要行军打仗,还要面对雪山、草地等恶劣环境,后勤补给早就断了,缺衣少粮没药品,只要生一场病,就可能没命了。不幸的是,尤太忠就“中了招”,他因为营养不良成了重病号,吃没得吃,走也走不动。摆在他面前,似乎只有两条路:一是就近安置在老乡家,二是在草地上死去。然而,茫茫草地连鸟类都少,哪里还会有人烟的地方?第一条路明显走不通,只剩下第二条路。

恰在这时,红31军的詹才芳政委刚好经过,得知尤太忠的情况后,这位一生素食、被大家称为“活菩萨”的将领说:“这小鬼还年轻,牺牲了怪可惜,给他个马尾巴拉着,兴许他能走出草地。”就这样,在“活菩萨”的坚持下,尤太忠走出了第三条路。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他被马尾巴拉着走出了草地。尤老将军后来常常念叨:“我这条命,是拉马尾巴拉出来的”。

再说詹才芳救的另一位将军——邓岳。邓岳在12岁时就参加了红军,人还没有枪高就冲锋陷阵,屡立战功,16岁的时候就当上了连长。由于年轻缺乏作战经验,邓岳在一次作战中指挥失利,刚刚升任的连长丢了不说,还要面临被枪决的军法处置。就在战友们一筹莫展、无能为力的时候,正好被路过刑场的詹才芳看见了。“这么小的娃娃犯了什么大错?”在场监管人员如实回答后,詹才芳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因为一次失利就如此处置实在过重,就把邓岳解救出来做了自己的警卫员。可能当时的詹才芳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救下的这位红军小鬼,后来竟成为“韩先楚”帐下第一悍将。

华国锋的举荐人

新中国成立后,詹才芳将军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举荐华国锋。

“文革”中,詹才芳将军负责湖南省“三支两军”工作。1967年6月,周恩来总理问詹才芳:“湖南还有没有干部可以出来工作?”詹答:“有两人,一个叫万达,一个叫华国锋。”总理问:“华国锋这个人怎么样?”詹答:“老实可靠。”总理问:“华国锋现在何处?”詹答:“‘湘江风雷'所握。”于是,将军依总理指示,亲往长沙夺之,并用专机护送至北京。华国锋由此得“解放”。后来,詹才芳每次去湖南,华国锋必设素宴招待。

开国中将后人(他是德高望重的开国中将)(4)

华国锋

1990年5月23日,詹才芳将军因病住院。徐向前、李先念、洪学智、秦基伟、陈锡联、陈再道等先后前来探望。一天中午,詹才芳将军托秘书刘曙光看望陈锡联将军,陈夫人听到后吩咐警卫说:“告诉首长,就说首长的首长派人来看首长了。”可见詹才芳将军的德高望重。

开国中将后人(他是德高望重的开国中将)(5)

詹才芳将军与夫人

1992年12月2日,詹才芳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本文系祖国网据相关历史资料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