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90后女孩的逆袭之路(我在佛山流水线)(1)

一大批“00后”已成为佛山制造业的生力军。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今天的佛山制造业老板们都面临一个共性问题:如何与“00后”员工相处。

2021年,第一批“00后”已经21岁,成为工厂急需的“新鲜血液”。同时,关于“00后”不愿进厂的讨论此起彼伏。

为此我们找到了5名在佛山工厂工作的“00后”。他们之中,有的是大专在读,正在工厂实习,6月即将成为社会新鲜人;有的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年纪轻轻就成了“老江湖”。

这5个人互不相识,却过着近乎一致的生活:早上8时上班,晚上常加班,月休4天;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唯一的娱乐是在宿舍刷抖音、打游戏。

尽管工作状态相似,他们的想法各有不同。“00后”的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充满期待。相比工资,他们更看重个人成长。而一些学历不高、在外打工多年的“00后”,则显出与年龄不符的“佛系”——能拿份工资就行。

他们的个人故事看似平淡,却引人思考:企业需要的是怎样的年轻人?当我们在探讨“00后”不愿进工厂时,是否真正了解过他们的需求?

●南方日报记者 王芃琹

实习生 曾辰

“机器不能完全代替人 我总能找到活”

●卢祖安 19岁 初中毕业

●现于顺德某家电龙头企业工作

●月薪4000—6000元

在工厂工作辛苦点不怕,关键要能挣钱。为了多攒钱,我连女朋友都不找,因为谈恋爱要花钱。

2018年初中毕业,我和老乡从梧州老家来广东打工,去过东莞、广州,在很多小作坊待过。之前工资最低只有2500元一个月,要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11点,而且几乎全年无休。

去年3月底,老乡介绍我从老家到了佛山现在这家公司。面试第二天,公司给我们安排了半天岗前培训,主要教如何操作机器、解决机器故障。培训内容很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到这里第3天,我就正式上班了。

分给我的工作是成品打包。我是在元器件流水线,成品比较小,几秒钟就能打包一个,一条线一天能做3万多个。

大公司到底是大公司,工作制度规范很多。我们是早上7点半开始工作,中间休息15分钟,工作到11点15分吃饭。中午休息1小时,到12点15分继续上班,中间休息15分钟,下午5点下班。

如果是旺季,晚上也要加班,一般是6点到8点半。我喜欢加班,因为工资会更多。在淡季,我每月到手4000多元;旺季的话能有5000多元。

我很喜欢现在这份工作,周围有许多同事都是“00后”。晚上不加班,大家就会凑在一起打“王者荣耀”,放假偶尔还一起吃个饭,挺好的。

对于未来,我暂时没什么计划,也没想过学门技术。我想,机器总不能代替人干所有工作,我总能找到活干。

“要不是轻松自由 我早辞职了”

●农巧莹 21岁 初中毕业

●现于三水某大型电力设备企业工作

●月薪4000元

你问我为什么能在一家工厂干3年?还不是因为这里比较轻松自由,不然我早就走了!

2018年初中毕业我就来佛山了。当时,我一个人坐了10多个小时长途车,从老家钦州到佛山。那时我年纪小,又是女孩子,心里还是挺害怕的。

这家厂是我姐介绍的,她在这干过。我做的是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员。以前,公司是用人工插件,挺辛苦。这两年,厂里上了自动化设备,用机器代替人工插件,所以我就很轻松了。我要干的就是打开自动插件机,看着机器插件以防出错,还有上下料,工作轻松很多。

厂里“00后”不少,光我们班组就有10来个,主要是这活年纪大的人干不了。我们是流水线作业,一小时要过五六百块板,平均几秒钟过一块,所以眼神要好,只有年轻人能干。

我们一周上6天班,早上8点就得打卡,加班的话要干到晚上8点半。我们休息的时间不多,平时也没什么娱乐。下班后,我喜欢看会儿淘宝直播,看她们在网上卖衣服。

其实我以前也想过做美容,想过要不要做微商。我周围的同学朋友,做美容、做微商的很多。不过因为很多原因,我没做成,还是留在了工厂。

一个月下来到手能有4000多块,公司包吃住。现在我和我的家人都觉得这份工挺好。因为相对稳定,工资能应付日常开销,家人也都在佛山,能经常见到。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一直留在这工作,是因为这里的氛围轻松自由。我们生产线比较人性化,上班时还能和工友稍微聊聊天、说说话。

我听说,有的公司可能工资高点,但管理很严,比如要求上班不能聊天;有的工厂特别吵,说话只能扯着嗓子喊。这样的工作,怎么干得下去?

