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单位值班,事不多,心血来潮想练练字,提高一下写字的水平,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散文弃笔从戎?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散文弃笔从戎(散文一)

散文弃笔从戎

周末,在单位值班,事不多,心血来潮想练练字,提高一下写字的水平。

拿起钢笔,却不知道写什么字,想了一想,还是从简单的“一”横开始吧!

写了几遍后,再回过头来看看,竟然没有两个是比较相同的。按道理说这个一,从小到大也写了不下几万次吧,现在琢磨琢磨,还真是没有把“一”字当回事。那几个一,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起笔带点,或收笔带钩,怎么看都不顺眼,怎么看都不舒服,看来今天写字真的被一给难倒了。

这个最常见,最常用,最简单的一个字,竟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被忽略,没有被重视,现在看来,越是简单的,往往却是最难的。

虽然从小到大,从上学毕业,再上学,再毕业,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最后到参加工作,对自己写的字基本没有满意过,不论是单个字,还是整篇字。有人说,对自己写的字不满意,说明写字还有进步的空间。我认为,那个字,应该说的是写毛笔字。现在人人都会写钢笔字,对别人写的字能认识就行,很少有人对谁写的钢笔字评头品足。

可写毛笔字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练习毛笔字的也都是从一横开始写的,毛笔字都注重笔画,更注重基本功,反复的练习。每个写毛笔字的人讲究起笔,运笔和落笔,是练了看,看了练,写的人虽然少,看字的人却多,评价字的人更多。

小学生用铅笔写字同样也是从“一”开始的,要求的标准比较低,没有象写毛笔字那样严格,会写能认识就行,很少有人让学生把汉字“一”写的工整和扎实。这造成了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差别,我是这样认为的。

再说“一”字,它是一个单独汉字,更多的是构成其它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横竖撇捺的笔画中,横是排在第一位的。随便翻开一本书,或者读一篇文章,要找到一个没有一横的字,是很难的,总是零零星星的。

曾经,也买过字帖,也练过,但时间很短,不掌握练字的方法,也没有取得什么好的效果。在西安上学的时候,看到一则广告,是武汉大学的,是什么3s练习法。我记得很清楚,花了29块9毛钱买的练习资料,那可是半个月的生活费呀,当时这个花费确实有些大,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冒一把险,因为,自己写的字实在是太难看了,最后还是下了狠心买的。

武汉大学真的寄来了练习的资料,在那个寒假里,按照要求,每天坚持写半个小时,经过20多天的努力终于将小学体,改变成自己较为满意的字体,感觉真的是脱胎换骨,写出来的字变化很大,就连自己也感到很吃惊,就连宿舍的同学,也感到很诧异,自己还有一点小骄傲。可惜,后来再没有坚持,没有把字帖的字练完,就靠那么一点点积累,那样的字写到了今天。

电脑的普及应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造成很多人拿笔的次数少了,手写的字也就少了。年初领的稿纸,到年底也用不了几张,打印纸的消耗量变大了。

现在回顾一下写字的历程,练习写字的第一笔,都是从一字一横开始的。小孩子从开始写字的时候,拿起笔的第一画都是一横,“一”字。学会了一,才会写二、三……

通过3s的写字练习,写字的有了一定的变化,水平有一点提高,但是那样的字,没有成体,不是自成一家的意思,意思是写出来的字,时好时坏,有时会随着心情、笔的不同或者纸张的不同而改变字体,写的快了更不成样,甚是难看。回想一下,根本的原因还是“一”没有写好,基本功不扎实。

今天,再次拿起笔,再练练,想从“一”字开始,在纸上写了几个“一”之后才发现,就是这个简简单单的一横,没有足够重视的“一”,都没有能够写直写好,或长或短,或弯弯曲曲,或低开高走。横不随手,手不随心,写满了整整一张A4纸,还是找不到两个基本相同的“一”。

常言说,“人”字难写,意思是说做人难,在我看来,“一”字更难写,“一”比“人”还少一画,更简单。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要以一贯之,持之以恒,平心静气,戒骄戒躁才能方得始终。

曾有幸遇见汉字楷书、草书、形体互变计算化书写理论创始人黄军胜老先生,在向黄老先生请教如何写字时,黄老说:有人练字,练一辈子也练不出来个名堂,因为他根本不了解汉字的横竖撇捺是基本功,拿起笔来就练字,没把“横竖撇捺”这最基本的笔画放到眼里。他说,练字,必须先练习横竖撇捺,练好基本功,写字如同盖房,地基都没处理好,盖起来的房子肯定不牢固。如果想把字练好,就得从横竖撇捺开始,不能一开始就写一个完整的字。

“一”字很简单,可究竟有几个人能把“一”这个一横写好?横竖撇捺是汉字的最基本的笔画,要横平竖直,最基本的横平竖直都写不好还能把字写好,今天想一想,黄老师说的是最基本的常识,也是最正确的道理。

再看这写了满满的一张A4纸,简单的一横,这写了几十年的“一”字,还没有写出它的模样。还是俗话说得好:看似简单,其实是难,越是简单的,那才是真的,是最能看出真功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