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15日,也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然,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为普通消费者准备的,对于游戏玩家来说也非常需要这个节日的关照,因为他们经常会被一些游戏所坑,比如《缩水狗》、《BUG信条》,以及最为著名的《血狮》。而在今天特别的日子里,小编就给大家盘点那些曾经深深伤害玩家的作品。

提及游戏史上最为经典的一次差评退货,那么自然就得说起当年导致北美游戏市场洗牌的“雅达利大崩溃”事件。1982年,斯皮尔伯格执导的《E.T.外星人》上映,雅达利公司于是决定借着电影热映推出改编游戏,但他们为了赶在年底圣诞商战前上市交出的成品质量根本经不起考验,一厢情愿地以为挂着ET招牌玩家就会买账,于是这款游戏也成了史上著名的垃圾游戏之一。

不要氪金只靠肝的游戏对新人友好(喜迎315)(1)

雅达利一共事先制作了400万份以上的卡带,但最后有差不多350万份都被退货积压,对当时的游戏厂商来说,成百万份卡带卖不出去无法回收制作成本的打击是足以致命的,加上雅达利为了购买改编版权花掉的几千万美金……总而言之,这次事件成了雅达利帝国开始崩溃的导火索,让它接下来走向衰落,连锁反应引发整个北美游戏市场的寒冬。这几百万卖不出去的卡带最终被埋在了美国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的一处荒地,直到去年才被发掘出来,见证了游戏史上的一段传说。

“52合1”的正式名字叫做《Action 52》,是一家美国厂商在1991年于FC上推出的卡带合集,顾名思义包含了52款“新的、原创的、令人兴奋的”的动作游戏,但实际上作品的质量都是粗制滥造,画面简陋,动作生硬,而且大部分都有BUG根本没法正常通关。在当时还居然以199美元的高价贩售——可想而知当时那些敢买的玩家的心情……更神奇的是这家公司之后还努力把它移植到了MD上,甚至试图开发续作,但最终被市场抛弃而就此消失。

《Action 52》在当时并没引起太多反响,国内玩家更是不会有人知道这名字。不过在多年后的互联网时代,随着著名游戏评论节目“喷神James”在某一集里演示了这款传说的卡带,让无数人看到了其烂到什么程度,从此反而变得大大有名,证明烂作烂到一定程度也是大有前途的。

不要氪金只靠肝的游戏对新人友好(喜迎315)(2)

既然说起游戏史上的著名烂作,《死亡火枪》则是另一个大大有名的名字。这款在1996年发售的SS游戏一度牢牢占据着“日本史上最差游戏”的宝座。被日本媒体评论为“在32位游戏机上做出的,连8位机图象都不如的游戏”。画面、音效、难度、操纵性、游戏性,一切烂游戏能体现出来的地方都没错过,以至于终于烂成了传说,从主人公到游戏本身都被拿来当成梗,而制作人也大有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精神,几年后在DC上继续推出了《死亡火枪2》,评价当然是一如既往,甚至让人觉得就是故意以烂为卖点了……

而更令人“佩服”的是,《死亡火枪》Fami通的13分评价还不是杂志评分的历史最低纪录——这一“荣耀”分别被两款游戏,PS的《修罗之门》(3/3/4/2)和Wii的《职业高尔夫猿》(3/3/3/3)分享,以12分的成绩并列倒数第一。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查找一下这几款游戏的演示评价,就能多少明白其理由了……

不要氪金只靠肝的游戏对新人友好(喜迎315)(3)

事实上这几款烂作烂归烂,对玩家真正造成的伤害毕竟有限,因为事先也没什么期待,销量口碑多半也就那么回事,只有少数中枪的人认倒霉,有不少烂作甚至摆明了就是要成为烂作,比如经常被拿来和上面名字相提并论的那款《沙漠巴士》实际上从来没有真正被发售过,是后来有些人发掘出来才让大家见识到这款作品的。接下来要谈及的作品,如果论水准总比上面这些强,但玩家的不满更大,原因也是来各个方面。

不要氪金只靠肝的游戏对新人友好(喜迎315)(4)

常见的是所谓的消费品牌,理论上讲,游戏公司好不容易把一款作品作出了口碑,理应珍惜,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大家想的是有钱赚赶快先赚了再说。《生化危机》最当红那几年,卡普空就迫不及待的推出了堪称生化黑历史的《枪下游魂》系列,摆明了是借生化的招牌做烂大街的射击游戏,也导致最开始销量还好,但很快玩家就发现自己被骗了,最终导致这系列和生化的关系越来越少最后无疾而终。

