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急性脑出血首选CT检查,怀疑亚急性或恢复期脑出血需选做磁共振检查。脑出血发病后,CT检查即可显示边界清楚的新鲜血肿,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出血量、形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做CT安全、快捷、价格便宜,故脑CT扫描是脑出血急性期的首选检查方法。在出血的后遗症期,已呈囊状液态,磁共振检查和CT扫描均能检出,但因脑磁共振检查费用高,故仍以脑CT扫描为首选检查。
在出血的亚急性期或恢复期,CT扫描可呈等密度或低密度,诊断有时困难,此时应做脑磁共振检查,以便清楚地显示出血的特征性形态。
脑出血、脑血栓大家都很熟悉,但提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多数人却很陌生。SAH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我们通常说的SAH是指原发性SAH,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人脑与颅骨之间有3层膜结构:紧贴脑组织的膜叫软脑膜,紧贴颅骨内侧的是硬脑膜,蛛网膜是位于软脑膜与硬脑膜之间的一层透明膜。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即为蛛网膜下腔。正常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内充满着脑脊液。
SAH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等情况下急骤发病。主要表现为突发不能缓解的或进行性加重的剧烈头痛;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患者可出现颈部发硬等表现,有的患者还表现为一侧眼睑耷拉下来,眼球不能向上、向下、向内运动,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少数可有轻偏瘫、言语不利等。
SAH可通过头CT示脑沟回、脑池有高密度影和/或腰穿呈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确诊。但需除外:
1、继发性SAH:出血波及至蛛网膜下腔,如原发性脑室出血、小脑出血、尾状核头部出血等无明显肢体瘫痪的脑出血;
2、颅内炎症:各种致病菌引起的脑膜炎及脑炎;
3、脑膜癌等疾患。SAH可有再出血、脑血管痉挛、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正常颅压脑积水等并发症,一些患者预后不好。
SAH的病因以动脉瘤最为常见,占85%左右,其次为脑血管畸形,还有高血压性动脉硬化等,部分病因不明。
SAH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死亡率较高。约1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死亡,病后30天内病死率约为25%或更高;2周内再出血率为20%~25%,再出血患者病死率约为50%。但患上SAH并不是都没救了。SAH预后差异很大,一些幸存者,多预后较好,常无明显后遗症。
SAH预后主要与出血量大小、原发病的状况以及患者身体状态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讲出血量大且破入脑室者预后差;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者预后最差,动脉瘤破裂引发者死亡率在55%左右,而脑动、静脉畸形引起者预后佳。
此外,治疗是否及时到位对SAH患者预后影响也较大。动脉瘤破裂未经介入栓塞或手术夹闭者,再发出血的几率比较大,尤其以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再出血的几率最大。再出血最常发生于SAH后第1天及4~10天。第2次出血的病死率为30%~60%,第3次出血者病死率几乎是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