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五嫂(广播纪实文学胡兰故事第12集)(1)

讲述刘胡兰的成长故事

探寻英雄的革命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激发砥砺前行的信心

县委宣传部组织我县文艺工作者倾情制作

“文水宣传”公众号和“智慧文水”手机台同步推出

40集广播纪实文学《胡兰故事》

第十二集:《姐妹让衣》

讲述五嫂(广播纪实文学胡兰故事第12集)(2)

点击音频,更多精彩

姐妹让衣来自文水宣传

00:00

09:08

第十二集:《姐妹让衣》

文字:马红梅

播讲:史雅芳

对以农耕为业的农民来说,一年中最高兴、最忙活、最累人的,恐怕就是麦收了。放眼望去,田野一片金黄,微风拂来,一阵阵麦浪此起彼伏,非常壮观,这可是从春到秋,农民对土地一步一叩首的收获啊!

收麦子,也叫“龙王嘴里夺食”,一旦碰上一场大雨,到了嘴边的口粮也会溜掉。一年的温饱都在这里了,可不能出现一点儿闪失。

1941年6月,又是一年麦穗黄,云周西村的人们纷纷赶着大车,拿着扁担和镰刀一头扎进了地里“抢龙食”。

割过麦子的田里,人们总不忘要拣起那些遗落的麦穗。苦日子过的太多了,挨过那么多饿,对粮食总是特别珍惜。

九岁的刘胡兰也领着妹妹爱兰子在拾麦穗儿,俩人一早就出来了。妈妈胡文秀说了,要用这拾下的麦穗儿换布做衣裳,是啊,换季了,也该给孩子们添件新衣了。

可是,缺吃少喝的年月,粒粒粮食粒粒金,哪有那么多落下的麦穗儿可拾啊!这不,都跑了大半天了,这篮子里还是能见着底儿。

两个孩子穿梭在田里找着、拾着。快晌午了,日头已经升得老高了,天,很快热了起来。

“爱兰子,你回去吧。”胡兰担心妹妹晒得病了,快中午的时候,她催着爱兰先回家。

都说长姐如母,对爱兰子,胡兰这个当姐姐的,自打妹妹出生起就格外地疼爱她,像个小大人一样照顾着她,吃呀穿呀的,总是先让着妹妹。喂饭、哄她玩、带她做游戏、领着她去听干部们讲革命故事、 听革命歌曲,杂货铺、金仙家、村南庙里都是常去的地方。尤其是妈妈王变卿走后,她对妹妹更是倍加呵护,每次出门玩耍时,胡兰和别的小伙伴不同,经常是手里拿着线拐,身旁带着爱兰。

对于胡兰疼爱妹妹的事儿,她的好友王爱凤记得很清楚。

那是1940年,五岁的爱兰看见姐姐要去拾麦穗儿,就吵着也要跟着去,奶奶石三奴怕她受热害上眼病,不让去,爱兰急得直哭,谁哄也不行。小伙伴们见状,一时都没了耐性,三十六计走为上,那就施它一计,一走了之呗,于是,她们对胡兰说:“要不你先走,咱们出去就把门反锁起来,等你走远了,她哭也没用了。”

“不行,我奶奶怕爱兰受热生病,哭的时间长了,害上眼病爱兰受罪,我妈也麻烦。”让妹妹这么受委屈,胡兰才不忍心呢!她蹲到了爱兰跟前,一边帮着擦眼泪儿,一边耐心地哄着:“爱兰子,你在家跟妈妈作伴儿,姐姐去拾麦穗儿,换下钱来给你买花衣服。”到底是当姐姐的,一下子就猜中了妹妹的心。

其实,随着长大,爱兰子对姐姐更多了几分依赖,整天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胡兰后面跑前跑后,寸步不离。

这次拾麦穗又要让自己回去,才不呢!六岁的爱兰子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回去,就不能拾麦穗了,麦穗拾得少了,那肯定就穿不上了新衣服了,这笔帐她还是清楚的。

爱兰的鬼心思,刘胡兰早就猜到了,为了打消她的顾虑,就说:“你回去吧,要是你拾的少了,把姐姐拾的麦穗给你,怎么样?”

爱兰子确定,姐姐既然这么一说,就一定说话算话。再说了,这大日头烤着,谁愿意受这份罪啊!于是,她放心地提着小篮子扭着小屁股回去了。

麦收过去了,奶奶让胡文秀把俩孩子拾的麦子拿去换成布,好快点给孩子们做新布衫。可当胡文秀前去收拾麦穗时才发现,爱兰子拾的还不到一斗,便说:“这点儿麦穗,能换几尺布?别说做衫子,做条裤子也不够!”

听胡文秀这么一说,一旁的胡兰接过了话茬:“妈,把我拾的麦穗给爱兰吧,我那件旧衫子还能穿。”

就这样,九岁的胡兰子把自己拾的那份麦穗让了出来,这些麦穗被换成布,做成了一件花布衫,给了爱兰。

要说胡兰疼妹妹,那可是打心眼里真疼,对此,王爱凤还清楚地记得一件事:

“阴历七月二十五大象村赶会,我们拿上拾麦穗换线的钱,一人买了一块海昌蓝布和一双红袜子。胡兰给妹妹买了个皮球,又买了个小发卡,自己只买了一双袜子,剩下的钱都攒了起来。”

这是一份多么令人羡慕的姐妹浓情啊!

总 策 划:石新杰

策 划:武慧洁 邢俊杰

统 筹:李慧铭 郝宏勇 武 杰

高彦云 杨燕玲 王肖玉

监 制:邸雅萍

录 音:李文亮

制 作:闫志刚

故事来源:《刘胡兰烈士史料辑录》(文水县史志办编辑出版)

敬请期待第十三集:《抢摘棉花》

讲述五嫂(广播纪实文学胡兰故事第12集)(3)

编辑:冉艳娜

责编:王肖玉

主编:郝宏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