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深度解读(一文看懂物演通论中的代偿涵义)(1)

在文章开头,我们需要知道物演通论所指的任何存在者均指的是可言说、可感知的属性存在,也就是代偿性存在,而所有的存在都是代偿的形式存在的,客观本体或存在之外的物体是不能感知到的.

那么物演通论中的代偿究竟背后蕴含的真正涵义是什么?通过对代偿的研究,我们又可以如何了解世界万物?

接下来我们具体解读代偿.

01

代偿的本质

首先我们要知道纵向角度的看代偿度,肯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减数系统,尽管是对存在本性缺失的补偿,但越补越残,越补越失;而横向的代偿则是能够满足存在者能稳定存在,不至于失存或者灭归,但代偿仅仅是作为因变量满足存在者能够达成存在阈.

另外,我们要知道人类所观照的世界是人类主观先天规定观照代偿的部分,万物的存在都是代偿的显现,所以代偿是解析存在性的关键,是物质演化的重点,代偿度是显性的,是有待整理的一切感知结果,是能够通过万物的联系而认知到的,而存在度是万物背后隐性的自变量,是逻辑整顿即假设后的产物.

物演通论深度解读(一文看懂物演通论中的代偿涵义)(2)

“代偿效价”定义。

1、代偿效价是一切存在物的可存在样态的外在指标,或者说是一个有关存在方式的参数,也就是说具体的代偿参数可以直接表达任何物类的存在样态,也就是存在物的属性指标,反应存在物的外在形式或样态;

2、代偿效价通过其样态或方式上的差异,标示着存在物的能动性或依存关系,使得一切存在者能够满足稳定存在;

3、从存在系统的变态过程可以反映出代偿效价不是一个根本的要素,代偿效价决定了存在物的属性丰化程度,它随存在度的递弱而递增,是一个靠自身属性的因变量,但这个因变量是有很大的波动的,不会刚好完美无缺的匹配存在效价,所以这也就是代偿终究无效的根本原因.

02

对代偿的理解

上一篇文章我们谈过存在度,存在度并不是代表具体的始基组成单元的质料,只是一种衡量客观本体一种量化表达,那么代偿本质也是这样,也是衡量对应存在者需要达成存在阈条件的量化表达,存在度、代偿度都只是一种量化表达而不代表具体的某种质料,仅仅是能够表达万物能够稳定存在的机制.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代偿(仅作为理解方式).

比如我们将客观本体暂且理解为有序能量,随着熵增的发生,其有序能量会持续不断的发生熵增,有序能量就会转化为无序能量就会耗散出去(而耗散的无序能量不可能随意转化为有序能量,这是个单向度过程),但是我们知道任何存在者都必须满足规定的存在阈普适常量,所以存在本身的求存本性就会派生对应的属性来获取固定对应足够的无序能量来满足存在阈的普适常量,那么代偿度就是来衡量需要无序能量多少一种衡量机制!

物演通论深度解读(一文看懂物演通论中的代偿涵义)(3)


通过以上的举例,我们知道代偿的核心就是为了暂时满足该存在者能够达成存在阈其中所需的类似无序能量的某种不可言语的某种存在,而且代偿度是能通过具象的万物去直观触及到的,这是代偿度的最大优势!

所以代偿度表达三种含义:

1、衡量存在者的属性丰化程度(包含感应属性、可感属性、能动属性、结构属性等);

2、衡量存在所需的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某种物质(理解为无序能量),必须得满足这个量才能稳定存在;

3、还可以代表对于存在者获取的最大信息量,即“知”的多少,比如蚂蚁、狼、猴子、人类因为其自身的残缺度、属性复杂度不一样,那么其获得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信息是为了满足该存在形态整体的生存、繁衍.

03

代偿的方式:分化构合

我们先来具述物演分化构合的模型。

在这里我用一个粗俗的模型来对物演的分化构合模型做一个稍微具象的理解:

奇点发生大爆炸以后产生多种最初、最原始,属性最少的粒子(因为这是假设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第一层属性粒子,所以是非常难观测到的,在此要将其理解为逻辑上的属性第一层粒子),也就是第一层属性存在,然后其中的某一个物类存在中的某一部分存在本身会弱化,也就是分化,分化就会和其他的粒子形成构合,从而形成第二层有属性的粒子,然后其中的粒子中的一部分又会分化,又会发生构成产生第三层有属性的粒子,然后依次不断分化构合,形成后衍繁华的世界万物.

其中分化可以理解为弱化(即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的时刻变动而导致的弱化),也可以理解为体质存在的基因突变,或者人类社会的知识创新等,都可以理解为分化,而构合则是主体、客体达成稳定的结构,以实现双方的稳定存在或者繁衍.

物演通论深度解读(一文看懂物演通论中的代偿涵义)(4)


分化构合模型的本质。比如对始基存在的不圆满本性进行代偿则会构合成粒子形态,对粒子存态的不圆满本性进行代偿则会构合成原子形态,即补偿就是存在形态发生变化,但结果却是动摇情状并未得到改善,否则后续的分化就无由发生,所以越是后衍的存在者属性越丰,也越是动摇.

同时补偿存在度的缺失也只能通过自身的分化构合而实现。对于自身的补偿只能是分化以及分化之后再构合的方式,因为存在之外无存在.

如始基存在对自身不圆满本性的补偿一定是通过自身的分化构合实现的,故有了粒子存态,即补偿只能通过自身的分化构合而实现,但分化不能使残缺者有所回补,仅仅只是自残之后的自救措施,只会越补越残,越补越弱,也正是因为此才显化为繁华的万物.

