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因何成为大姓?

作者:石玉秋(吉林松原)

张氏祖先起源地在哪里(张氏因何成为大姓)(1)

网络图片

俗话说“张王李赵遍地刘”,意思是说在中国人中,姓张、王、李、赵、刘的人数特别多。中国姓氏人口排行榜前十名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和吴。现代大数据统计和世人粗略估计基本相符。

在中国百家姓中,为什么有的姓氏人数多,有的姓氏人数少呢?笔者猜测后来查资料也印证了,姓氏人数特别多和本家族中当过皇帝有关。汉高祖刘邦创建汉朝并延续407年,唐高祖李渊创建唐朝且延续274年,宋太祖赵匡胤创建宋朝也延续309年。按照封建帝制,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亲王贵族也有纳妃的权利。到内蒙等外地承包土地种植花生的人都明白这个理,广种才能丰收。花生种植面积大,单一品种的总产量就多。一人配偶人数多,繁殖能力强后代就会巨增。俗话说“大丈夫立不更名坐不改姓”,但在封建社会赐姓改名时有发生。文官治国时功高,武将战场上功大,有可能赐姓纳入皇族之中。由平民、贵族跃升为皇族,是乐见甚至是求之不得的事。这也是皇家族群急剧扩增的一种途径。

中国历史上共有两位姓王的皇帝,分别是王健和王莽。五代十国时期907年,在四川建立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前蜀,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开国皇帝是王健在位12年。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立新朝,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在位15年。

传说玉皇大帝姓张灶王爷也姓张,这只是神话传说不足为凭。严格来说,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是中国历史上的张氏王朝。公元324年,汉赵封张茂为凉王,前凉历九主,共75年。北宋后期,被金国名“伪楚”的张邦昌。然而仅仅持续了一个多月,金国退位后,他的“皇帝”生涯也宣告结束。明朝后期,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国的农民起义军张献忠,也是个“皇帝”。但没过几年,他就被清军灭掉了。不论前凉张氏,还是张献忠、张邦昌,都只是一些割据政权,时间不长,没有创造出多大的成就。可以说张姓没有一个成为真正的帝王,按理说人口也就不会太多,为什么还是成为大姓呢?事实上,尽管历史上的张姓的皇帝很少,但其中文臣武将莘莘。文臣:张良、张九龄、张廷玉、张之洞等,武将:张飞、张辽、张须陀、张巡、张守珪等。

反观历史,王姓和张姓应该是同一种情况,不像刘、李、赵姓有统治多年显赫一朝,但王、张姓成为大姓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有人总结张姓人懂得“隐忍”不争名夺利,其实也不尽然,与世无争也就不会有那么著名的文臣武将。只能说明张氏人非常聪明睿智,谨慎处事小心为人,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进退有据不冒大风险,这才是正当的解释。

还有一种说法,是否正确有待考证。古代没有飞机航运,也没有火车、汽车陆运,畜力、人力车陆路运力有限。自隋朝开凿大运河,船只水运成为客运货运的主要方式。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处在中国南北交界线“秦岭—淮河”线上,淮安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是长江三角洲北部区域交通枢纽。淮安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曾经淮安“因运而兴,因运而盛”,这里商贾云集百业俱兴买卖兴隆通四海。据说,淮安是张氏家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大商巨贾中自然张氏人多。生意越做越大,买卖越做越强,达到一定规模,营商区域由淮安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逐步逐步扩展到全国。古往今来有钱自然任性,不像现在的巨商老板偷偷摸摸养情妇、包“二奶”、藏“小三”,古时有钱有势可以光天化日名正言顺地纳妾,有N个姨太也不足为怪,因为这是法律允许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婚姻法颁布施行“一夫一妻制”之前,中华民国时还有续房纳妾的封建陈规陋习。在古代,升官就能发财。发财就能升官,有钱有势就可纳妾。妾多繁衍概率就高,就这样张氏家族在华夏大地开枝散叶,人丁兴旺数量越来越多,目前已达9540万,成为中国十大姓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