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好,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1924年11月,为解决奉系、直系军阀之间的争端,孙中山不顾身体原因北上,却因为肝病复发被送进医院。

家国情愁使病情逐渐恶化,1925年1月手术无果后,邵乐尔外科主任便把孙中山送去了铁狮子胡同用中药调养。

这期间宋庆龄一直陪在孙中山左右,孙中山病了十年,她与他也结婚了十年。

每次看着孙中山的身体越来越差她都心如刀绞,这些年来,即便是孙中山自己放弃就医,她都不曾放弃。

可癌症不像是发热感冒一般,手术无解后,宋庆龄寻着法子给他安排治病的中药调理,依旧无济于事。

2月24日,孙中山人生的最后,党内商讨后决定,由汪精卫等人起草了一份孙中山最后的遗嘱。

下午三点,汪精卫等人把遗嘱一封封朗读完,等孙中山更改细节,房间里坐满了人,唯独宋庆龄不在屋内。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1)

她不想让孙中山看到她因为哭泣红肿的眼睛,所以她每天都会细心装扮,但说到遗嘱问题,宋庆龄又忍不住一个人躲到外面擦拭眼泪。

而屋里,孙中山虽病卧在床,但精神还好,神志也比较清醒,他让汪精卫帮拟了一份家事遗嘱后,屋外的宋庆龄又顿时泣不成声。

3月11日晚上,孙中山已经到了人生最后,他抓着孙科的手叮嘱要照顾好宋庆龄,嘱咐何香凝要帮扶宋庆龄。

但看着一旁垂泪的宋庆龄,他张张嘴却不知该说些什么,之后在昏迷中他自己喃喃自语:“和平....奋斗...救中国。”

这是孙中山人生最后的期望,却成了往后宋庆龄为之努力争取的目标,为和平奋斗,救中国实现统一。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2)

瞻仰暂存,承诺守护

1925年3月12日12时30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被党旗、民国国旗覆盖,用软床舁出正寝。

一直到15日,协和医院都用40%的福尔马林液由左腿注射尸身,再用药线缝好创伤保持孙中山生前仪容。

入棺前需要先过家属瞻容,宋庆龄是最先进来。

因为尸身保存完好,孙中山就仿佛睡着了一样。

宋庆龄情不自禁地上前轻抚他的脸颊,想要上前唤醒他,结果脸颊触感冰冷,她才回过神来,孙中山早已病逝。

她在医院里不由得放声大哭,亲友为之动容,孙科和孙婉都悲伤过度的离了场,孙辈也难过的抱紧宋庆龄,场面一度失控。

上午十点,孙中山遗体遵中华民国礼制,身着大礼服、戴礼帽、足穿皮靴,被马超俊放入椭圆形,前端微方,上方用玻璃为盖的棺椁里。

因孙中山生前曾表示,自己死后愿意像列宁一样保存遗体被后人瞻仰,所以在他逝世后,遗体暂时被安排在了中央公园。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3)

在前往中央公园的路上,天降大雪,沿途送葬百姓十几万,士兵全部枪口冲下,飞机低飞为孙中山先生逝世默哀。

23日党员公祭,24日政府机关、各界代表、外宾公祭,26日学校公祭。

然后自27日起,公园免费开放,百姓可自发组织祭奠,最高一天的来宾祭奠竟达到了十万余人。

孙中山生前曾不止一次地希望自己将来能葬在南京紫金山,但是时局动乱,修建伟人灵柩时间又过长。

于是经治丧处决定,先将孙中山先生的棺椁放在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的石龛内,等紫金山初步竣工再做打算。

4月5日,用体内浸油的方式,医院又为他做了第二次防腐处理,然后把他重新放回木棺。

孙中山的棺椁在去往碧云寺的路上,是由4匹黑马运送, 3架飞机在空中为车队导行,33响礼炮做乐。

30万人自发组织游行将他送到西直门,又由2万名各界代表送灵至碧云寺。

宋庆龄在这期间全程跟随,她头戴黑帽,面蒙黑纱,身着黑衣、黑裙, 脚穿黑鞋、黑袜, 牵着7岁的孙子一同送灵。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4)

全程宋庆龄的表情都异常沉重,不光是她要解决孙中山遗体的后续问题,关于孙中山一直追求的革命,她也要亲力亲为。

亲友同僚上前一一问候,宋庆龄都表现得比较沉默,只孙科带着张学良过来问候,她才有了别样的表情。

张学良和宋庆龄问好,宋庆龄看着他却顿显愁容地叹气。

张学良有些疑惑,正要出声询问,宋庆龄却先一步请求:

“不知南京何时完工,姨母有件事求与你,先父遗体为重任,在北京城,你要对此敬重啊!”

