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求职竞争尤其激烈,如何能让自己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你需要从一份好的简历开始入手。

你在求职的时候是否经历过下面的场景:

做简历的时候不知从何下手;

辛辛苦苦做的简历总是认为没有写到点儿上;

好不容易做完的每次投递完简历后都是石沉大海;

如何做一份优质简历(手把手教你做简历)(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让我们从求职的整个过程来分析看问题出现在什么环节:

求职需要→做简历→投递简历→简历筛选→面试邀约

很多人都认为问题出在简历投递到筛选的过程中,实际并不是这样;

其实问题出在做简历的步骤,因为简历没有其他候选人一目了然;

那么一份好的简历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怎么来写?

在做简历之前,借用用户思维思考一个问题,简历实际上的使用者是谁?他们的使用习惯是什么?

简历的使用者是HR及面试官

从求职到入职的整个过程来看,求职者是通过一个叫“简历”的工具,拿到想要的职位的过程;

所以,我们做简历的时候应该从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入手。来思考简历如何设计;

什么样的简历能让HR及面试官眼前一亮
  1. 简单明了
  2. 突出重点
  3. 层次分明
  4. 逻辑清晰

在大量简历面前,如果能让HR看到你的简历并给你贴上“标签”,那多半你是可以接到面试邀请的。做过HR的朋友都知道,碰到一份好的简历,即使他不需要,也会推荐给其他有需要的HR

如何做一份优质简历(手把手教你做简历)(2)

一份好的简历,要包含哪些内容,才能做到上面四点

简历的内容一般会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基础信息、求职意向与期望薪资、工作经历、教育经历、项目经历(工作成就)。下面简单说一说这5个部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样的。

  1. 基础信息:主要是包含 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年龄、专业、学历等信息
  2. 求职意向与期望薪资:让HR在简历筛选的时候一目了然,知道你想干什么,要多少钱;
  3. 工作经历:一般从最近一家公司开始写起,包含入离职时间、公司名称、职位、汇报关系、公司所属行业、工作职责或工作内容;大多数人都是写工作职责或工作内容的时候不会措词,“记流水账”,给人拖沓,表达能力不清晰,逻辑混乱的感觉。抛砖引玉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管理类岗位可以多用:搭建,制订,推动,审核这类词汇突出管理职能,比如“根据业务需要, 完成 CRM管理体系的搭建”,“工作计划的制订,并推动实施并确保任务达成”;“根据 CRM管理系统,对所属团队人员进行过程管理与辅导”等;

执行类岗位是以具体工作为主,基本可以一句话简单概括;可以突出执行能力,比如:“根据人员编制与招聘制度,开展招聘工作”,“根据销售计划,达成销售目标”,“负责收集、填报和完善客户资料信息及客户档案,并填报销售报表”;“根据项目安排,完成产品的编码工作”等;

4.教育经历:一般包含起止时间、学校名称、所学专业、学位等信息

5、项目经历/工作成果:这部分内容很重要,可以直接告诉HR和面试官你做成过什么事情,突出自己的亮点。写好这部分只需要记住一定要遵循STAR法则,(即为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的缩写,具体含义是:

Situation: 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Task: 你是如何明确你的任务的

Action: 针对这样的情况分析,你采用了什么行动方式

Result: 结果怎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学习到了什么)

简而言之,STAR法则,就是一种讲述自己故事的方式,或者说,是一个清晰、条理的作文模板。

遵循这个法则,你会发现你的这部分内容很有逻辑性, 而在面试的时候你会发现,大多面试官比较关注这部分内容,并且大多数面试官面试的逻辑也是符合这个原则的。

同样套用这个原则,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格式来写:项目时间,项目描述(这个项目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在项目中你的主要任务/职责是什么,项目结果怎样,在这个项目里你学到了什么?

友情提醒,做设计的同学别忘了附带上作品。

写在最后:简历不是做给自己的,简历要以使用者的思维来做。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随时指点、提问和交流。

祝大家早日搞定简历,找到合适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