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鲜支

人生停滞几年的感悟(人生最大的困惑)(1)

对于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最可怕的是什么?

——是截止日期。

比截止日期还要更可怕的呢?

——是不知道截止日期。

拖延分为两种

在我还小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拖延症患者了。我常常在收假前的最后几天拼命赶作业,两天之内写出四十篇日记。临近考试周的日子是没有白天黑夜的,全部用来抱佛脚和烧高香了。

即使是这样,也并没有误事。这大概要归功于截止日期。

说是出于强烈的自尊心也好,责任心也罢,或者是因为珍惜信用和荣誉——总之,无论交到手里的是什么任务,我总归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了。虽然也曾惊慌失措,但总归都是有惊无险。

然而,人生却不是那么回事。没有人能够预知人生的截止日期。

这才是我迄今为止最大的困惑。

因为,拖延可分为两种:有截止日期的拖延和没有截止日期的拖延。

没有截止日期的拖延,是永无止境的,可以一拖再拖、一拖至死。


无止境的拖延

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些目标,那些不肯与人言的梦想,都是没有截止日期的。

有些人想要创业,把自己头脑中的构想变成现实;有些人想要学习一门外语,无障碍地阅读原版小说;有些人想要掌握一门艺术,创作出专属自己的作品;有些人想要完成一次环球旅行,见识不同地域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一切一切,各种各种,都是没有截止日期的。于是,它们被无止境地拖下去,再拖下去。

大概率的结局是:从未开始。

这种无止境的拖延(或者说是委婉的放弃),往往被我们美化为“等待”——等待某一个恰当的时机。

等孩子考上大学了,我有自己的时间了,就专心读读书;等素材积累够了,人生经历丰富了,就开始写小说;等退休了,朋友们也清闲了,就好好学摄影,背着相机去旅行……

人人都有规划。然而,大多数人都一等再等,最佳的时机却始终没有出现。


人生分为两段

即使是一个最按部就班的人,Ta的人生也不是匀速前进的。

人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段:前半段速度很慢,而后半段则明显加速,甚至大有时光飞逝之感。

钟表并未调快,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呢?——是因为前后两段的心态截然两样了。

处在前半段的人,对寿命抱着一种盲目的乐观,感觉自己有的是时间,想花也花不完。至于计划、目标、梦想之类,缓缓不妨,留待日后徐图之。一切都还来得及,一切都还不着急。

处在后半段的人,则对寿命抱着一种盲目的悲观,感觉自己已经来日无多,无论做什么事,都已经起步太晚、追悔莫及了。那么,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干脆就此放弃吧。

没有人好意思一开口就说:我要彻底放弃我的人生。

这件事总是分成两步来完成的。第一步是:“时间还多,以后再说。”第二步是:“时间太少,廉颇已老。”


对时间的误判

仔细想想,其实,认为“时间还多”或“时间太少”的想法,都是没有根据的。

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去扫墓。在公墓里,我发现有一尊墓碑上嵌着的椭圆形照片,看上去分明还是个孩子——他的生命停止在14岁。这在当时真的刷新了我的观念。我第一次意识到,人不是一定活到七老八十的,人在14岁也有可能死的。

后来这些年,我的同龄人里偶有英年早逝的消息:有在二十出头刚刚工作,就死于意外事故的;也有二十八九岁结婚不久,就死于癌症的。

这些消息提醒我,不要产生“时间还多”的误判。事实上,根本没有人能预知上帝有何安排。

摩西奶奶在76岁时,才提起画笔。这之后,她还有整整25年的时间,成为有名的画家,并留下一本鼓舞无数人的自传:《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假如76岁的她,因为“时间太少”、“开始太晚”而放弃了,那该是多大的遗憾呢?

人生停滞几年的感悟(人生最大的困惑)(2)

人生是一段旅程,但又不像现实的旅程。现实的旅程总是有明确的起讫日期,有明确的目的地。三天有三天的玩法,十天有十天的玩法,两个月有两个月的玩法……总之,会预先安排。

可是,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时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生命的待选项中,挑出那个最重要的目标,现在就开始。

无论对什么年龄的人来说,都是如此。

褚时健的“褚橙”,不知大家吃过没有?

橙子并没有什么特异。但吃着褚橙,想到74岁的老人种下树苗,等着它们慢慢长大、挂果、上市,你会平白生出不少信心、耐心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