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一生有很多故事,大多数都是咱们耳熟能详的,不过,他从幼年到少年时代的往事,可能就没那么多人熟悉了。那么,除了少年时代就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之外,年轻的周恩来还有什么故事值得我们说说呢?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1)

周恩来总理

童年曲折 十岁当家

江苏淮安,是周恩来的老家。在驸马巷的周家大院里,周恩来度过了他12年的童年时光。咱们有句老话儿说:“三岁看老”,儿时的经历很可能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和命运。那周恩来的童年又是怎么决定他未来的人生的呢?

周家在当地算是大户人家了,周恩来的亲戚大多是读书人,这给小恩来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基础。

可惜的是,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他的祖父、外祖父相继离世,周家也至此家道中落。周恩来刚一岁多的时候,他的叔父周贻淦的肺结核严重了。那会儿医疗水平不发达,肺结核算是一级致死梯队里的绝症了。家里人眼瞅着周贻淦成天咯血,也没什么办法,实在是心痛。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2)

周贻淦

这时候就有人提了,要不就试试老传统的法子吧,兴许能管用。什么法子呢?就是“冲喜”,也就是从兄弟各房里头选个孩子过继给周贻淦。最后,他们选中了周恩来。

咱们现在都唯物主义了,肯定知道,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肺结核根本不可能因为“冲喜”被治愈。所以,尽管周恩来被过继给了他,可他还是没能逃过因病去世的命运。可怜周贻淦的妻子陈氏,年纪轻轻就守了寡,除了过继来的周恩来也再没别的孩子了。所以陈氏作为周恩来的名义上的母亲,就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养育继子这件事上。同时,陈氏还给周恩来请了个乳娘——蒋江氏,来帮忙照看周恩来的生活起居。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3)

周恩来养母陈氏

就这么着,周恩来一下子就有了三位妈妈——生母万妈妈,养母陈妈妈和乳母蒋妈妈。

养母陈妈妈是书香门第出身,文采斐然,她在周恩来四岁的时候就开始教他读书写字了。跟咱们小时候背唐诗三百首一样,周恩来小时候也背唐诗,甚至天不亮就要起来背书。五岁的时候,周恩来开始上私塾,把《三字经》、《千字文》还有什么四书五经都学了个遍。陈妈妈的启蒙让周恩来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出身于官宦家庭,所以她对管理这方面是相当在行。她的口才、耐心和干练让小恩来耳濡目染,受益匪浅。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4)

周恩来生母万冬儿

周恩来六岁的时候,万妈妈和一位兄弟合买了一张,中了一万元,各自分到五千,不过万妈妈觉得:大家庭里用度太大,要是留在淮安肯定很快就花完了。于是,她决定带着儿子回娘家去住,就这样,小恩来便随生父、生母、养母、乳母和弟弟一起,搬到了今天江苏淮阴市的姥爷家。姥爷家有一屋子藏书,小恩来一猛子扎进去就不出来了,在书中,他了解了历史的长度,世界的宽度,涨了见识,更活跃了思想。

可惜好景不长,三年过去后,五千元终究还是花完了,一家人只能借钱度日。由于生活状况的恶化,加上积劳成疾,周恩来9岁那年,万妈妈和陈妈妈相继去世,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是捉襟见肘。

此时周恩来的父亲已经去外地赚钱了,留下他跟两个弟弟在家当“留守儿童”。幸好还有乳母蒋妈妈照顾着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蒋妈妈是劳苦大众出身,勤劳能干,家里吃的喝的,孩子们的衣服缝补,都多亏了她在操心。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5)

周恩来乳母蒋江氏

同时,刚刚经历丧母之痛的周恩来也根本来不及悲伤,十岁起就要帮着父亲,撑起一家子的重担。咱想想咱们十岁的时候,可能还在和小朋友们一起满院子疯跑呢,而周恩来已经开始给家里当管家了。在外迎来送往,在内柴米油盐,大大小小的花销,小恩来都得一笔一笔记下来精打细算。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6)

四海求学 个中翘楚

曲折的童年经历迫使周恩来成了“小管家”,也养成了他坚强不怕苦的个性。那上学时候的周恩来,又是怎样的呢?