由此我们就知道,多样物类来源于残缺的深重程度。

对于残化程度越深重者,就会对其他物质依存的依赖度更高,追寻补偿的的动力会更强,所以属性越是多样、复杂;而那些残化程度越轻者,相对动力就会更弱,对外物依存的依赖度就越小,所以自身的属性简单也少,由此造成物类存在形式的巨大差别,也就是物类的来源,由此也形成了物演的纵向序列.

比如C元素,因为电子数是4,所以可做受体也可做供体,很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于是C元素凭借自身的深重的残缺程度得以层层分化,成为生命的奠基元素,而其他元素要么成为侧枝盲端(氦氖氩氪氙氡),要么作为受体或者供体,而绝无C元素的原始最佳的代偿天赋.

04

代偿的效用


代偿是有效的。
万物的实现说明了代偿的有效性,因为最强大的本原存在(即始基存在)尚且难以为继,何况是递弱后的存在?所以代偿是有效的.

代偿的有效性表现在代偿度的增加上,具象为属性的丰华,属性代偿暂时弥补了存在本性的递弱,也在于帮助递弱后的存在仍然能达到始基存在的最低存在阈值,以实现存在阈的达标,如果不能达到存在阈,则因为递弱的存在必然失存而无所谓代偿,也无所谓存在,也就是无论前衍存在还是后衍存在,之所以能够实现为存在,一定不可能靠递弱的存在度单方面来实现,必然需要代偿度实现代偿的有效性,才能达到这个存在阈常量.

而且代偿相对于对存在度的弥补而言,也就是对存在的维系而言,代偿永远都是负值,而把这个存在度递失的值降到最低,就是对原有存在度流失的最大补偿,以保持存在者的存在阈值不变,就是代偿最重要的效应和目的.

如果代偿无效,则存在就立马会失存,也不会实现为一个物演流程,故代偿必须是有效的,有效为满足层位的存在阈值,但代偿的有效只是临时维系存在的,有效性会越来越低,直至彻底无效,在感应属性上表现为意志落虚和广义逻辑失洽,在结构上表现为“结构代偿的内部失偶联”.

代偿也是无效的。如何代偿都无法避免无效,因为最原始的本在都会发生分化,那么后衍存在者必然都会失位、失稳,所以后衍存在者必须通过代偿,才能找到足够的依存条件才能暂时满足稳定存在,但是代偿只能自补自救,所以必须遵循简约原理才能尽量使自己减少失位、失稳,但无论如何补偿,最终都无法避免无效.

而且代偿结果是前沿存在的自圆行为,终究无法自圆,因为代偿对存在度递失弥补的无效,注定了越来越残缺、越来越活跃、动荡,也就越来越失稳、失存,而且这使得后衍存在弥补自身本性残缺的代偿要求更加强烈,但能用于代偿的手段只能让自身越来失稳和失存,因为其维系自稳的手段只有这些体现为失稳的自残要素本身,于是代偿就成为求存的唯一方式,于是陷入一种悖论,代偿要亡,不代偿立马就亡,逼得你不得不代偿,但终究仍旧只是无效代偿.

也正是代偿的无效性,物演进程即弱化和活化进程,因为存在度递弱,所以代偿无非是残弱的存在者派生出补偿存在损失量的一种方式,然而正是由于代偿的派生,于是导致活化以实现存在,并从自在状态实现为自为状态.

代偿本质是佯谬!

代偿具有双重性,即有效、又无效,任何存在者通过自身感应属性代偿建立的识辨定位系统,都是自身失位状态下的定位依存的需要,代偿的有效性在于存在者横向的定位依存;而在纵向的衍存中,代偿横向有效性的实现也是纵向分化耦合的实现,也是物演进程的实现,那么代偿最终是无效的.

也就是代偿有效性表达为代偿度增加下对存在残弱的横向弥补,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耦合使得衍存者的结构进一步叠加使得依存范围扩大,导致属性丰化,存在者因此得以续存;而代偿无效性表达为存在度递弱下的本性残弱加剧,重点是越代偿就越意味着存在效价缺失,也越近失存,注定了衍存者的本性被逐渐镂空的过程,直到最终存在度的完全丢失.

这一点,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为显著:一方面,我们的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生存越来越不稳定,所以,除了孩子从小就不得不大量的学习以外,大人也不得不终身学习,不学习者很快被排斥在新的生存方式(包括生产和生活方式)之外,如一些年龄大的人不会上网,不用微信、支付宝,很快就会脱离于互联网建构起来的新世界,而新一代天然的觉得互联网是生活的基本条件,和阳光、空气、水一样,自以为生活越来越方便.

殊不知,这只是人类的生存条件越来越多了.

因为代偿的佯谬导出代偿原理。

互补原理:即存在阈守恒,代偿度之增是对存在度之失的弥补,只是弥补本身有代偿效价十足和代偿效价不足的两重性;

等效原理:即代偿效价十足,指代偿的有效性实现或达成有效依存,这是达到存在阈以实现存在的前提;前面两者是相当于在该层次的物类横向的存在阈范围。

非等效原理:即代偿效价不足,指代偿对于存在度递弱最终是无效的,这是衍存得以展开或物演之流得以实现、存在得以存续的前提;

等效原理和非等效原理构成代偿佯谬,一如“波粒二相性”.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代偿的本质、对代偿的理解、代偿的具体方式、代偿的效用的详细解读,使我们对代偿有了基本的认识,在下一章我们会继续解读代偿的第二部分,让读者对代偿整体有更清晰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