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90后在童年时期的集体回忆,排队买干脆面抽水浒卡绝对榜上有名。在那个小学生日均零花钱不足1元的年代里,5毛一包的小浣熊干脆面俨然就是超高消费的“贵族游戏”。
儿时家中还算富裕的我,曾经斥10多块巨资买了一整箱小浣熊,尽数拆包拿卡后在大院里跟小伙伴啃了一个下午的干脆面。吃得口干舌燥,辣得涕泗横流,结果就得到了七八张“天目将”和四五张“母大虫”。
同那时大部分男孩子一样,我也把集齐一组一百单八将当成人生的“白金奖杯”,但不论我们买了多少包小浣熊干脆面,牌组里依旧不是少一张“呼保义”就是缺一张“玉麒麟”。这始终没凑齐的水浒卡,给我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留下了几分遗憾。
20多年前的小浣熊,就已经用全国范围的“病毒营销”将水浒卡铺满了90后的童年。这也使得畅游把小浣熊水浒卡改编成手游的消息传出来时,我并没有感到很惊讶。毕竟,与面内赠送水浒卡这种传奇级操作比起来,改编手游这种玩法听起来并不是很有冲击力。不过,在亲自试玩过《小浣熊百将传》之后,这款融合了无数90年代元素,并把玩梗从头到脚贯彻到底的放置养成类游戏,倒真让我感觉“有点意思”。
《小浣熊百将传》讲述了一个在魔改版90年代发生的电竞励志故事。水浒卡像儿时记忆一样在游戏世界里大行其道,只不过玩法从原来的拍卡、口胡、拼数值变成了AR卡牌对战,而玩家所扮演的“斗牌老炮”则以“水浒卡决斗大师”为目标,从京郊的小县城出发,展开自己的全国巡礼。
剧情上,《小浣熊百将传》带着浓厚的时代烙印,男主挑战全国高手的故事捏他了90年代国内第一批格斗类游戏发烧友“南北论拳”、“圣地巡礼”的事迹。巡游全国的34个主线章节让游戏在文教科普上的补充功能同样大放光彩,各地人文风物普及与90年代亚文化豆知识科普让我在挂机之余还能有些小收获。时不时在地图中出现的代言人秦霄贤还会给玩家介绍曲艺知识,给传统文化推广也出了一份力。
不就是鬼见愁嘛。没有人比我更懂鬼见愁.jpg
玩法上,《小浣熊百将传》与其他的放置养成类手游的设计思路本无太大区别,但因为水浒卡的先天IP优势,使得游戏的养成内容看起来着实与众不同。
作为核心养成要素的水浒武将卡在《小浣熊百将传》中拥有了两套美术设计,既保留了初版水浒卡经典的国风油彩设计,也添加了新版更加时尚的新国风卡面。两套主题相同但画风迥异的卡图,浓缩了时代的变迁与30年来年轻人审美风格的演变。
在《小浣熊百将传》的战斗中,玩家精心配置的武将之间还会基于《水浒传》原著中的关系产生有趣的互动。鲁智深会警告周通不要再为非作歹否则就骟了他,花荣和燕小乙两个射箭的好手则会聚在一起吐槽梁山周边的飞鸟越来越少了。
对于成为养成类游戏传统设计的角色克制系统,《小浣熊百将传》也做的极富IP特色。制作组没有采用四元素配光暗的元素体系,也没有选用兵器与职业间的克制关系,而是针对原版水浒卡角色对应的扑克牌花色进行了克制关系设计。同花色的角色之间能够相互增益,不同花色之间亦另有生克关系,在原著故事中有所关联的角色同场时还会触发羁绊BUFF。这种设计在保证了玩家阵容的多样性与战术丰富度的同时尊重了原案的设计理念,有效的凸显了小浣熊水浒卡这一核心要素。
而在玩法与剧情之外真正可能让《小浣熊百将传》脱颖而出的,则是本作全程脱线的氛围和它毫无包袱的“疯狂玩梗”。
《小浣熊百将传》将80、90年代的时代主题物和怀旧意象几乎无一遗漏的安排在了游戏的各个角落。用以抽卡的特殊货币被设计成了儿时“可望不可及的”高端零食——钻石糖,离谱的价格和发齁的口感彰显着它的“尊贵身份”。
基板街机厅、主机包机房、DIY电脑城等90后童年回忆在游戏里被塞了个满满当当,成为了重要的日常玩法;90年代一度成为热点社会问题的“校园暴力”现象成为了游戏里展现主角性格的重要冲突事件;80、90后的童年偶像——蜻蜓队长也被设计成了处理纠纷、解决矛盾、判罚比赛的“邻家大哥”。
除此之外,制作组还通过玩家的口吻直截了当地向小卖部坑爹大妈问出了那个30年来悬而未决的“都市传说”:为什么你店里的干脆面开出来的水浒卡总是差那么两张?一度让我感叹制作组是真的豁得出去。当统一小浣熊因为技术问题找上“超级黑客”康师傅时,屏幕前的我也因为“要素过多”而实在蚌埠住了。
说小卖部大妈没坑我我是不信的
全程的整活玩梗与骨子里的娱乐精神,让《小浣熊百将传》在已经卷的飞起的放置养成类游戏里显得极为接地气,而以现实世界为蓝本构筑的游戏框架也使得《小浣熊百将传》暗合了如今年轻人开始追忆童年的文化现象。与其说本作在通过疯狂玩梗吸引有着共同回忆的90后进入游戏,倒不如说《小浣熊百将传》本身就是个梗(误)。
结语虽然时过境迁、人物皆非,但开包、取卡、捏碎、摇匀的独特体验却从未改变。如果你还想再集一遍水浒卡,弥补一下儿时未完成的愿望,如果你还想再回味一遍童年时代的人文风物,那么不妨关注一下在8月4日双端上线的《小浣熊百将传》,并到时下载游戏体验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