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脚下的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辽宁清十三陵(努尔哈赤祖陵清永陵)(1)

北依启运山,南临苏子河,对恃烟筒山的清永陵,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称兴京陵,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尊为永陵。

辽宁清十三陵(努尔哈赤祖陵清永陵)(2)

按堪舆学说,清永陵“左砂龙头山,似青龙环护,右砂烟囱山若白虎拱卫。陵前明堂平整开阔,苏子河,如玉带围腰,陵后山峦起伏,浑河溁环。四神俱备,山川瑞秀,形胜汇集其间,实为风水宝地”。

辽宁清十三陵(努尔哈赤祖陵清永陵)(3)

陵内葬有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追封肇祖原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肇祖原皇后)、曾祖福满(追封兴祖直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兴祖直皇后)、祖父觉昌安(追封景祖翼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景祖翼皇后)、父亲塔克世(追封显祖宣皇帝)母亲喜塔拉氏(追封显祖宣皇后)以及伯父礼敦、五叔塔察篇古等人的墓地陵园。

辽宁清十三陵(努尔哈赤祖陵清永陵)(4)

从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亲来永陵祭祖。

清朝时期,一直有专门官员负责永陵的祭祀和管理。辛亥革命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仍然维持对永陵的祭祀。满洲国成立后,继续维持对于永陵的祭祀。

辽宁清十三陵(努尔哈赤祖陵清永陵)(5)

1961年,成立新宾县文物管理所,1963年清永陵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10月1日,清永陵正式向国内开放。

辽宁清十三陵(努尔哈赤祖陵清永陵)(6)

2004年,清永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盛京三陵之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辽宁清十三陵(努尔哈赤祖陵清永陵)(7)

清永陵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体系较完整的封建帝后陵寝建筑群。整体建筑由陵前参拜道、下马石碑、前院、宝城等几部分组成。

辽宁清十三陵(努尔哈赤祖陵清永陵)(8)

陵前参拜道南北长840米,以黄沙铺垫。参拜道南北两端之左右各立下马石碑一甬。碑阳竖书阳刻汉、满、蒙、回、藏五体“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文字。

辽宁清十三陵(努尔哈赤祖陵清永陵)(9)

清永陵有九大特色,分别是栅栏门、四祖碑亭、石雕坐龙、彩陶龙壁、砖砌燎炉、单墙方城、单檐城门、君臣共陵等。

其中,有坐龙雕饰的唯永陵所仅见;唯有永陵宝城内是祖孙共城,君臣一陵。

辽宁清十三陵(努尔哈赤祖陵清永陵)(10)

此外,按清朝陵寝传统规制,清永陵有十大缺欠:一缺石象生,二缺华表,三缺石牌坊,四缺神道碑,五缺方城角楼,六缺陵寝门,七缺石五供,八缺大明楼,九缺哑叭院,十缺大地宫。

辽宁清十三陵(努尔哈赤祖陵清永陵)(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