张学良和孙科是多年好友,自然不敢怠慢了孙中山,于是便向宋庆龄保证,一定尽自己所能保护。

这句话只是张学良对待叔父一般的孙中山的尊敬,没成想在几年后竟然实现了诺言。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5)

汪蒋叛变,奉军入京

1926年3月孙中山死后一年,蒋介石就坐不住要趁乱起势。

因“中山舰事件”,他让国共之间的合作出现了严重的裂痕,汪精卫眼看蒋介石迷之操作后,竟也不多加干预。

“介石这样举动,事前一点也不通知我,这不是造反吗?在国民党里,我的事迹和地位不比蒋介石低,可不是蒋介石能反对掉的。”在谭延闿和朱培德面前,汪精卫对蒋介石的表现异常愤慨。

他表面上在孙科和宋庆龄面前装得非常赞成孙中山的遗愿,但汪精卫当时背靠苏联,根本对联合治国毫不在意。

孙中山虽死,但留下的拥护者却不减反多,国共合作北伐的胜利,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国家统一的希望。

这不是北部的军阀们想看到的,也不是蒋介石、汪精卫等人所期盼的结果。

可结果还没等蒋介石造反,苏联因内斗问题,先一步反对了国共内战,汪精卫没了后台苏联帮助他政变,便被蒋介石抓住了时机先一步翻身。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6)

1926年12月,国民政府选址迁都武汉,但蒋介石却坚持要迁到南京,企图直接控制国民政府。

后来计划失败,他便在1927年4月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在南京自立国民政府与旧时期政府抗衡。

这个决定是完全违背了孙中山当年一直坚持的三大政策,宋庆龄致电蒋介石要说法,却被蒋介石拒绝。

蒋介石叛变后,宋庆龄气愤地离开了上海去了苏联访问,但没过一个月,汪精卫竟也发动政变违背了孙中山提出的合作协议。

7月,宋庆龄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后,当众宣布与蒋介石、汪精卫决裂。

这是宋庆龄为孙中山的坚持,但正逢她为孙中山遗愿到处奔走最忙的时候,远在北京的孙中山遗体却差点出了事。

曾和孙中山有合作的张作霖、吴佩孚等奉系直系军阀,在孙中山死后政权摩擦加剧。

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合作形同虚设,没多久张作霖便联合其他人把一直追随孙中山的冯玉祥赶出了北京城。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7)

本来以为当初关系良好,张作霖等人也不会对孙中山的遗体有任何过分行为,但当时的奉系士兵军纪却很差。

占领了北京城一个月后,部分士兵来碧云寺游玩时,一名士兵对孙中山死后也有人瞻仰不满,企图枪击孙中山灵堂中的灵像。

当时守卫李荣为了保全孙中山遗体完整,又不能与奉系直接产生冲突,便和其他奉系士兵轮番劝诫,最后才让那名士兵勉强作罢。

宋庆龄在书信上得知消息时,李荣已经和其他守灵卫士关闭了灵堂外的铁门,也停止了对外开放。

但这也并不能阻止奉军的脚步,没过多久,五十团团长就带人强行撬开铁门进入参观,好在他们对棺椁不感兴趣,只顺走了些金银器物。

可这些矛盾绝非偶然,宋庆龄知道在奉系军中对孙中山的感官可能早就不同以往。

只有早日实现统一治国,孙中山的遗体才能得以保存。

于是为了给北伐争取更多时间,她不光频繁地参加群众大会,还不遗余力地宣扬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8)

转移棺椁,毁尸未遂

北伐的脚步是不能停的,但后方的危险也时刻逼迫着她,她在莫斯科开会的时候,奉系的将领们也在北京开会。

北伐战争在宋庆龄和孙科的支持下,很快便打到了长江流域,吴佩孚、孙传芳被击垮后,张作霖开始感到害怕。

他在会上提出,要快速解决当前共军北伐的脚步问题,结果只有张昌宗提出了意见。

张昌宗不想着怎样提高军队士气或是击垮敌人内部,偏觉得是孙中山在北京的棺椁保佑了北伐。

张昌宗给张作霖分析道:

“为什么奉军总是打败仗, 国民党为啥总是打胜仗?肯定是孙中山在冥冥之中暗助了他们。 ”

张昌宗能成为张作霖身边的重将,一部分原因是他与张作霖都非常地迷信风水。

张作霖为了能做常胜将军,连自己家的祖坟都是一挪再挪,每次出征都必不可少的供奉膜拜。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9)

一听张宗昌这话,张作霖当场就信了,生气的直接表示“不管是谁,哪怕是天皇老子,只要他影响我,我就要除掉他! ”

