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科幻电影,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好莱坞制作”。
确实,美国的科幻电影一直都是以“大制作”、“大手笔”、“真实感”被很多科幻迷所喜爱。而上世纪70年代就成立的工业光魔,也基本垄断了我们所熟知的热门科幻片。
《星球大战》、《阿凡达》、《侏罗纪公园》、《变相怪杰》等,想必虽然你不知道ILM公司,但是一定看过特效出自他们手笔的影片。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光魔基本一骑绝尘,毫无对手。而对于中国影视而言,当同期的美国科幻影视业蓬勃发展时,我们还停留在黑白电影中。
以至于在科幻电影上,国内一直是处于落后的阶段,想要追上,确实不容易。
Part 1 技术壁垒仅仅是一方面,而剧本的局限也是一大原因。
特效的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外,需要制作出精美绝伦的特效,电影的投资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但是只要剧组票子足够,还是可以请到外援,也可以制作出精美的特效,但是作为科幻,特效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尤记得最早一部在国内看到的科幻片,是1984年在中国台湾拍摄的《大蛇王》,剧中大蛇完全是百尺巨物,还可以攀爬大厦。
原本是学校为了组织看《妈妈再爱我一次》,不知为何却变成了两片连播,所以在遇到情感感化的同时,连播的《大蛇王》也成了很多80、90后的怪兽启蒙片,或者是科幻启蒙片。
而八十年代国产科幻片也出过很多精品,比如《错位》、《大气层消失》、《魔表》等等更是让不少还未有科幻概念的观众,都感觉到中国电影似乎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只可惜因为某些原因,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科幻都走在混沌的道路。
随着港台片的流行,加上周星驰喜剧时代到来,95年一部科幻喜剧《百变星君》可以看出来是对《变相怪杰》的明显跟风,收获不错的票房。
只可惜,因为当时的环境,《百变星君》不得不为了迎合市场添加一些甚至有些低级趣味大肆炮制无聊的笑料,于是“变”没有看出来有多少,周星驰的搞笑风格倒是更加发扬光大。
于是,彼时国内的科幻电影,技术壁垒是一方面的限制原因,好的科幻剧本也少之又少,甚至是伪科幻横生。
Part 2 “星式”努力,引领国产科幻剧走进大众视野
如果说进入新千年的沉寂是中国科幻片的一次断崖,那么从星爷后期的电影中不难看出,他是真的很想把国产科幻的市场拓宽。
大家沉浸在周星驰喜剧的嬉笑怒骂时,可能很多人都忘了,他的很多电影都是科幻题材。
《长江七号》中,星爷的“搞笑”风格已经收敛颇多,更多的展示留给了电脑合成的七仔,影片中,也不难看出来有受到曾经风靡全球的科幻电影《ET》的影响。
ET是美式幻想中的外星人,而七仔则是包含了中式幻想和浪漫的外星人,也许ET更加符合科学上人们对于外星人的描述,危险而未知。而七仔更多包含了国人对于外星人的美好幻想,可爱而善良。
所以《长江七号》当年不仅捧红了假小子徐娇,连七仔这样的虚拟外星人,也火了一把,大街小巷都是七仔的玩偶,七仔也许也成了很多00后的科幻启蒙。
而如果说《长江七号》更多看到的是父子情,异类的友情,那么星爷后续的《美人鱼》的立意将会更进一步,开始关注海洋问题,并且探索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共存主题。
虽然《美人鱼》的评价褒贬参半,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美人鱼》33亿的票房让中式科幻进入不少观众的眼中。
即便是老骥伏枥,但是星爷依旧在背后,默默地为国产科幻电影注入新的血液。
Part 3 新人接力,国产科幻电影再次迎来曙光
2019年,一部《流浪地球》横空出世,这部历经了众多波折的电影一经上映引爆了票房,成为了春节档最火爆的电影。
作者是国内科幻小说的“扛把子”刘慈欣,他的《三体》最为受到观众喜爱,一度在国产科幻剧中封神,但因为脑洞太大,过于超前,一直说得要翻拍却迟迟没有下文。
而导演郭帆之所以选择了《流浪地球》,全因它是刘慈欣众多科幻小说里面,比较“容易”翻拍的那部,翻拍过程中也经历了差点资金断链,好在吴京和剧组都自掏腰包,才让《流浪地球》不至于半路流浪。
也多亏了吴京和剧组的坚持,这部当时被投资方并不看好的中式科幻电影,最后却成为新世纪中式科幻电影的里程碑!甚至被老科幻迷称为,这是最近十几年看到的最好的中式科幻电影。
而开心麻花人马拍摄的《独行月球》,和《流浪地球》有异曲同工之处,背景都有外太空的设定,而《独行月球》因为需要大量的外太空场景,所以制作更为精细化。
这部电影,据说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花了万人来制作细节,一些航空航天的知识还请教了专业的人士,也许“内行人”看,还有众多bug,但是它已经足以满足了大部分“外行人”对于航天的幻想。
《独行月球》之所以能够成功,除去它精美的制作,腾式搞笑风格的注入,也让一直以来以严肃、理性的科幻加入了别样的色彩,成为了男女老少皆宜的科幻电影。
也让国产科幻的受众面变得更广,也许他有缺点,但是跟以往比起来,已经算是巨大的进步。
也希望,《流浪地球》炸开了国产科幻关闭了40年的大门,而《独行月球》能够成为延续,未来,也将会有更多优秀的国产科幻电影,一一展示在观众的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