搊 [ chōu ]

意解:手扶住或一端用力向上使物体立起或翻倒

河南最不容易听懂的方言(濒临消亡的豫北方言)(1)

例:这个墙头太高,你着我,让我翻过去;这棵树倒了,我们一起把它起来

㧅 [ dāo ]

意解:用筷子夹菜

河南最不容易听懂的方言(濒临消亡的豫北方言)(2)

例:别光说话,菜啊

劐 [ huō ]

意解:用刀、筷子划开某个物品

河南最不容易听懂的方言(濒临消亡的豫北方言)(3)

例:把这条鱼先开,再着吃

搲 [ wā ] [ wǎ ]

意解₁:当读[ wā ]时,表示用手挠对方的身体

例:你个满脸花

意解₂:当读[ wǎ ]时,表示用瓢或碗等用具舀东西

河南最不容易听懂的方言(濒临消亡的豫北方言)(4)

例:用瓢从水缸里点水;用碗从米袋里碗米

幠 [ hū ]

意解:覆盖

例:你这块地的庄稼被草满了

薅 [ hāo ]

意解: 这个字随着宋丹丹那句“薅社会主义羊毛”而逐渐被国民熟知,意思就是用手拔

例:你这块地的庄稼被草满了,快草吧

攋 [ lài ]

意解:多形容用手除掉直径较小的植物,留下植物根茎或者枝杈的一种动作,如果是直径较大的植物才会用到“拔”字。

例:我这块地的庄稼被草满了,一就是一大把;点榆钱,中午做菜馍

墒 [shāng ]

意解: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水分多称为墒大了,水分少称为缺墒了

例:你这块地大了,快放放

㧾 [ hū ]

意解:击打,扇打

例:我一巴掌烂你的脸

熰 [ ǒu ]

意解:杂草或者软秸秆堆积在一起,发出热量或者让其只生烟而不产生火火苗

例:现在感冒挺严重,点艾叶给屋里消消毒

孹[bò]

意解:特指动物分娩,如果在口语中形容妇女时,则是一句骂人的话

例:黄鼠狼兔,一窝不如一窝

哕 [ yuě ]

意解:胃里不舒服,引起了呕吐

例:昨天晚上喝多了,吃的东西全都出来了

攮 [nǎng]

意解:用刀或者带尖的东西刺、捅

例:我恨不得一刀死那个鬼子

搠 [shuō]

意解:形容某件物体依靠另外一个物体上

例:墙边了一把铁锹

熥 [tēng]

意解:形容食品不接触水或火,靠热空气将其加热或者制熟。现在常用的“烤”字,只能用于不接触火而将食品制熟,如果在锅里加水,把食品放到篦子上面将其加热或者制熟,常用“馏”字。而“熥”字则可以表示“烤”和“馏”这两种情况,同时,“熥”的加热程度更深,时间更久。

例:我喜欢吃红薯;把凉馒头热了再吃

醭 [bú]

意解:形容成熟的食品或者酱油醋放久了,长出的白霉

例:这几个馒头长吧,不能吃了;这瓶醋长了厚厚一层

糨 [ jiàng ]

意解:名词。用小麦面粉加水加热,做成一种有粘性的流体。以前人们做千层底布鞋的时候,就用糨将多层碎布粘牢、粘厚。现在人们贴春联的时候,仍然会用到糨。

例:这打得太稀了,粘不住春联

缏 [ biàn ]

意解:一种动作,把袖口的衣服折上去

例:你帮我把袖子上去,方便我干活

敹 [ liáo ]

意解:缝线,特别是衣服在身上穿着时,进行缝线时,用“敹”而不“缝”

例:我的袖口开线了,帮我几针

擤 [ xǐng ]

意解:按住其中一个鼻孔,用力使另一个鼻孔出气,使鼻涕排出

例:你的鼻涕快流出来了,快出去

㞎 [ bǎ ]

意解:帮助还不会独立行走的幼童大小解

例:小孩儿要撒尿,你㞎一下

搋 [ chuāi ]

意解:形容天太冷,将两只手交错伸进袖口进行取暖

例:天太冷了,我先会手;你穿着皮衣着手,光说话不干活

擓 [kuǎi ]

意解:挎,一般来说,专指挎着带提手的用具

例:着篮子去菜地里摘几根黄瓜

拡 [kuò]

意解:手握着木棍的一头,轻扫某个对象

例:用棍子把桌子上的小猫拡下来

庹 [ tuǒ ] 搂 [ lǒu ]

意解:一种民间的长度计量单位,大约是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如果是环抱则称为搂。

例:这张桌子有一长;这棵树有两

歘 [ chuā ]

意解:形容一种的动作,抢、夺

例:我正吃着冰糕,他过去就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