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三垟,河网密布,风光秀美,孕育了当地依水吃水的独特风土人情。临近秋分,在三垟街道上垟村,一棵标示树龄280年的无柄小叶榕静静地立着,一半身子遮盖着大地,一半身子凌空在河上。它的邻居——黄菱正全力吸收养分,往成熟的终点线冲刺。

穿山甲一般什么地方有(三垟黄菱甲等甲)(1)

周建强《三垟黄菱》

在三垟,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话说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位美丽的仙女叫凤儿,因心仪人间美景,便私自下凡间参加温州“拦街福”,偶遇了三垟当地一位姓冯的帅小伙子,两人一见钟情, 深深地爱上了对方。

按照天规,仙女是不能与凡人结亲的,凤儿为了爱情,决定和小伙子私奔。仙女说:“我们私奔以后,如何谋生呢?”小伙子说:“我们是真心相爱,靠我勤劳的双手,我们一定能过上富裕的生活。”私奔那天,仙女正准备动身,感觉自己身无分文地下去不合适,就违反天规到天上的宝库里偷了三样东西藏在身边下凡。

这三样东西便是瓯柑、黄菱和水稻,于是乎,这三种农作物变成为了三垟的“三宝”,年年丰收,造福了三垟一方百姓。这也是“三垟有三宝,瓯柑、黄菱和水稻”民谣的由来。

穿山甲一般什么地方有(三垟黄菱甲等甲)(2)

周建强《三垟黄菱》

黄菱,又称老菱、家菱和菱角。黄菱壳坚硬如铁,筑起一道铜墙铁壁,守护着黄菱肉的纯洁无暇、皎白如玉,犹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黄菱肉味道甘涩,富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具有补脾胃、健力益气等功效。“药圣”李时珍评价对黄菱有这样一段精妙的评价:家菱种于破塘,叶、实俱大,角软而脆,亦有两角弯卷如弓形者,其色有青、有红、有紫,嫩时剥食,皮脆肉美,盖佳果也。“佳果”便是对黄菱价值的高度肯定。

在三垟,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八月中秋菱角肥,湿地菱农笑眯眯。说的是每到秋分时节,黄菱将迎来一年一度大丰收,农户们驾船穿梭于碧水间,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嘴角恰如黄菱的双角般上扬。笑容、黄菱、碧波、夕阳在此刻融为一体,诉说着生活的幸福和大自然的馈赠。目前,整个三垟湿地黄菱种植面积约1000余亩,主要分布在上垟村、垟河村、园底村等多个村的河段,每一次丰收,将给菱农平均增收约5万元。

其实,像前文仙女下凡造福一方的神话传说在三垟湿地有很多很多,深深烙印在了这一方水土之上。一位在外经商的三垟朋友曾告诉笔者,这些故事,在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说起,所以他也能说出一些,现在也会讲给孩子听,就想把这些故事这样一代代传下去。我知道,其实不管是讲故事,还是听故事,都是他思念家人、思念家乡的一种方式。

而“吃黄菱”也成为三垟人用来解乡愁的另一种方式。

对于黄菱肉怎么吃,三垟人有独到的见解。他们会将黄菱按照鲜嫩程度进行区分,对肉质幼嫩的,直接生食,对肉已熟透的,则进行熟食或加工处理。熟食中,最受欢迎的吃法就是用一锅清水炖煮,开锅后,一股清澈的香气便扑鼻而来,霎时便激活了人们的味蕾,徒手拨开外壳,细致洁白的黄菱肉映入眼帘,细细品尝,清香甘冽、回味绵绵。此外,黄菱肉炒韭菜也是一绝,不知从何时起便广泛流传着“鲜嫩菱肉炒韭菜,味道鲜美胃口开”这样一句赞美之语。三垟人还会把成熟的黄菱肉制作成菱粉,或者煮熟后晒成菱肉干,这样便可突破时空的限制,一些拿出去售卖,一些寄给远在外地的亲人。在他们想家的时候,吃上一口,满嘴便全是家乡的味道,仿佛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河面上。

穿山甲一般什么地方有(三垟黄菱甲等甲)(3)

周建强《三垟黄菱》

黄菱的一生都在水里,可以说,水是黄菱的灵魂,黄菱也成为水质的“晴雨表”。上世纪80年代初,据资料显示,三垟湿地在当时有种植黄菱的河面共计6500亩。后来,因三垟湿地人口规模扩大和工业化发展,湿地水资源不可避免遭到破坏,大量黄菱枝茎因水质问题腐烂死亡,可种植面积迅速萎缩,一度面临生存危机。

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三垟湿地河网对于温州来说,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如果说大罗山是温州“城市之肺”的话,三垟湿地则是“城市之肾”,是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也是未来城市提高竞争力的优势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政府下了大决心、大动作、大力气推进三垟湿地保护工作,从2015年起在三垟湿地掀起“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热潮,历经三余载,完成近万户拆迁、近万亩征地以及一千多家企业搬迁等工作,三垟湿地公园于2018年国庆实现初步开园,成为温州城区标志性的“绿心”。

而从三垟湿地“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伊始至今,政府对三垟水资源的保护从未间断,保护措施越来越精细有效。目前,当地对湿地范围内138条、合计88公里长的河道,合理规划出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实施差异化常态保洁管理。对重点区域,引入新能源可视化保洁船、无人机巡查方式和GPS智能化管理,以现代化科技手段筑牢湿地水资源保护坚固防线。2021年,湿地水资源保护各项资金投入达到200余万元,全年累计出动2万余人次清理河道各类垃圾约1074吨。

眼下,湿地水质在肉眼可见地不断变好,越来越多的老菱农选择回归,黄菱重新焕发生机,水面上“满屏”的菱叶钹和菱藤,已经成为湿地公园重要的景点,总能引得大批游人驻足观赏、合影打卡,而在它们下方,则寄托着菱农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穿山甲一般什么地方有(三垟黄菱甲等甲)(4)

刘惠光《三垟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