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的最后

靖王登基

赤焰冤案被彻底洗刷

所有观众的目光似乎都在梅长苏身上

或者会分流一些

给其他以静妃高湛纪王为首的神助攻

唯独头戴帝冠 坐到高位上的靖王

像是落了灰的明珠

反而不受观众待见

琅琊榜自播出后

受到争议最大的就是萧景琰的智商问题

引起争议的原因是他

自始自终都没认出梅长苏就是林殊

可以承认的是在一众琅琊人精里

萧景琰的观察力确实不够看

毕竟是人是鬼都在秀

有人凭感觉有人凭笔划

还有人直接开卷考

只有我靖王在被忽悠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1)

即便如此

萧景琰也绝不能用没有脑子一概而论

同为边陲将军的霓凰郡主说他战功赫赫

对他不上心的梁帝也夸他办案办得漂亮

在没有军师的辅佐下能赢得这两句夸奖

足以证明靖王的智商并不低

剧情上更是有很多细节可以佐证

庆国公侵地案悬而未决

太子和誉王鹬蚌相争

最后是靖王渔翁得利

得知此事的梅长苏解决了誉王和刑部

来到靖王府想要指点他如何处理案子

梅长苏并不认为他是真的不懂朝政

只是对耿直的靖王有些不放心

结果 靖王所说所为滴水不漏

他不仅熟知大梁律法

还注意到了悬镜司都没发现的证据

以雷霆之势将人抓住 抢得先机

也说明了靖王心细果断的一面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2)

后来刑部尚书齐敏因换死囚 被夺职下狱后

太子和誉王都想拼命往里面填入自己的人

两人当着梁帝的面 就闹得不可开交

事后 靖王前来汇报工作

被逼无奈的梁帝 死马当活马医地问了他一句

谁适合代理刑部

靖王则说:“

父皇知道

六部之事

儿臣从未沾手过

若不是上次奉旨主审侵地案

只怕一个都不认得

哪里会知道谁代理刑部合适呢?”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3)

简单的一番话

澄清自己在朝堂之上并没有势力

没有参与党争 更没有结党营私

完美地将他和野心勃勃的誉王太子割裂开来

在梁帝面前赚了波好感度

有了前面的铺垫

之后再把耿直的蔡荃推上去就简单多了

面对梁帝问他蔡荃有没有参与换囚案

靖王没有直接说明:“

这个儿臣不知 不过

依儿臣对蔡主司的了解

他并不是那种徇私枉法之人

应该没有卷进去吧。”

模棱两可的说法十分符合他回京不久

在朝中没有人脉的情况

所以梁帝没有起疑心

还以为蔡荃是自己挑选出来的人才

如果说这件事还是有梅长苏在背后出谋划策

那之后的几件事就确实是靖王本人的聪明了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4)

静妃生辰当天

太子和誉王为争夺巡防营兵权再次吵了起来

梁帝顿感烦躁 想到芷萝宫寻求静妃娘娘的治愈

在这里他遇上靖王

一句一个坑的梁帝

突如其来地就给了靖王一道送命题

问他想要什么赏赐

靖王思索了一番说:“

请父皇赦免一名

在岭南服流役的罪人

儿臣所求恩赦的这位罪人

不过一介平民

无名无望

只因其儿子在科考时

文章中忘了避圣祖名讳

犯了大不敬罪

因此被株连流放。”

一旁静妃娘娘满脸写着不知所措

显然 赦免的平民对静妃有半师之谊 这件事不是胡说的

但这番话是没人指导过的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5)

多疑的梁帝以为他在收买人心十分生气

等听完静妃的解释

脸上才缓和不少

让靖王自行安排救人就好

刚正不阿的靖王则直言:“

儿臣以为

大不敬之罪依律法

唯有圣上有权赦之

纵然儿臣是皇子

也没有其他办法可想

为解母忧 唯有此请。”

此话一出

想要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的梁帝彻底开心了

不仅准了靖王的所求

给了他巡防营的兵权

在最后还让靖王赢得了

可以随时入宫拜见母亲的权力

从另一方面来说

靖王的晋级之路就是由此开启了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6)

