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看见一个人被夸后来发现可能不是那么回事于是一横心走极端决定质疑这个人的一切”。

罗贯中《三国演义》,辅以各类民间传说,最后诸葛亮总是羽扇纶巾,仙风道骨,呼风唤雨,足智多谋,老成持重。

鲁迅先生说过,罗贯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历史上的诸葛亮的真实面貌(一个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1)

等接触过一些正史以后,会发现:

火烧博望×、

水淹白河×、

火烧藤甲兵×、

草船借箭x、

借东风x,

翻云覆雨,算阴阳尽在掌握,几乎没有,于是转黑。

陈寿的两句话曰: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说的蛮好。

(就等马跌):诸葛亮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诸葛亮也许比较帅,“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且“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周瑜的相貌之好,天下皆知,然而史书上也不过“瑜长壮有姿貌”。)

家世也不错——诸葛亮祖上诸葛丰当过司隶校尉,叔叔诸葛玄领过豫章太守。

那年刘备四十六岁,还是刘表门下一个客将。

他当过公孙瓒的客将,当过陶谦的客将,跟过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到处受到尊重。

然而只有在徐州陶谦走了以后,才算是一方诸侯。

直到他遇到了诸葛亮

一个二十七岁,相貌英俊的山东青年,在跟他说:不可与曹操争锋;可以与东吴结盟但不可图之;应该先占据荆州,然后拿下西川益州,如此天下三分;等天下有变,荆州益州各出一路兵马夹击中原……

很多年后,最后发现,这些话居然都成真了,他又会是什么想法?

历史上的诸葛亮的真实面貌(一个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2)

为什么会成功,刘备一直是有志向但没想法的人,诸葛亮跟他提了:先取荆州,再取西川。

得到了诸葛亮之后,刘备第一次试图主动地开始自己争取,并且实施,不然永远是一个客卿。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诸葛亮,是个贤相,可以和管仲、萧何、子产、召公齐名。

刘备死时,诸葛亮四十三岁,为蜀汉实际的统治者。

整个蜀汉对诸葛亮“畏而爱之”。

诸葛亮殁后数十年,西川人民都在念叨诸葛亮好,仿佛西周人民歌颂周公召公一样。

他的后面的安排也足以称道:

诸葛亮死后,蒋、费、董又让蜀汉朝廷稳稳运转了三十年,蜀汉直到灭亡,未曾内乱。

此外诸葛亮个发明家,连弩、铸刀却有记载。

对于军事还是可以的,但是没有那么传神:

史书说诸葛亮用兵,“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兵法严整,不扰百姓,他的屯营布阵,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去看他的营垒布局,感叹“天下奇才也”。

吴国大鸿胪张俨的说法是:诸葛亮能用的兵力,基本也就是五万之数;曹魏的地界,十倍于蜀汉。结果是?

诸葛亮北伐,夏侯渊死于定军山黄忠所部,于禁被关羽擒住,张郃死于诸葛亮之手。

一个面积不到我国1/9,人口不到我国1/4的南方国家,跑来打我国五次,张郃元帅还战死了。

nnd,要怎样?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陈寿

吴国大鸿胪张俨认为:

司马懿占据十倍的实力,手握精锐,居然只是忙于自我保全,让诸葛亮自来自去。后面不说了。

诸葛亮曾因为没劝住刘备而感叹法正的早逝,其实最后已经输了。

但他没有认输。

一个没有了他,还是可以支撑三十年稳定的国家——然后用只占对方1/9的资源,等待机会。

他没什么物欲,家里也只有桑树八百、田十五顷。

吃得少,想得多。

曹操手下,有自己出征时在后方主持日常工作的荀彧,有专门负责出谋的荀攸,有问啥意见都懂的贾诩,有给他下决定的郭嘉,有程昱、刘晔、蒋济、司马懿们。

而诸葛亮,只有自己。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呢?不知道。

很多年后,东晋的桓温遇到一个百岁老人,有以下对话:

桓温:“诸葛丞相今与谁比?”

老人:“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不见其比。”

人生的意义,大概就是实现自我价值了把。

历史上的诸葛亮的真实面貌(一个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