“我愿意干制造业 只是不想留在流水线”

●李建 21岁 大专在读

●现于顺德某知名机器人公司实习

●月薪3200元

我本来想到高科技公司学本领,但没想到还是要先干流水线。

我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学生,今年6月毕业。去年底,我和30多个同学一起在佛山一家机器人公司实习。

来公司之前,我想着这是研发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实习应该能学到不少东西。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我在的部门负责将不同机器人模块组装在一起,但这些轮不到我们做。进厂后,我的实习岗位是普工,负责设备装配与调试。简单来说就是给设备接线、拧螺丝、后期调试。这工作很枯燥,干久了特别烦,和流水线差不多。带我们的领导说,这个工作只要不是色盲都能做。

按我的计划,未来想当一名工程师,有一技之长。所以,我更希望在公司的工业部门实习,哪怕是做工程师助理,忙点也无所谓。这家公司技术部门的员工就很忙,有时要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累了就裹着睡袋睡会儿。但我很羡慕,我觉得这样的工作比较有成就感。

外面有很多人说“00后”怕苦怕累,不愿意干制造业。我觉得不是。老师常说:“只要愿意在这行吃苦,以后肯定吃香!”我们班51个同学,大部分毕业后都想进制造业,只是不甘心一直干流水线。

干制造业肯定要有流水线经验,这个我明白,但前提是以后要有机会往工程师或更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发展。

但在我实习的这家企业,工业部门不打算找应届生,只想找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如果我们毕业入厂,大概率是一直待在流水线了。

如果在这家企业不能当上工程师助理,我实习结束后可能就换工作了。我想去一些非标制造企业工作,月工资给到三四千就行。

当然,这种能给我机会的企业,一般都是小企业,工作环境肯定和大企业没法比。但在小企业,年轻人的机会更多,更能学到东西。

今后怎样还不好说,但我实在不想继续待在流水线了。

“有人想去送外卖 但我不想放弃专业”

●吴润平 21岁 大专在读

●现于三水某铝型材生产设备公司实习

●月薪3500元

我不太在乎工资,关键是想在企业学到一技之长。但现在每天都是重复劳动,很难熬。

我是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在校生。当时选这个学校专业,主要是考虑佛山制造企业多,毕业后比较好找工作。

我的目标比较明确,毕业后往PLC编程和电气设计的方向发展,所以找实习也是瞄准PLC工程师相关的岗位。

去年底,我面了三四家公司的实习岗位,当中有一家是佛山知名龙头企业,还有一家深圳企业。深圳那家企业待遇还不错,实习工资4500元/月还包吃住,不少同学去了。不过,这几家企业招人很多,去了估计也学不到东西,我就没去了。

后来在师姐介绍下,我来到了现在实习的企业。这是一家制造铝型材生产设备的公司,百来人的规模。它给的实习工资真的不高,包食宿只有3500元一个月。

刚开始实习,我不太在乎工资,关键是想学到一技之长。但是从3月1日开始实习到现在,我干的还是基层岗位。每天跟着电工师傅学习看图纸、接线、安装。这些东西在学校都学过,半个月基本就能上手。

坦白说,实习了一段时间,我心里有些动摇。一方面是工作内容太枯燥,每天都在进行重复劳动,没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部门就我一个实习生,年轻人太少,平时和周围同事每天多交流,顶多吃饭的时候和同事聊会儿,日子有些难熬。

不过,师哥师姐们说,这个太正常了!他们也经历过这个阶段,适应了就好。我想坚持完实习期,到时候再决定要不要留下来。

现在,有些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进工厂。我身边没人这么想。毕竟学了3年电气自动化,大家不想轻易放弃。制造业挺好的,只要工作和专业对口,我就愿意干。

“面的是工程师 干的是搬运工”

●潘叶帅 21岁 大专在读

●现于三水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实习

●月薪3420元

我一直想干和机械设计相关的工作,没想临毕业实习成了搬运工。

我读的是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马上就要毕业了。去年12月,开始找实习,投了3家制造企业的岗位,其中有美的、海尔。我想,能进这些大企业也不错。

后来,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给我回复最早,我就来实习了。说是实习,我们也签了劳动合同,相当于企业提前招人。

和我一起来实习的还有五六个同学。当时企业给我们的定位是储备干部,我还满心期待。结果实习前3个月,我们一直待在流水线。

流水线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厂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机器人会自动拿料放进加热炉,然后自动出料。我们只需要捡料,看看产品是否有质量缺陷就行。

不瞒你说,刚进厂的时候,我心里落差挺大的。我原本想着能跟着师傅学点高级技术,没想到直接成了搬运工。后来,班组长说,要在一线待上至少3个月,才能明白各个机械的作用原理,才能更好地设计。

班组长没骗我们。在一线干了3个月后,这个月我们调整了实习岗位,从生产一线转向管理岗。现在,我每天早上会检查一下机械线路,然后给一线工人安排生产任务,基本不需要自己上手。当然,如果有员工想休息,我会顶十几分钟班。

在工厂工作,可比在学校读书累多了!早上7点45分就上班,有时晚上也要加班,一个月就只能休息4天。这还没完,企业对工人有任务量考核,完不成任务就要扣绩效,挺辛苦的。下班后,我唯一的消遣就是和朋友玩会儿“王者荣耀”或者“吃鸡”,11点不到就睡了。

其实,比起在工厂工作,我家人更希望我干设计、绘图相关的工作,例如家具设计。他们觉得在办公室工作环境会更好。

不过,我觉得这家企业还不错,想留在这里学个一技之长。毕竟我们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什么都不懂,需要一个师傅带着引进门。比起工作强度、薪资待遇,我更看重个人成长空间。

(应受访者要求,李建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