此事不久后 靖王被封亲王

刚刚斗倒太子的誉王

发现了这个强劲敌手

几次在朝堂上针对他无果

后来五州遭旱灾

户部尚书沈追希望靖王可以争取一下赈灾的主事人

否则这个肥差落在誉王手里

朝廷的银两只会被官员瓜分

无法救济到百姓

他因此在朝堂上和誉王抢饭碗

话里带着刺 字字诛心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7)

先是明里暗里嘲讽誉王身体不行

之后又以问题 怎样才算灾情平复

打击誉王所说的自我经验 占据了主导权

气急败坏的誉王说他耿直不懂变通

无法平衡官场 收服各方

靖王以退为进 直接把缺点说成优点

就连梁帝都有一丝的动容

靖王拿下赈灾一事后

誉王对他更加痛恨

因此引发了之后的卫峥案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8)

救卫峥是琅琊榜的一个重要剧情

全剧整整用了十集去铺垫完成 这场大戏的过程和结果

情节一环扣一环

少了哪环都不会有靖王完胜誉王的局面

靖王在这段高潮有两处高光时刻

首先是救卫峥的准备工作

闯入悬镜司需要说服夏冬里应外合

梅长苏原先是想自己去

但靖王却不同意 认为他比梅长苏更合适

理由是他和夏冬有着感同身受的痛苦

他们都因为十三年前的冤案失去了重要的人

比起身为谋士的梅长苏

夏冬起码不会怀疑靖王救卫峥的情义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9)

靖王的第二高光是卫峥被劫后

他与誉王夏江的对峙是高潮中的高潮

也被很多观众说成是他的智商高光

有人说这场戏靖王的词

是梅长苏事先给他演练过的

从剧情上看

这种可能性比较低

救卫峥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用梅长苏的话说

这件事本就立于必败之地

就说明组织的计划

他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

又怎么会把心思放在成功后的获奖感言上

直到救出卫峥

两人重心才开始转向靖王和梁帝的战场

关于靖王的战场 梅长苏只有一个指导:“

殿下一定要记住

不管夏江如何挑衅

一定要一口咬住此事与你无关。”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10)

梅长苏担心的不是靖王不会说话

而是担心他因为被激怒导致冲动行事

简单来说就是智商有余

心性不足

被梅长苏提醒后的靖王

面对梁帝的暴怒就淡定从容得多

跪在地上是一派的正义凛然

听说卫峥被劫走 他装作不知

夏江得了梁帝的示意

对他步步紧逼

靖王丝毫不慌不忙 抢夺先机

率先把锅甩回到悬镜司身上

从头到尾对答如流 从容不迫

以自己手下兵力和悬镜司的兵力做比较分析

还把一旁看戏的誉王拉扯进混战:“

请问父皇 而成要培植多少人手

才有这个能力冲出悬镜司的重围

劫夺出囚犯

誉王兄做了这么多年的七珠亲王

请问誉王兄

您是否能培植出

既不在府

也不在册

一点痕迹也追查不出

却足以攻破悬镜司的暗中力量。”

几句话下来

夏江没讨到一点好

反倒是梁帝对靖王的疑心下降了

这次的案子

再次让誉王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

梁帝对他很是失望

紧接着就有意让靖王入主东宫

劝他多与麒麟才子梅长苏多走动

还把当初求贤若渴的誉王搬出来

让他当榜样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11)

靖王立马摆出与梅长苏不熟的样子

同时不忘拉踩誉王

你可知那素日里

景桓是 是怎么笼络他的

皇兄笼络他 可有成效

靖王的装傻

不仅仅是为了不让梁帝起疑心

还有着替梅长苏铺设一条光明官路的意思

他想让梁帝在两位大臣面前

给一句准话 方便梅长苏日后在官场行走

虽然方法愚蠢了些

但靖王选择的时机还是很强的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12)

“萧景琰

你有情有义

可你为什么就没脑子。”

梅长苏气急下 脱口而出的话

真就让很多人都认为

靖王萧景琰是空有热血 却极度愚蠢的

可他真的没脑子吗

当然不可能

他不光是有智慧的

还是个实力演技派

不动声色地耍计谋

曾一度骗过了聪明绝顶的梅长苏

梁帝因夏江的话对梅长苏起了杀心

让高湛备了毒酒想要毒死他

靖王得知后

夺走毒酒

提前演练起了临终遗言

一言一行都让人产生错觉

似乎他下一秒就会真的喝下毒酒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13)