但张作霖也知道,毁了孙中山遗体,肯定为世人所不容,所以他让张昌宗想办法秘密毁掉孙中山遗体,以绝后患。

整场会议里,只有杨宇霆不赞成这个主意,但张作霖专权独断,认准的事根本不听旁人,所以会议结束后,他便私下联系了张学良。

1927年9月18日的晚上,张学良正在房间里手足无措时,接到了孙科的长途电话。

孙科和宋庆龄得知了张作霖想要损毁孙中山遗体的消息,两人都被事务绊住了脚,没办法第一时间赶回来,于是便由孙科打了这个电话过来询问具体情况。

孙科上来连问候都没心思,直接便道:“汉卿,你还记得当时你对宋夫人的承诺吗?你还记得吧!”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10)

张学良当然不会忘,但却苦于没有办法,于是便由孙科牵头,联系上了当时为孙中山守灵的主任李荣。

这边李荣也在为尸身犯愁,他接到消息有人多次企图靠近孙中山尸体,因为守卫严格,所以还暂无危险。

但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三番四次半夜偷尸,李荣总觉得事情不简单。

两人私下秘密碰面后,李荣也总算知道了背后的原因。

他着急忙慌找来了潘惠全,想要先暗中转移孙中山的遗体。

但潘惠全在观察过孙中山遗体后却表示:

“尸身静放已过了一年,可能已开始腐坏,最好不要轻易移动。如果必须移动,那就要改为小棺材才能移动,而移尸前,尸身还要再次做防腐。”

1927年11月25日,深夜两点半,李荣召集了所有守卫,把孙中山安置进了较小一些的棺椁里。

棺椁里倒满了专用的防腐液,做好密封处理后,便由守卫将棺椁推入了水泉山洞。

明面上碧云寺里的棺椁还是有专人看守,但在水泉山洞外,是张学良派来的暗哨,他们在暗处架机枪,如有靠近者必格杀勿论。

就这样,在张学良暗处转移和李荣明面上保护下,直至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孙中山的遗体也没被奉系人秘密损毁。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11)

陵址竣工,奉安大典

1928年与宋美龄结婚后,蒋介石得到了宋家人资金方面的各种照拂,宋美龄弟弟宋子文也被他收入麾下,这让他逐渐尝到了宋家资金上的甜头。

于是为了宋家资本能在以后源源不断地为自己所用,蒋介石加快了孙中山在紫金山的陵址建设,希望能唤回远在海外‘度假’的宋庆龄。

他为宋庆龄在南京准备了一栋环境适宜的住宅,还任命她为国民革命军校长。

只要宋庆龄回国,不管是否能与他达成和解,他都有办法解决让外人以为两人已经合作。

可千算万算,没想到宋庆龄回国后,第一件事便是全国致电发表表示《关于不参与国民党任何工作的声明》。

“我参加葬礼,绝不意味着,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我对之前的决定有任何更改或转变。”

这句话气的蒋介石恨不得当场枪毙了她,可她到底是宋美龄和宋子文的姐姐,要动手也不能是他动手。

他让宋庆龄最喜爱的小弟宋子安来接宋庆龄回国,也让宋子文写信去开导宋庆龄,但这些都没让宋庆龄动摇分毫。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12)

“他让革命蒙受损失,使中国倒退多年,所以他注定是要失败的。”蒋介石带领的政权让她看不到希望,她也从不看好帝国主义的专政独权行为。

1929年5月15日,宋庆龄为了避开蒋介石,沿最北黑龙江一路向南到达北京,每到一站都会有相熟友人夹道欢迎。

宋庆龄忙着与多年未见的友人交流,对于国民政府的话题和讨论,她从不参与分毫。

5月20日下午,孙中山的遗体最后一次被协和医院的医生进行防腐的处理。

棺椁中的保护油被守卫放净后,医生对遗体施行手术揩净遗体,然后用白绸布周身包裹后,移置于逝世时所用之棺。

5月22日上午,棺椁经由守灵卫士们移至大殿,医生为其遗体理发、增加包裹白绸。

儿子孙科与一并陵址常委、委员一起,为孙中山更换内外衬衣及礼服、手套、鞋袜,最后再由众人把遗体扶进为他最新定制的铜棺椁内。

孙中山转移到陵址里,最开始是由24名杠夫把他抬出灵堂,后用专门的火车运送至南京紫金山,全程宋庆龄都陪同在旁。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13)

一直到5月28日,灵车抵达南京浦口,狮子炮台礼炮101响,孙中山的棺椁才算正式抵达南京。

灵车一路安全抵达礼堂,期间宋庆龄早已哭的不能自已,虽穿着得体,但神色却不如在北京时来得放松。

蒋介石之所以会对孙中山的遗体大操大办,一方面是考虑到孙中山“国父”的地位犹在,另一方面便是要达成与宋庆龄之间的合作。

宋庆龄在上海可以发表与之决裂甚至是反对蒋介石的文章,但到了南京,她也只能态度柔和的退避锋芒。

南京毕竟是蒋介石的地盘,虽然蒋介石为了长远利益对她尊重,但是逼急了,蒋介石会不会对她痛下杀手,宋庆龄也不能确定。

好在宋家姐妹三人齐聚南京,相互之间也有陪伴,蒋介石虽然不方便打扰她们团聚聊天,但也能和宋庆龄闲聊两句。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14)