眼看着周恩来也十一二岁了,早就到了该去学校的年纪,家里长辈寻思着,也不能一直让他在老家呆着。于是周恩来的四伯就托了回乡的亲戚,把周恩来从老家带出来上学。只是这一走,他就再也没回过家乡。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7)

十二岁的周恩来

周恩来先是在铁岭读了半年,后来又转学到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东关模范学校是个刚开了没多久的学校,无论是硬件软件,都非常“新”。这所学校的教学科目,就有点像咱们现在的素质教育,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还对各种文化兼容并包,既能学到咱们传统的国学,也能接触到一些西方知识。

周恩来在这儿读书的时候,那可是老师们眼中的好苗子,尖子生。尤其是作文,那叫一个棒。咱们上小学那会儿,要是老师发现作文写的好的学生,都得让他在班级里读一读。周恩来的作文呢,何止是在班里读啊,那都是直接被老师们贴出去、让全校同学学习的范文儿!他的国文老师曾经就感慨过:哎呀,教了几十年书,就从没遇见过这么好的学生!您听听,小时候多读书,大了准有用!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8)

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时的周恩来

周恩来十五岁的时候,又考上了天津的南开学校。南开学校要求学生们定期交作文。回想咱们学生时代那会儿,写篇小日记,都得咬着笔憋半天,愁得天昏地暗。周恩来就不一样了,人家写作文那叫一个行云流水、笔饱墨酣,连草稿都不用打一个。

有一回,周恩来作为班里的优秀代表,参加了一次南开学校的作文会考,写了篇文章叫:《诚能动物论》。所谓“诚能动物”,就是说“真诚的言行,能感化世间万物”。真诚待人,众人自然会笃定地追随,大能激励后世,小能造福一方;而虚伪与欺诈,骗得了少数人一时,也骗不了全世界一世。

这篇文章,您去看了就知道,且不吹语言有多流畅,就那里面的观点,放到现在都值得品上一品。这篇参赛文章引得评委老师连连赞叹,最后拿了个全校第一。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9)

在南开学校学习时的周恩来

您可能要问了,周恩来是不是只是文科不错?还真不是。他在其他科目上也没落下。化学、代数、习字这些科目也是名列前茅。

1916年3月,班级化学考试,他名列“最优者”;同年4月,班级代数考试,他得了满分;他的心算比一般同学的笔算还快,而且在全校习字比赛中,他还获得了“行书优胜奖”……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10)

文武双全 精益求精

在学习这件事上,周恩来绝对称得上是个不偏科的“完美学霸”。那您知道他还是个“文武全才”吗?

咱这里说的这个“武”,可不是指的什么花把式,我说的是货真价实的“武术”。周恩来是正儿八经学过武的。

想当年,南开学校曾特意聘请了武术大师韩慕侠给学生们上课。也许您听韩慕侠这名儿,可能不太熟,但人家可是清末七大武术家之一,人送绰号“玉面虎”是也。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11)

韩慕侠

那会儿韩慕侠刚打赢一个跑到他武馆挑衅的日本浪人,给中国人争了大面子,连袁世凯都邀请他去总统府御林军和讲武堂教武术。不过韩慕侠这人低调,不爱凑那无谓的热闹,就没去。

所以这回南开校长张伯苓去请韩慕侠教课,本来也没报什么太大希望,想着登门拜访,诚意给足,剩下的就看运气了。没想到,韩慕侠一听是要给学生们讲课,当即答应下来——这是好事儿啊,让少年们增强体魄,普及武术到全国,也是救国救民的一种形式嘛!

就这么着,周恩来就通过学校,上了韩慕侠的课。但周恩来觉得,光上这么点儿课完全不够用,要想学好,那还得是一对一地跟着练。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12)

韩慕侠(左三)和周恩来(左四)合照

听完韩慕侠上课的第二天晚上,周恩来就跑到韩慕侠的武馆,恭恭敬敬地作揖,说想要每晚到武馆来,跟着韩先生练武。韩慕侠瞅着这位粗布长袍的学生,一皱眉,这孩子怎么这么眼熟呢?好像在哪儿见过?韩慕侠的大脑飞速地回忆了一下最近的事儿,最后一拍大腿,想起来了!这不是头两天跟河北公园儿那儿搞募捐的那个年轻人嘛!当时他还演讲来着,讲得好、人也真,青年才俊啊!

