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的最后,徐凤年选择解散了北凉王府,归隐江湖,让很多的读者都意难平。即便是不去逐鹿天下争一争那中原甚至天下之主的位置,坐拥一方继续当他的北凉王很难吗?即便是小乞儿不认那份情谊,他又真的奈何得了徐凤年吗?
又不禁让人回想到老北凉王徐骁,在马踏六国之后,为何不裂土称王呢?特别是在西垒壁之战后,坐拥天险的徐家军,想要与离阳划江而治,南北共享天下,很难吗?离阳能拿出一只军队与徐家军打一场西垒壁之战吗?
其实徐骁带着徐家军逐鹿春秋,可以称得上是功高盖主。而徐家军内,也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以赵长陵为首的扶龙派,另一个是以李义山为首的倒龙派。赵长陵派系希望徐骁划江而治,裂土称王,而他们就能够成为从龙功臣,开国元老。在西垒壁之战后,两派的争端到达了顶峰,互不相容。最后还是北凉王妃吴素一票否决叛出离阳,才结束了争端。
但是徐骁一家的忠心并没有换来离阳皇帝的安心。因为吴素怀上的孩子,被钦天监算出可能是真武大帝转世,会对离阳皇室的通知产生冲击。同时也是为了让徐家绝后,赵家设计了一场京城白衣案,让吴素落下了病根,在生下徐龙象之后就去世了。
但是对前因后果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的徐骁,居然没有叛出北凉,甚至于说他在白衣案发生之后,回到数十万徐家军的军营当中的时候,他也没有带兵杀入京城。这件事情,直到徐骁去世,也没有告诉徐凤年是为什么。
但是徐凤年在几次游历完后,才多少感受到了徐骁的想法。一将功成万骨枯,春秋之战,徐骁已经有太多的同袍死在了沙场,但是春秋之战可以称之为是为国之战。而如果徐骁选择了带兵杀入京城,他不忍心为了自己而带着与他征战半生的袍泽兄弟送死。
是的,就是送死,因为徐骁心里也清楚,对上离阳,他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好的结果不过是两败俱伤,不过到了那时候,他们中就没有胜利者了。离阳是失败者,徐骁是失败者,徐家军是失败者,中原是失败者,只有北莽有机可乘。
在后来,纳兰右慈与赵铸也不知道推演了多少局,推算如果当年西垒壁之战后,徐骁选择裂土封王,推翻离阳称帝,能有胜算吗?不过推算出来的结果都是失败的,如果徐骁选择称帝,则必败。
诚然,徐家军人强马壮刀快,徐家铁骑甲天下。但是很多时候打仗打得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后勤资源,战争潜力。徐家军守北凉的时候,以一地抵抗北莽一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北凉不足不足两百万户千万人口,供养了三十万铁骑,但是北凉的战争潜力不足了,如果这一批军士死亡,很难再补充上去了,而北莽可以不断的补充军队。而后勤资源,如果不是张巨鹿一直在暗中为北凉输送这些,北凉也早就撑不下去了。
同理,如果徐家军对上离阳,短期内可以占据优势,毕竟精兵强将在他们,离阳的军队很难抵抗。但是中后期陷入持久战就很难成功了。因为之前徐家军马踏春秋,补给都是离阳供应的,兵马也是离阳分拨的。断掉徐家军的补给来源和兵源,徐家军就是无源之水了,只会越打越少。
很多人认为说,徐家军可以以战养战,占据了天险后也可以屯兵种地把后勤建设搞起来。但是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了,徐家军直到册封到北凉以后,都是依靠武将治国的。直到陆丞燕嫁到北凉以后才有足够的士族当上文官来治理。打仗和治国是两码事,徐骁踏破六国,破灭无数的门阀豪族,与士族天然对立。
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那个时期的民心不在平民百姓,不在寒门子弟,而在士族。在徐骁马踏春秋时,曾经说过“全军可战死,赵先生必须活。”这是为什么?因为赵长陵出生自春秋豪族,在那个时代,世家大于国家,即便是赵长陵到了敌对的国家,该国的君主将相公卿也依旧愿意将其奉为上宾,
所以赵长陵的投靠,为徐骁带来了士族的支持。为什么春秋众人都认为赵长陵要强于李义山,而顶尖谋士都人物李义山要强赵长陵太多呢?也正是因为士族,徐骁要捧赵长陵,将其打造成一面赢得士族支持的旗帜。李义山也知道这个,所以在战后报功,都是将功劳算在赵长陵身上。
那个时期的春秋,人们还不知道什么叫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几乎固化的阶级让寒门没有掌权的机会,如果一介草民的徐骁称帝,他只会是一个短命皇帝,因为他孤正统、孤士子、孤民心。只有在张巨鹿为天下寒门打开了龙门,让寒门有了上升的机会,掌权的机会,让阶级不再固化以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成为了可能,草根称帝才会被人接受。
图/雪中悍刀行剧照
文/布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