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接受采访时,导演冯小刚说“玩笑搁一边,我们是真想好好说点事儿”。电影《大腕》被定义为贺岁档喜剧片,可电影满屏都充斥着借假讽真的黑色幽默。

电影讲述的故事大致如下:

好莱坞大腕级导演泰勒赴华执导电影《末世王朝》,他的私人助理露茜雇佣了电影制片厂下岗职工尤优为泰勒拍摄宣传纪录片。泰勒对电影剧情要求严苛,拍摄进程拖延缓慢,引起了投资人的不满,于是投资人更换了导演。泰勒突发心脏病,生命危在旦夕,他嘱咐尤优给他办一个喜剧葬礼,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荒诞的事儿。

这些20年前的银幕玩笑,如今也都成了现实。


冯小刚历年电影排名(冯小刚20年前的银幕玩笑)(1)

1

历史文化的过度消费

泰勒导演的电影《末世王朝》模仿的是《末代皇帝》,拍摄地在太庙。电影开场,末代皇帝溥仪喝着一瓶某品牌可乐,电影结尾还是这个画面,首尾呼应。后来泰勒因病入院,尤优把泰勒葬礼的举办地、广告招标地都选在了太庙。这是对现实的两重讽刺。

第一,讽刺商业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太庙象征故宫这类世界级别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沦为了商业片的影视棚、也沦为了大腕级导演的葬礼灵堂,这是世人对文化瑰宝的亵渎。跟如今各个文化和自然旅游景点的商业展演、商业包装、商业渗透如出一辙。

第二,讽刺文艺界对文学艺术创新的懒惰。《末世王朝》只是换了个名字,还是那些内容。如今的文艺界,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穿越剧、宫斗剧、职场剧、抗日神剧、军旅爱情剧,什么类型火,就跟拍什么,只要能吸引眼球,能赚钱就行。

过度消费历史文化,破坏了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消磨了后辈的根源认知,更拉低了世人的向往和尊重。我们自己都不珍惜,世人就会把它踩在脚下


冯小刚历年电影排名(冯小刚20年前的银幕玩笑)(2)

2

广告植入及过度营销

泰勒的灵车,车头、车身、车尾贴满了广告;泰勒的灵堂,迎宾、彩球、地面、彩虹柱也是广告;泰勒的遗像,三张照片三个广告;泰勒的灵床,是某奢侈家具品牌的产品;泰勒的遗体,从头到脚,是各种品牌的装饰。

乐队演奏完哀乐后猝不及防出现的乐哈哈,傅彪把某钙片的广告词哭成了悼词,准备趴在泰勒遗体旁假装情人的“潘金莲”……

现在的我们,打开电视,广告里面插播电视剧,综艺节目联播广告词。生活中的各类场景,有电影、奥运会、春晚、新闻、公交站、火车、地铁等等植入的广告。各种短视频平台的视频带货、直播带货、明星达人带货、广告弹窗……

广告植入和内容展现,如果能做好平衡,创作者和观众双赢,反之双输。强硬植入,可以理解为有人在试探道德的底线;夸大宣传或者虚假宣传,就是在挑战法律的尊严了。然而,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铤而走险


冯小刚历年电影排名(冯小刚20年前的银幕玩笑)(3)

3

盗版及知识产权保护

在葬礼招标会上,泰勒遗像的第三条广告冠名拍卖,爱岛DVD中标,被尤优否决。“超强纠错,就是超强盗版”,看似无厘头,实则在讽刺现实。而尤优面对路易斯王的责怪,面对记者的追问,还是向观众传递了打击盗版的正能量价值观导向。

在现实中,诸如“搜狗山寨搜狐”、“可笑可乐山寨可口可乐”、“报丧鸟揩油报喜鸟”、“乐哈哈揩油娃哈哈”的事例,真的太多了。这也是为什么国货一直被冠以“山寨”标签的原因。

打击盗版和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对真知的尊重,更是对民族企业创研的鼓励。这些年来,自强的民族工业创业者,也在逐渐转变经营理念,愈发重视研发和创新。随着观念的转变,在大浪淘沙的洪流之下,强者胜劣者汰。

不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是企业的责任;不购买和使用盗版,是公民的义务。摘掉国产就是“山寨”的标签,需要制度保障,需要企业自觉。爱国,爱国货,每个人都可以身体力行