韩慕侠十分欣赏周恩来的侠气,不仅答应教他练武,还收了他当徒弟。师父把一身本事倾囊相受,徒弟更是稳扎稳打地练。韩慕侠的儿子也和周恩来一起练功,但就是经常调皮偷懒。韩慕侠总拿周恩来教育他儿子:你看人周翔宇,学习比你好,练功还比你刻苦,从来不怕累,就得像翔宇一样听话才能长功夫!这套路咱小时候可再熟悉不过了,谁还没遇到过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不是?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13)

南开学校同学录

周恩来跟韩慕侠,是亦师亦友。每天晚上练完功,周恩来都会单独留下来和韩慕侠聊天。当然了,俩老爷们跟一块儿,聊的无非也就是那些国事政事,谈谈什么时局啊、武术救国啊之类的。韩慕侠是打心眼里欣赏周恩来。

当然了,周恩来这武术可不是白学的,什么营救同志,诛杀特务的行动,他都没少组织,甚至还在一线参与,亲自上阵,鼎鼎大名的中央特科就是由以周恩来为首的三人小组领导工作的。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14)

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龙潭三杰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办了培训班,给特科人员进行特训,教他们一些杀敌和自保动作技巧。他的特科行动比戴笠的军统和中统更加厉害,人称“伍豪之剑”。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武术也没落下,看到警卫班训练时还会纠正他们的动作,兴致上来也会打上一套八卦掌。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15)

心怀天下 救国救民

文武兼修的周恩来不仅才华横溢,更是有着一颗仁义之心,面对劳苦大众,他伸出过多少援手呢?

由于从小就受过穷,周恩来对劳苦大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所以年纪很小时他就喜欢为穷苦人打抱不平。

当年他的两位妈妈去世后,乳母曾经带周恩来去表舅家探过亲,表舅是个思想进步的人,还找过开明的私塾老师给周恩来上过课。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16)

青年周恩来

就是在表舅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当时有个姑娘在表舅家当过丫头,后来她被父亲带走了一段时间。有一天,那姑娘又跑回来请求表舅家收留。一问才知道:原来她的爹是个烟鬼,直接把女儿卖给了有钱人家做小老婆,姑娘嫁过去后经常挨打,受不了了才跑回老东家求救。可是表舅的妈妈听后,只是长叹一声表示无能为力,她劝姑娘回去,让她认命。这时候,小恩来看不下去了,他坚决要留下这个姑娘,还说如果夫家人来了,他就把他们打回去!

后来,周恩来去东北上学时,学校有位姓吴的老校工,工作很辛苦。周恩来平时就经常早起到学校帮他干活。有一天,老校工生病了,周恩来去看望他时就把身上仅有的八个铜板全部留给他看病。要知道,当时周恩来也只是个十来岁的穷小子。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17)

上课时的周恩来(前排左一)

在沈阳读书的三年,周恩来经常利用寒暑假到家住农村的同学家中拜访、考察,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现状。

当他来到曾经爆发过日俄战争的战场,听着百姓们的哭诉,他悲愤地写下了内心的呐喊:“俄败何喜?日胜何欣?吾党何日醒?”——俄国败了有什么高兴的?日本赢了又有什么欣喜的?我们的国家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醒悟呢?

就这样,少年心中对劳苦大众的同情逐渐演变成挽救国家于水火的渴望。当周恩来以优异成绩从南开毕业之后,他便决定去日本探求救国救民之道。临走前,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本诗大意:气势豪迈的歌刚刚唱完,便东渡日本,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精心研读各种科学、文学的书,十年的苦读是想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即使目的达不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18)

周恩来日本留学时所作的诗

一个英雄,一个领袖,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这样的少年周恩来(这样的少年周恩来)(19)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