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入门级的百万医疗险,几百块钱就能搞定,而最便宜的重疾险,每年保费起码几千元,1-2万元的产品十分常见。

在众多保险产品中,有一款最烧脑的险种,那就是重疾险。普通客户对于重疾险,总是和医疗险傻傻分不清,第一印象就是“太复杂”、“贵”。

我们这一期,就来详解这个险种,照例我们先看下它在健康险家族中的位置。

重疾险没你想象的有用(重疾险虽然有用)(1)

一、重疾险的本质

重疾险,全称“重大疾病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办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为风险发生时,当被保人达到保险条款所约定的重大疾病状态后,由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约定支付保险金的商业保险行为。

比如,老张同时购买了一份百万医疗险和一份50万元的重疾险。

2年过后,不幸罹患癌症,治疗癌症长达几年的时间。

这时百万医疗险给老张报销了大部分的治疗费用,而且重疾险也一次性给付了50万元的赔付额。

这就是重疾险,与医疗险不同,它属于给付型保险,保险公司赔多少钱,与客户实际上的经济损失是多少没有关系,只与客户当初投保的保额有关,申请人可灵活支配这笔赔偿金,干什么都可以。

“买重疾险就是买保额”?

正因为重疾险是定额给付制,因此,大家都说“买重疾险就是买保额”。患重疾能赔多少,就是看保额有多少。但是保额越高,保费越贵。

买多少合适?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收入情况,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投保,保额一般为3-5年的收入。这样,被保险人得病后能获得经济补偿,安心休养。

这也是重疾险的发明者——南非医生伯纳德博士的初衷,挽救病人家庭的经济生命。

“保生不保死”还是“保死不保生”?

一般来说,重疾险是不对被保险人的身故进行保障的。重疾险的合同条款中,会对高发重疾(根据2020年11月5日实施的重疾险新规的定义)理赔的条件进行设定,如果被保险人没有达到重疾理赔条件便身故了,是得不到赔付的。

因此,重疾险被称为“保生不保死”的险种。但现在市面上许多重疾险,附加了身故责任,投保人可以选,也可以不选。如果选择附加身故责任,保费会贵不少。比如不加身故,保费每年需要5825元,加了身故之后,保费变成了每年8740元,不便宜,但是解决了重疾险“保生不保死”的问题。

我们常碰到客户说,重疾险中的重疾都是得了活不了几天的,甚至快死了才能赔,因此重疾险也一度被称为“保死不保生”的险种。2020年银保监会推出重疾新规,在25种法定重疾的基础上,新增了3种重疾,同时还规定了3种轻症,使得重疾理赔更为规范,标准更为清晰,希望可以摘掉这个“保死不保生”的刻板印象。

二、重疾险有哪些种类?

市面上重疾险产品纷繁复杂,老规矩,我们来看底层逻辑。

1.按照保障时间划分

根据重疾险保障的时间,我们可以将重疾险分为1年期重疾险,定期重疾险(保20、30年或保至70岁、75岁)以及终身重疾险。保费会随着保障期限、被保险人的年龄而增长。

2.按照重疾险的形态划分

大家根据是否最终拿到保险金,还习惯性将重疾险划分为消费型重疾险、储蓄型重疾险还有返还型重疾险。怎么理解?

不包含身故保障的重疾险,被称为消费型重疾险(也称为纯重疾险),只有患保障的疾病才会赔,其他情况以及保障期限内未出险,都不会赔,保费相当于被“消费”掉;

包含身故保障的终身重疾险,被称为储蓄型重疾险。患了保障的疾病会赔,如果期间不幸身故的话也会赔,可以说是必赔的重疾险,感觉是一种“储蓄”。显然,保险费率会高于消费型重疾险;

返还型重疾险一般以两全保险为主险,重疾险为附加险的产品形态存在。

如果被保人在保障期限内出险,正常理赔;如若没有出险理赔,那么到了合同约定的年限,保险公司会返还一笔钱给到被保险人;或待到被保险人身故时,给付保单已交保费、保单现金价值或保单约定的基本保额,迎合了消费者“有病看病,无病返钱”的想法。

因此,保险费率更高。

3.按照重疾险的结构划分

重疾险的主要结构有:单次赔付、多次赔付(分组或不分组)、多次赔付(分组或不分组) 癌症2次赔付。

不同的组合,就会构成不同的产品,因此市面上重疾险产品种类丰富,价格差异也很大。

写在最后

重疾险是健康险里最复杂的险种,涉及很多专业术语。

不过,小编还是希望我们的保险代理人,能够给客户最为专业的解析。

好了,截至到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保险产品,我们都介绍过了。

大家还希望了解哪些产品,欢迎评论区留言。

感谢大家关注每周三的【微课来了】,我们将使用最中立、最浅显的语言,带你穿透底层逻辑看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