冯小刚历年电影排名(冯小刚20年前的银幕玩笑)(4)

4

借壳上市的背后逻辑

泰勒没死,泰勒的喜剧葬礼终成闹剧。为了逃避广告冠名商的追债,尤优和路易斯王装疯卖傻躲进了精神病院。精神病院里面的病人个个都有着一夜暴富的梦想。

中国的音像产业油水大着呢,中国现在有2700万台DVD,每一台机器,每年消费十张DVD,每一张DVD抽一块钱的版税,这一块钱乘十是十块钱,十乘2700万,这就是二亿七千万。我们买一个ST壳,把DVD往里面一装,立马变成上市公司。

面对一个产能过剩,即将被互联网取代的DVD行业,还能如此厚颜无耻地去拉投资,也确实是商业逻辑的疯子。

这个疯狂的案例也折射了行业金融化的背后逻辑。不管做不做产品,不管这个产品是好是坏,只要能给它套上新的概念,打上炒作的标签,就能上市去割股民的韭菜了。这跟当下搞内幕交易、低买高卖、操纵股价的行为很像。原来,股市不光有垃圾,还有骗子


冯小刚历年电影排名(冯小刚20年前的银幕玩笑)(5)

5

互联网行业的潜规则

关于互联网,张涵予饰演的精神病患者道出了行业的潜规则。那个时候的互联网公司就是炒作,别管是好是坏,先炒起来,火了就转手卖掉,套现才是目的。

想靠电子商务挣钱的都是糊涂蛋。网站就得靠钱砸,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先高薪聘几个骂人的枪手,再找几个文化名人当靶子,谁火就灭谁。网站靠的就是点击率,点击率上去了,下家跟着就来了。你砸进去多少钱,加一零,直接就卖给下家。有人谈收购立马就套现,给你股票你都免谈。

那个时候,如今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互联网大佬,都还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未来还不知道在哪里。他们后来的成功,总算证明了互联网这个行业不都是骗子。

所有跟衣食住行有关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在确实解决了民生困难之后才活下来的。而那些靠炒作起家的公司,早已不见了踪影。新事物是否只是昙花一现,时间才是证人


冯小刚历年电影排名(冯小刚20年前的银幕玩笑)(6)

6

房地产行业的大跃进

李成儒这段关于房地产的表演一气呵成,完美至极。当初像傻子一样买房炒房的人,都成了富人。当初买不起房的人,到现在估计也还是买不起。

一定得选最好的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的也得四百平米,什么宽带、光缆、卫星,能接的全给他接上,楼上边有花园,楼里边有游泳池,门厅里站一个英国管家,带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甭管有事没事都得跟人家说“我能为您做点什么”,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倍儿有面子。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再建一所美国诊所,24小时候诊,就是一个字“贵”,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得卖多少钱?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二千美金吧。二千美金,那是成本。四千美金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房地产这个行业确实是一个全民大跃进的行业。它不仅是创业者的造富神话,也是投资者的造福神话,很多地方政府也因这个行业完成了城镇化进程。

然而,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生老病死的内在规律。现在还想着靠房地产完成大跃进的企业、个人都将重新掉进深渊。俗话说,当你在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着你


冯小刚历年电影排名(冯小刚20年前的银幕玩笑)(7)

7

人对诱惑的克制与妥协

冯小刚在影片中调侃了很多荒诞,但现实就是这样,你不喜欢它,又不得不接受它。

首席赞助商宝马汽车,在影片中多次特写;赞助商北京卷烟厂、某丰乳霜、索尼DVD、某牛排连锁店作为道具或场景也都出现在影片中。

导演泰勒通过电影来消费观众,他的葬礼被尤优用做二次消费,尤优的商业行为又被泰勒拍成新片三次消费。

我一直认为冯小刚是一个双面人,他深谙商业片的市场规则和资本运作,又不想让自己的作品陷入单纯的逐利泥沼。人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克制和妥协,就是最现实的挣扎。


冯小刚历年电影排名(冯小刚20年前的银幕玩笑)(8)

8

写在最后

冯小刚的《大腕》是一部特别的电影。它的讽刺无比尖锐,它的风格追求夸张,人物群像就是社会百态的变形写实。随着影视市场和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越来越成熟,此类作品已无从寻觅。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