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乡村振兴五大工程(五桂山乡村振兴有)(1)

五桂山桂南村旗溪借助自然教育焕发生机,已成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 卢子衡 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有“面子”。作为中山“绿肺”,五桂山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山水田园风光。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中,优质而稀缺的资源,也是五桂山振兴乡村与众不同的“面子”。

而支撑乡村长远发展,更要有“里子”。近年来,全境被划入生态保护区的五桂山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姿态,谋求发展突破,高起点谋划打造“湾区绿谷”,推动文旅破题,摸索出一条属于五桂山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悄然间,“网红村”火了,文旅产业活了,群众更幸福了。振兴乡村,五桂山不仅擦亮了“面子”,更夯实了“里子”。

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在200余平方公里的五桂山全域徐徐展开。

●曾艳春 陈结婷

扮靓“面子”

年轻人蜂拥打卡生态“网红村”

今年中秋长假,在五桂山桂南村的村道间,车队排起了长龙,街头巷尾人声鼎沸。近年来,桂南早已成为大湾区年轻人蜂拥打卡的生态“网红村”,中秋三日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每逢周末游客超千人。在桂南控虾村摆摊贩售西瓜的村民,一日营业额都高达2000元。

中秋刚过,五桂山街道立即召开了桂南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推进会,将困扰村子发展的“硬骨头”挑出来逐一突破。会上要求翠山路、马溪2个停车场项目必须倒排工期,争取国庆节投入使用。

近年来,为吸引年轻人“回流”,五桂山将村容村貌打造成年轻人喜欢的模样。桂南村结合特色精品村创建工作,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民房外墙以大型彩绘涂鸦装饰,呈现华侨风情、客家文化;将曾经的“天然垃圾场”改造成文旅驿站、篮球场、AA级旅游厕所;通过建设“网红”玻璃书屋,保留了香樟公园的“生态之美”;推进“马溪—旗溪”慢行步道、旗溪驿站建设,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新风景和好去处。

为留住年轻人,五桂山注重用好“绿水青山”,打造人才创业与乡村振兴的双重实践样本。在桂南村旗溪,这个户籍人口仅250多人的小村庄,先后吸引了17位来自剑桥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硕博人才。他们选择在五桂山安家立业、共建新型社区,将旗溪孕育为独特的“人才村”。今年6月,旗溪村借助自然教育焕发生机,被正式列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

以政策引才、产业留才,五桂山不仅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人才“进山”创业,更着力建设中山文旅创业基地“旗溪创谷”,在重点引进文旅创业项目的同时,搭建一个融合“生态”“乡村”“创业”三驱并重的湾区文化橱窗,为年轻人参与乡村振兴提供广阔平台。

夯实“里子”

“香山径”串珠成链激活文旅产业

今年9月,中山市“香山径”(一期)建设工程项目在网上公开招标。这意味着一条串联大尖山、南台山、五桂山主峰、田心森林公园等十余个优质景点的环五桂山“香山径”,从规划走向了现实。

纵观项目规划,“香山径”更像是一条“串珠成链”、活化资源的环五桂山精品文旅线路。它通过连接遍布山体的古道、绿道、红道、碧道,将五桂山数年来深入挖掘的红色文化、生态资源、地域文化与革命纪念旧址等文化遗产资源充分整合、活化、利用。

站在全市角度,散落在环五桂山一带的孙中山故居、郑观应故居、杨殷故居、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岐澳古道等名人故居、红色遗址,将以“香山径”为纽带,实现串联发展、活化升级。

随着超200公里贯穿山体的“香山径”建成,大批游客可自由地走入山野深林,在4万株野沉香的保护地,深度体验“香山文化”之美;在岐澳古道斑驳的石阶上,重走一趟“中山的茶马古道”,串联起香山西学东渐、华侨远洋的近现代记忆;在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粉碎日、伪“十路围攻”主战场等红色资源前,重温一段属于珠江纵队革命先烈抗战时期的红色故事。

一条环五桂山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被真正盘活了!

今年初,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要“串珠成链打造环五桂山文化带”“积极创建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以书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显而易见的是,打造“香山径”正是其中重要的载体。

“我们要勇担使命,做出‘湾区绿谷’应有的贡献。”五桂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方英恩表示。今年8月,为加快建设环五桂山文化带,中山将五桂山辖区内全部行政村都纳入环五桂山“香山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以此为契机,五桂山街道储备项目超200个,并推动近60个建设项目今年内完工。

如今,走进五桂山,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广场改造升级、十六烈士纪念碑周边景观提升等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开展;一批主题多元的乡村民宿集群、“露营经济”在桂南旗溪村、田心旧村、南桥和平村加速集聚形成,带动“过夜游”在五桂山悄然兴起。

未来三年,随着环五桂山“香山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百个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五桂山文旅蓝图将实现从“提出来”到“活起来”的飞跃。

■一线实践

五桂山

一座城市的“门面”

今年以来,中山被赋予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大使命。中山要建设成为湾区一流城市,就要打造一流的城市环境。

一流的城市环境集中展现在其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风貌。广州背靠白云山景,杭州坐拥千年西湖,深圳有面朝香港的深圳湾。中山要打造“一流的城市环境”,要擦亮城市“门面”,依靠谁?

“深中通道通车时,五桂山将以全新面貌惊艳亮相,给深圳游客带来‘咫尺天涯,身在湾区,心至远方’的独特体验。”方英恩说,这是五桂山在全市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中,能够扮好的独特角色。

要让五桂山成为湾区人民心向往之的地方、湾区市民身边的“诗和远方”,就必须在保护中“开放”五桂山。今年初,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公园城市,新建改建100个公园,打造环五桂山公园群。

打造环五桂山公园群,实际上就是“开放”五桂山的关键一步。“打造环五桂山公园群的意义,在于要将五桂山全域200多平方公里都建设成为面向市民、游客全域开放的公园。未来,无论市民群众走到哪一片山体、走到哪一个村庄,都能领略到中山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方英恩说。

建设城市公园不仅是打造一座城的休闲之地,更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关键。近年来,与周边城市不断崛起的亮丽风景线相比,中山更像一位“追赶者”。2020年,全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8平方米。珠三角9市中有8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仅中山(14.22平方米)低于全国均值。

去年起,五桂山街道就主动规划了贯穿全域的“香山径”,编制了《中山市五桂山街道全域发展战略规划与研究》《五桂山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五桂山辖区全域旅游发展指引方向。今年8月,《中山市公园与绿地体系专项规划(2020—2035年)》草案新鲜出炉,详细阐明了“环五桂山公园群”的建设规划。

于中山而言,未来的五桂山不仅是一个全域开放的城市公园,更是中山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吸引人才、企业落户,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