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了解仓储的主要功能,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仓储管理员需要掌握哪些技能?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仓储管理员需要掌握哪些技能(仓储管理员职业培训教材第一章第二节)

仓储管理员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第2节 仓储功能和发展学习单元1 仓储功能

学习目标

1.了解仓储的主要功能。

2.了解仓储功能的发挥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商品的需求方式出现了个性化、多样化等新的变化,相应的生产方式也从以前额规模化批量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方式。因此,生产及消费体系的变化促使物流行业的特征由少品种、大批量转变为多品种、少批量或多批次、小批量,仓储管理工作也从重保管转变为重流通。

一、保证生产与消费的顺利进行

现代社会化生产体系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大规模的的专业化生产,劳动生产率极高,产量巨大,其中绝大多数产品都不是立即被消费的,而是储存起来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继续前行和市场消费的充足供应。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所需使用的能源、原材料等也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储备以确保能够满足供应。因此可以说,仓储管理工作的生产本身是社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社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以良好的仓储管理工作作为基础,可以有效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促进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商品从生产地向消费地的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仓储管理工作的参与,因为生产与消费在空间、时间及品种、数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一致。尤其是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商品生产和消费已经难以再通过以往简单的方式直接联系,而必须借助于复杂的仓储管理作为中介进行精心组织,拓展生产企业与消费市场之间交换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使社会化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具体来讲,仓储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保证社会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1.协调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别

市场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并且通常还会有一定批量性,只有通过仓储管理工作将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储存,才可以持续不断地保证供给,难免会造成,保证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某些情况下,倘若将产品生产出来后就立即全部推向市场短时期内供求失衡,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甚至产生严重的浪费。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市场供应量少而价格高,生产速度大幅度降低,甚至出现阶段性的供应停滞。因此,必须将产品暂时储存,均衡地向市场供给,才能稳定市场,有利于生产的持续进行。

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有的商品是季节性生产、常年性消费;有的商品是常年性生产、季节性消费,无论何种情况,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造成了商品的暂时停滞,从而形成了商品的仓储环节。同时,为了使商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许多商品在最终销售前,要进行挑选、整理、分装、组配等工作,这也是商品储存的成因之一。而在商品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车、船等运输工具的衔接方面不可能达到时间、批量完全一致,这也就产生了在途商品对车站、码头等流转性仓库的储存需求。

2.克服生产与消费的地理分离

从空间方面来说,商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者地理上的分离。在自然经济体系中,商品的生产者同时也就是自身产品的消费者,两者在空间上是合一的,对于仓储管理工作的需求主要是实现物资商品的时间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逐步分离,生产的主要目的不在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满足其他人的消费需要。

随着商品流通范围的不断扩大,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的矛盾日益明显起来。为了提高生产率,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规模被不断扩大,从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其产品已经不再是仅仅满足本地的消费市场,而是需要销往其他地区。同时,生产的社会化导致分工协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加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资源,一种商品各部件的生产可以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地理位置上进行,社会化生产的规律决定了生产与消费的空间矛盾会逐渐扩大,仓储管理工作的意义也随之越来越突显出来,成为衔接来自各各方的商品进行交汇流通的重要枢纽环节。

3.调节生产与消费的方式差异

在品种与数量方面,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更为明显。专业化生产要求将产品品种限制在比较窄的范围之内,但是消费者却要求更加多样化的商品以供选择。这就要求在流通过程中,对商品的批量数量要进行调整,对商品的品种要进行拆分与组合。商品的仓储管理工作不是简单地把生产和消费直接联系起来,而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管理过程,在商品的品种与数量上不断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支持零售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品种、规格、样式齐全的商品。

总之,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空间、时间、品种、数量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矛盾。从目前来看,这些矛盾是由于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的特性差异产生的,所以只能在流通领域中通过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仓储管理工作加以解决。

二、促进企业经营价值的实现

1.配合生产与销售管理

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全过程包括市场预测、制订生产计划、供应商管理与采购、原材料运输与保管、生产支持与配货、在制品与产品保管、商品发运、售后服务等多个相互依存的工作环节。而这其中,许多环节都与仓储管理工作密切相关,例如采购工作的成果体现为仓库中的库存物资,原材料保管与生产支持是仓库的重要内容,商品保管与商品发运则更是仓储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仓储管理为企业落实商品生产与销售管理提供了基地,既保证了各项原材料和产品的保管工作具备开展场所,又衔接了各项关联性工作,对企业经营价值的实现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保持商品的使用价值

任何一种商品被生产出来以后直至被消费之前,由于其本身的性质以及自然、社会、技术等因素,都可能造成使用价值的降低或者数量上的减少,如果缺乏必要的保管条件就不可避免地会有损害。而仓储管理工作就是克服这些问题的关键环节。而仓储管理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对产品进行管理、保护、防止价值的损失。同时作为产品用于消费前的最后一道环节,仓储管理工作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最后的加工改造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品的销售并增加收益。

3.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商品使用价值在时空上的顺利转移,企业必然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而搞好仓储管理工作就可以减少这项投入,降低物资损耗和劳动消耗,从而节省费用支出,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在商品存储过程中努力把握市场信息,使商品的分配更为合理,周转更为迅速,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价格的波动,节约采购成本,有效地实现安全库存,实现保管成本、采购成本、资金成本和缺货成本的整体最优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提供信用保证

进行大批量的商品交易或金融操作时,买受方必须对商品进行检验以确定其真实存在及品质合格。这时由具有资格的仓库所出具的货物仓单便可以作为该项交易的信用凭证,代表着出让方实际拥有该批符合一定规格条件的商品处置权,并可提供现货以进行交易。正是由于仓单所具备的实物代表性,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即使用仓单进行融资质押。

四、传递市场信息

任何产品的生产首先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应时刻关注市场的动向,而仓库正是了解需求最直接的途径。对于市场性较强的仓库而言,存储量的减少和周转量的增加,代表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强,反之则为需求不足。仓库所获得的市场信息虽然比销售环节的信息有所滞后,但基于仓库是多种商品多个渠道的汇集地,所以依据统计规律,会更为准确地反映市场变化,且信息成本极低。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都对来自仓库的信息极为重视,并将之作为制订生产计划的参考依据。

五、开展现货交易

当商品的所有权人要转让已在仓库存放的商品时,买受人可以到仓库查验商品,进行现场取样化验,双方可以直接在仓库进行转让交割。在我国众多的批发交易市场中就有大量同时具有商品存储功能和商品交易功能的仓库。这些仓库同时为客户的商品保管与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甚至形成有影响的交易市场。另一种常见的形式是近年来我国大量发展的仓储式商店,其可以实现商品的储存与零售功能的统一,是仓储管理工作与商业密切结合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