但最后他只是把酒倒了

而靖王做出这一举动的目的有二

一是以自己的性命作威胁

让梁帝投鼠忌器的情况下 放过梅长苏

这杯毒酒的意义也就消失了

二是审视梅长苏的反应

从而判断出他到底是不是林殊

从大殿出来后

靖王回忆起 在他准备喝下毒酒时两人的反应

不光梁帝就连梅长苏都是一副惧怕紧张的模样

梅长苏的表现让他肯定了身份

因此在最后 失魂落魄地走开

那这么聪明的萧景琰

怎么就认不出梅长苏就是林殊

靖王不是认不出

而是不敢认

靖王有过无数次的怀疑

从梅长苏想事情 会不自觉搓衣角的小动作

到静妃看到他就会一改往常态度 异常激动

那本有标注的翔地记他注意到了

飞流说的那句水牛他听到了

作战时抽出的那把剑他更是惦记上了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14)

他怀疑了这么多遍

却始终没有确定

不只是因为所有人都在瞒着他

是他自己也拒绝相信

当初骁勇善战

像个小太阳似的兄弟林殊

变成现在这个玩弄权术

在背地里害人

以他最厌恶的谋士身份出现的梅长苏

因此从来没有顺着往下深究

虽然在后面的逐步了解里

靖王对梅长苏改观

还建立了新的信任

但因他的身份 他仍是怀有偏见怀疑的

所以在自己母亲的贴身婢女 小新的离间计下

他误以为梅长苏为谋取利益

不顾母亲静妃的安危

是个冷漠至极的人

对他十分失望

因为这件事 在决定救卫峥后

他根本没有打算让梅长苏帮忙

被离间的靖王已经认定

他绝不会救毫无利益可取的卫峥

也许你过去说的事情

他们统统都不会在意

母妃不用救 反正又不会死

顺势施个苦肉计也好

至于卫峥 那就更不用管了

只不过是一桩陈年旧事

对于当前的党争毫无助益

视而不见方是上策

道不同不相为谋

靖王为了让他死心

故意让一个病人在阴寒的地方久等 不肯见面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15)

但靖王毕竟不是一个心狠的人

他面冷心热 耿直又别扭

两次狠心 都因为梅长苏对自身的狠厉妥协

出来见面

第一次是在密道

梅长苏担心他因为卫峥行事鲁莽闯下大祸

所以不见到靖王他誓不罢休

靖王狠不下心一直让他等

就决定把话说清楚

听到梅长苏细数利害 劝他放弃

他毫不意外

靖王是个认死理的人 在他心里现在的梅长苏就俩字无情

这就引发了之后 他以触碰底线为由

割铃断义 与梅长苏决裂

第二次是雪天

在四面透风的门厅

梅长苏撑着病体等他

靖王把他晾在这里也是因为想让他知难而退

只是梅长苏太过执着

所以靖王又一次露了面

这次的露面同样是为了和梅长苏了断

但这次的最后 梅长苏决定要与他一起救卫峥

才没有了第三次的靖王妥协

心理上的偏见让靖王

认不出如此坚定选择他的林殊

离间让这种偏见更加深入骨髓

直到卫峥被救出

小新告知他事情的真相

靖王才深知自己犯了天大的过错

赶到苏宅道歉 偏见也慢慢放下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16)

靖王对梅长苏的态度转变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梅长苏身份被夏江揭穿时

靖王的反应 与其说是吃惊他的真实身份

不如说是 吃惊能让人面目全非的火寒毒

面对梅长苏就是林殊的事实

他心里更多的是“果然是这样”的感觉

我一直认为全剧最悲惨的就是靖王

一生经历两次挚友的死亡

十三年前

对危险一无所知的萧景琰

前往东海练兵

回来后问他要鸽子蛋的林殊就死了

带走了他往后生活里的鲜活

十三年后 挚友换了张脸 帮他谋划皇位

他却因为不知道真相让梅长苏受了许多委屈

等到好不容易相认

他想要弥补过去的时间

却也只能以死别告终

而这次是真正的永别

琅琊榜靖王和梅长苏翻案对话(琅琊榜最硬的男人靖王)(17)

最后靖王怀揣着与挚友的共同理想

登上皇位 成了梁帝

也成了坐在高位上的孤家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