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述是有技巧的

要让人看到希望

人都希望越来越好

阿伦森效应哪种表达方式最受欢迎(阿伦森效应先抑后扬的奇效)(1)

心理学原理——

阿伦森效应是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人们采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方法能给人最大的好感;而先肯定后否定则会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心理学上也把阿伦森效应称为“欲扬先抑”定律。

东子解析——

人人希望得到肯定。即便是自己有些不足,也希望得到“还有希望”的期待,而不是被“一棒子打死”。所以,我们时常就会听到这样的话语“××近一个时期以来,各项工作都明显落后。但是他一直很努力,这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我想他如果能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所进步的……”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无论是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还是领导对下属,总会因为工作或学习上的事,做上述总结性的一番表述。表述的方式不同,其结果也会大相径庭。比如刚才说的这件事,如果换做这样表述:“××近一个时期以来,一直很努力,可以说是不怕脏、不怕累,但结果怎么样呢?各项工作还是被落在后面。所以,像他这样蛮干是没有用的……”这样的话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盆冷水,谁听了都不会舒服。

虽然不是盖棺定论,但是领导的一句话或一番话的结尾是带有总结性的,我们一般将其视为“最终意见”。所以,最后的结束语如果落到了否定上,就说明不被认可,就如后面的这种说法。它给当事人直接带来的是打击,会导致其消沉、自暴自弃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前面的那种说法,因为最后的话语表示一种认可,当事人就会受到鼓舞,由此信心倍增。所以,在评价他人时,要先抑后扬。在指出不足后,给予必要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对方就更容易接受,就会带来积极的效果。

为什么相同的事,表述的意思也一样,只是顺序的不同,结果反差就这么大呢?

这主要在于先扬后抑是肯定递减的表述,会让人产生挫折感,感到失落、自卑;而先抑后扬则是否定递减,或者说是肯定递增,这样当事人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会看到希望,增添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