不要氪金只靠肝的游戏对新人友好(喜迎315)(5)

就连这方面一向最爱惜自己名声的任天堂,也免不了有塞尔达的黑历史。90年代初和索尼的合作失败后,任天堂一度转身和当时的飞利浦达成协议,开发CD-I设备。而任天堂付出的代价就是让对方在他们自己开发的游戏机上推出塞尔达游戏,结果就是出了三款除了名字是塞尔达,各方面都大相径庭,完全不符合系列风格的作品,玩家也根本不买账觉得自己被骗了,飞利浦的游戏机最终也没能成功。现在任天堂已经自己忽略掉了这段黑历史,在回顾塞尔达系列时候一定绝口不提这三款作品……

不要氪金只靠肝的游戏对新人友好(喜迎315)(6)

类似的例子同样也在《潜龙谍影》的早期时代出现过,如果说PSP上的《掌上行动》是被小岛自己放弃的黑历史,那么系列真正意义上的黑历史则是更早的一款FC上的《斯内克的复仇》,乃是当初Konami北美分部没和小岛打招呼,擅自为《METAL GEAR》推出的续作,彻底偏离了游戏风格也不被玩家认可,唯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它导致小岛自己回去做了真正的《METAL GEAR2》,并决定要把这系列发扬光大……

越是经典,续作越难,类似《街霸2》这种革命性的进化,或是《生化危机2》这种青出于蓝多半可遇不可求,能平稳地保持水准就足以让玩家接受。类似《鬼泣2》这种评价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也为数不少。而还有一些情况纯属厂商自掘坟墓,比如《偶像大师2》当初宣传时居然把男性角色部分当成卖点之一,再比如《青涩宝贝2》居然上来是让前作主角死掉新主角继续攻略,只能说这系列最后死掉纯属自找的,当然续作毁掉品牌,玩家一怒掰盘的例子还有著名的《下级生2》……

不要氪金只靠肝的游戏对新人友好(喜迎315)(7)

还有一些让玩家怒斥上当的原因并非来自游戏本身,而是游戏厂商从宣传炒作到贩卖售后的各个环节所至。一再跳票,宣传夸大,BUG诸多,DLC骗钱……这些都让游戏的效果大打折扣。最近两年来因为这些问题被诟病的游戏,典型例子如PS3上的《JOJO奇妙冒险 全明星战斗》,游戏本身被评为Fami通的满分游戏,应该说就算有夸大之嫌也绝非烂作,但厂商摆明了要靠DLC消费玩家的态度让这款游戏的评价迅速下滑,大量退货,再如传说系列的最新作《情热传说》如果不是在当初宣传上反复强调,大家也不至于对游戏发售后认定的女主角半途消失而大呼上当,更不会对之后DLC补充的方式大骂骗钱。至于像《植物大战僵尸2》花钱买道具通关的设计,没多少玩家会乐意接受的。

不要氪金只靠肝的游戏对新人友好(喜迎315)(8)

两年前《模拟城市5》的失败,则是又一类典型,厂商为了防止盗版而采取在线认证的方式,但没能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反而导致正版玩家觉得自己吃亏受骗,花了钱还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让游戏本身的内容白白浪费了努力,也让原本就不受好评的在线认证系统彻底退居二线,但为时已晚,Maxis工作室最终因为这款作品的影响被EA解散,让人感慨万分,何苦来由。而《最终幻想14》更是因为没有做好各方面工作导致白白浪费了数年时间最终打回重练,让玩家做出了掰盘抗议的举动。

不要氪金只靠肝的游戏对新人友好(喜迎315)(9)

在文章的最后,一个对中国玩家来说不可不提到的名字。就是曾经的《血狮》。这款1997年的即时战略游戏在当年国产游戏的起步阶段,辜负了诸多玩家的热情,甚至可以说挥霍了那个有可能是国产单机游戏最好年代的诸多努力。一些玩家愤怒批判,而更多的人无声的放弃,自那时起,国内游戏制作者和游戏玩家群体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玩家开始不信任制作组,甚至抵制国产游戏制作组。矛盾由此而发,也让国内的游戏产业最终走上了另外的道路。时至今日,对新一代,甚至几代玩家来说《血狮》已经是历史名词,但国内的游戏产业,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山寨抄袭,浮夸虚假,急功近利,委曲求全,不同之处只是市场都有了更足够的空间去消费、浪费。315之日,作为游戏玩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是永远值得反思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