这样的状态一直到奉安大典的前一天,宋家三姐妹与家眷一起专门到陵址里看了看,结束后蒋介石又一次私下邀请宋庆龄吃午饭,还是遭到了拒绝。

被宋庆龄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蒋介石耐心有限,但不管他要做什么,都只能等到奉安大典之后。

下午,宋庆龄主持家族祭奠,众人最后一次瞻仰孙中山遗体并对遗体做最后的告别,然后由孙科盖好棺盖,封好棺椁。

家祭期间,宋庆龄多次哭到无法言语,到最后站立都需要他人搀扶才算完成。

这是她与孙中山最后一次面对面,当年两人的往事种种都随着岁月的侵蚀减淡,但唯独革命这件事,两人的精神会被一直传承。

6月1日,10点15分奉安大典顺利举行,主祭蒋介石,他企图用奉安大典挽留住宋庆龄的心,但不成想,宋庆龄其实早已对国民政府失去信心。

典礼结束当晚,宋庆龄以身体不适为由谢绝了一切亲友的会面,整日沉浸在与孙中山的回忆里让她变得越来越清醒。

在蒋介石的管辖下,南京国民政府绝对不能统一中国,孙中山临终前的救中国充斥着宋庆龄的脑海里。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15)

同年9月,当蒋介石知道宋庆龄来上海后,便带着部下来到了宋庆龄下榻的酒店打算说服宋庆龄加入南京国民政府。

可连门都没进去,蒋介石便被请了出去,宋庆龄根本不认与蒋介石的亲属关系,直接闭门谢客。

但蒋介石根本就不在意,他不需要真的拉拢宋庆龄,只是要外界认为,宋庆龄已经承认了南京国民政府,承认了他是孙中山的传承人。

于是在第二天,上海的报纸上就出现了“宋庆龄看好南京国民政府,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的新闻来。

消息在一天时间里就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有北京来电到宋庆龄房间,询问这件事情的真伪。

宋庆龄知道后大怒,直接在合众国际社记者古尔德的采访里表示:

“国民政府现行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革命事业不纳入中山主义轨道的前提下,蒋介石的话就是造谣。”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16)

“如果她不是孙夫人的话,换个人我非砍掉她的脑袋不可!”采访的新闻一出,蒋介石的丑恶嘴脸被宋庆龄公之于众,碍于宋庆龄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蒋介石只能选择杀鸡儆猴。

他派戴笠枪杀杨杏佛以示威慑,又给宋庆龄写匿名信、寄子弹或打电话恐吓她已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结果都无济于事,直到“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不得不对共军做出妥协,宋庆龄和蒋介石的关系才有所缓和。

而宋庆龄多方考量支持的共军,也成了能真正实现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唯一候选人。

1949年,孙中山陵墓的守卫范良与孙科通话:“共军渡江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孙科听到这话,笑了笑表示:“共军的队伍对孙总理都是非常尊敬的,你不要跑开,他们不会为难你。”

然后孙科又道:“最后的命令,应该就是请大家以后徒手站岗,武器都存入库房吧!”

国父孙中山遗体怎么处理(孙中山国葬细节)(17)

自那以后,孙中山的中山陵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地标性建筑物,同时也是景色非常宜人的景区。

人们在中山陵里享受自然,孙中山先生也能透过人民来了解祖国和平与统一的自由。

结语

“相濡以沫建功勋!危也殚精,安也殚精!”孙中山于宋庆龄之间亦师亦友,既有男女之间的感情,也有革命同志之间的情谊。

孙中山的精神影响着宋庆龄的一生,也是这样的精神,让她能在孙中山死后也一直坚持民主与革命。

往后多年,宋庆龄都一直坚持不懈的宣扬统一与和平,促成了国共合作,也帮助了无数百姓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国母”、“国父”这两个字不光是承载了他们对于民主革命的奉献,更是宣扬了那一代人对于伟大事业的牺牲。

参考文献:

[1]程薇薇. 孙中山遗体的六殓四棺[J]. 档案与建设, 2013(5):4.

[2]陈嘉章. 张学良保护中山灵柩[J]. 黄埔, 1994(2):1.

[3]张连莹. 孙中山先生的临终时刻[J]. 档案时空, 2010, 000(005):33-33.

[4]佚名. 孙中山遗体土葬奉移之谜[J]. 湖南文史, 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