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末刷到一条papi酱的短视频:《别拿没素质当幽默》,里面说到:
“一个女人拿个黄瓜,或跟香蕉同框,膝盖有淤青,中指指甲短,腰疼,唇边有点乳白色等等。很多人看到这个画面,感觉激动的不得了,而且超有表达欲望,似乎就没见过这么有意思的事,一定要表现自己有多么的幽默!”
papi酱说自己习惯性腰疼,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腰间一节骨头凸出了,结果她收到一堆人的发来的“幽默”:
“赶紧叫老胡(papi酱的老公)节制一点!”
papi酱自嘲:“怎么节制?我把骨头推进去的节制吗?”,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应这些所谓的玩笑话。
明明饱受病痛折磨,还得被当乐趣来消费。
有些人所说的话,与其说是幽默,不如说是开黄腔,还是不分场合、不分情况、不分人物的乱开一通。
百度百科上“开玩笑”的释义是:指用幽默,轻松的方式逗别人,双方都能接受为宜。
有些玩笑,说的人可能嘴角噙着贼笑,认为自己献出了最高等级的幽默,可听的人,犹如鱼刺哽在喉咙,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为了迎合他人而接受,最后往往自己很难受,而义正言辞的拒绝,又会被说气量怎么这么小:这点玩笑都开不起,是不是朋友啊……
可如果真当对方是朋友,是不会把玩笑的话,变成一把锐利的尖刀,深深插进对方的痛处,还质问对方为什么不笑。
就像弗洛伊德说过一句话:“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
很多开玩笑的人,以为对方不知道自己暗藏的认真嘲讽,实际上,对方是尊重彼此的关系,尴尬又不失礼貌地没有戳破罢了。
2
前段时间,沈梦辰和武大靖在某颁奖礼上,因为模仿老戏骨张嘉译的走姿,不负众望地上了热搜。
相比武大靖的扭捏局促,沈梦辰摇头晃脑,乐在其中的模样,可以看出她似乎在享受这个玩笑的状态。
可认识张嘉译这个演员的人都知道,张嘉译有强直性脊柱炎。
在戏里面,他走路佝偻着背,走起来一步三晃,不过是因为病痛折磨下,不得已的走姿。
那这个病到底有多痛苦呢?
用张嘉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背都是僵硬的,第二天起来拍戏,要比别人提前半个乃至一个小时起来,拿热水从头开始冲,把背给冲开。”
关键这个病还不好治,基本只能靠长期服药控制,患病的人,终生都会很受苦。
然而这样让人苦痛又无奈的疾病,却被人拿来当笑柄模仿。
你可以自我解释开脱,说自己不知情,暗示不知者无罪,但明白的人都懂,这并不能成为可以放肆取笑他人的理由。
要知道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他们都是害死人的帮凶。
当每一个玩笑,让听的人心里别扭,那就说明这根本不是玩笑而是嘲笑。
3
记得当年看《听见你的声音》的时候,里面有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
“开玩笑,只有在被开玩笑的人,也觉得好笑的情况下,才叫做开玩笑,如果被开玩笑的人,并不觉得好笑,那么就是恐吓。”
2016年某明星婚礼的“闹伴娘”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众人皆知。
伴娘柳岩被伴郎团推倒在地,哄抬着想扔进水里,其他人都无视了柳岩的尖叫害怕。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这样好玩又有趣,反正大家都是朋友,开个玩笑而已。
最后,还是贾玲出面,拉好柳岩在推攘中被弄乱的衣服,抵挡着不让做出进一步无礼的举动,这才让他们放手作罢。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贾玲及时的制止,这样的“玩笑”又会开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在指责的舆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时,当事人出面解释说,大家玩得好,婚礼上兴致来了,开开玩笑而已。
当吃瓜群众不买账的时候,他居然说这是阴谋论,暗指这是某些人借婚礼自我炒作的戏码。
一段友谊,在一场本应美好的婚礼中消失殆尽。
你看,一个人的品行究竟如何,从他平常开的玩笑就可见一二。
当一个人所谓的玩笑,是建立在他人痛苦的立场上,肆意踩踏着对方尊严,事后又大声惊呼他人是大惊小怪的时候,请离他远点。
这样的人,以后无论做出多过分的事,他也毫无自觉,明明是伤害了对方,却还怪对方为什么没有笑。
联想到现在的一些农村婚礼,这种过了头的“玩笑”,还大肆盛行。
记得看到有一个新闻:
一个16岁的小姑娘,在当伴娘期间,遭几个大男人对她上下其手做游戏,此次受辱后,精神受创,曾多次试图自杀未遂。
受害人变得惶惶不可终日,施暴人却美其名曰——“闹伴娘”,这是玩笑。
这种宛如藤蔓般让人窒息的行为,已经全然忘记了,身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他们实际上是被自身欲望支配所昏了头,还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应该会谅解。
可是他们没有想过的是,你做的错事,对方凭什么就一定要体谅?
他人的善良与宽容,不是作恶者可以肆意妄为的借口,更不是可以道德绑架式的理由。
4
在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候,一个人的幽默感,暴露了他的素养。
要知道真正有涵养的人,是不会轻易地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会在别人煎熬难耐时,还说些不着边际的伤人话语。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非他人,焉知他们的苦痛与泪流。
为什么要对“玩笑”一词,这么苛刻呢?
其实很多人不明白,如果不拿捏好幽默的尺度,给“玩笑”设立边界的话,其结果会有多可怕。
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一个男孩在上厕所时,被厕所的垃圾筐扣头,尿和擦过屎的纸洒了他一脸一身,而作恶的两个男生在一旁哄笑完离去。日常学习,被取名侮辱性的外号,交流时,满满的讽刺语言攻击……
长期以往的“恶作剧”,最终导致这个男生出现失眠、易怒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当男孩的家长,意识到自己的疏忽,找学校和作恶的男生家长对峙,要求给个说法时,得到的回复,无一不是说,这是小孩子们的打打闹闹。
可没人记得,这个遭受欺负的男孩,曾明确地说出,不喜欢这些玩笑和外号。
其实以上的类似情景,在社会上并不少见,对于这群施暴者来说:
校园欺凌,不过是“开过分了的玩笑”;
虐童事件,不过是“忘记分寸的玩笑”;
人肉暴力,不过是“跨界认识一下的玩笑”;
……
这些人做出的所有错事,通通都可以归结于“玩笑”一词上,可事件的恶劣性,用“玩笑”二字来掩盖,怕是掩耳盗铃吧。
要是等到,发生些无法挽回的事情,才醒悟这是不对的,可为时已晚了。
生而在世,务必善良,但这份善良,也请给值得的人。
如果遇见不知分寸,还怪你不识大体的人,那就轻轻走开些吧。
因为一旦这些人身上着了火,第一反应就是往你身上扑,因为这是“玩笑”。
不要让他人的玩笑伤害到自己,也别做顶端的作恶者,这是我们做人最起码的底线,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