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成安县修仁里薛广墓志

【拓片】

元兴略墓志(北齐成安县修仁里薛广墓志)(1)

薛广墓志盖

元兴略墓志(北齐成安县修仁里薛广墓志)(2)

薛广墓志铭

【年代】河清四年(565)

【位置】墓地在安阳市西北安丰乡西部北岭(卧龙岗)一带。【状况】墓志青石质,正方形,边长66厘米。北京市文物管理处藏石,北京图书馆藏拓。

【辑录】[1992] 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北齐卷<齐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云州刺史暴(诞)公墓志铭>,天津古籍出版社。

【志盖】盖盝顶状,四周雕刻云纹;题名篆书,阳刻,竖排3行,行3字,共9字。

齐故荥」阳太守」薛君〔1〕铭

【志文】魏隶,阴刻,竖排27行,满行28字,共735字。铭文记载北齐河东人薛广生平事迹,以及逝于邺下成安县(治邺城)修仁里,并葬于邺西野马岗。

君讳广,字安颢,河东河东人也。自王官启夏,秉王朝周。宋国出以齐盟,滕」侯入而共长〔2〕。承家命氏,儒默分流。谋子贻孙,珪璋相映。曾祖野䐗〔3〕,太尉简」公。悬在旗常,铭诸戈钺。祖虎子,仪同文公。左之右之,立功立事。父世遵,秦」州〔4〕刺史。有细侯〔5〕之盛绩,兼叔子〔6〕之清风。路啭〔7〕民讴,名扬史笔。摇山之岭,桂」树相滋;瀛海〔8〕之田,芝苗互秀。仍兼河岳,乃诞精灵;若璧光秦,如珠照魏。酬」梅对李,誉切宾谈;策竹乘芉,惊骇市观。既就朱蓝之染,爰成廊庙之华;匡」鼎同其解颐〔9〕,杜预方其有癖。以兹鸿渐〔10〕,于此闻天。自家除员外散骑侍郎〔11〕」,领侍御史〔12〕。西汉绣衣〔13〕,东京骢马〔14〕,持风自古,弘道由人。鹰隼惭于奋击,豺狼」丧其肝胆。俄迁征虏将军〔15〕、中散大夫〔16〕、东南道行台郎中〔17〕,仍转行台左丞,既」而徐州刺史。尔朱仲远〔18〕肆厥强梁〔19〕,据项籍之城〔20〕,挟蚩尤之众,征吴请越,迫」楚陵陈。将拒唐尧之诛,思逆天王之命。时则皇灵兆朕,霸道权舆,地接六」国之郊,人有三方之顾。君乃扬徽〔21〕袒左,非由鱼石之封;奋辟同盟,言讨华」臣之族。鲸鲵〔22〕窜首,实有劳焉。虢郐〔23〕之郊,民犹恃崄;萑蒲〔24〕之泽,盗亦公行。错」节〔25〕为难,方求利器,乃授君荥阳太守〔26〕。鼓以春风,曝之夏日,韦弦〔27〕迭举,火水」相仍。魏郡之牦〔28〕更生,勃海之绳〔29〕还理。迁平东将军、太中大夫〔29〕、东豫州骠大」府长史〔30〕。士行佐刘,渊源相庚,眇然千载,同此一时。惟君聚义为高,积仁成」富。兼金百溢,然托非畴,大国千乘,名言相伍。故以公才是嘱,王佐斯瞻,取」寄齐鸿,方成蜀水。而康成梦岁〔31〕,忽有辰已之期;声伯游洹〔32〕,奄表琼瑰之赠。」春秋六十七,以大齐河清二年薨于成安县修仁里〔33〕舍,即以河清四年岁」次乙酉二月甲寅朔七日庚申,迁厝〔34〕于野马岗〔35〕东壹十里所。碑上万山,棺」浮滦水,乎嗟此室,还葬滕公。乃为铭曰:」

时惟皇祖,肇迹〔36〕推轮。琼芳玉润,播祉潜神。

龟祖迭袭,钟鼎相因。笃生君子,」无竞斯人。

始自春华,及兹秋实。玉山孤秀,松风远疾。

入殿垂裾〔37〕,登台秉笔。」德高有命,师征以律。

魏道沦覆〔38〕,九域斯倾。黎苗怙乱〔39〕,羿浞专兵〔40〕。

戈扬晓月,」剑负流垒。乘机电断〔41〕,后地还城。

亦既共治,爰求民瘼。浮虎遥屏,飞煌远落。」

河济俟才,舟船是托。方腾逸驾,遽迁空壑。

山次近郊,途穷前路。旌绋行卷〔42〕,」宾徒〔43〕相顾。

云承落日,松昏朝雾。非复春秋,空交狐兔。」

【释文】

〔1〕 薛君:即墓主薛广,字安颢,河东郡河东县(治今山西永济市蒲州老城)人。北齐时期大臣,北魏秦州刺史薛世遵之子。起家员外散骑侍郎,领侍御史,出任东南道行台左丞,随军攻打徐州刺史尔朱仲远,授荥阳太守,迁平东将军、太中大夫、东豫州长史。北齐河清二年,卒于成安县(治邺城)修仁里,时年六十七岁。

〔2〕 腾侯入而共长:即成语“滕薛争长”。春秋战国时期,姬姓滕侯与任姓薛侯同去鲁国朝见鲁隐公,两人都争着排在前头为长。鲁隐公派羽父去劝说薛侯,薛侯同意让滕侯居上。意思是滕侯与薛侯争夺席位,指争夺尊位或首位。后以“滕薛争长”用为竟相生长的典故。(参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

〔3〕 野䐗(zhū):曾祖父名“野䐗”,祖父名“虎子”,均取猛兽名之。䐗,同“猪”。

〔4〕 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5〕 细侯:即东汉时郭伋,字细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后以“细侯”称颂受人欢迎的到任官吏。(参《后汉书·郭伋传》)

〔6〕 叔子:即羊祜(hù),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新泰市)人。魏晋时期大臣,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西晋时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羊祜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羊祜在边境,德名素著,可在朝中,却每遭诋毁。羊祜死后,荆州百姓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连绵不断。其部属在襄阳岘山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见碑者莫不流泪,故此碑称为堕泪碑。(参《晋书·羊祜传》)

〔7〕 啭(zhuàn):指鸟婉转地鸣叫。

〔8〕 瀛海:指浩瀚的大海。

〔9〕 解颐:面现笑容。颐,面颊。

〔10〕鸿渐:典出《易·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比喻仕宦的升迁。比喻仕进于朝的贤人。

〔11〕员外散骑侍郎:官名。初为正员之外添差之散骑侍郎,无员数,后成定员官。西晋武帝始置,南朝、北魏、北齐沿置。

〔12〕侍御史:官名。秦置,汉因之,在御史大夫之下,掌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出讨奸猾,治大狱等。

〔13〕西汉绣衣:汉武帝置,侍御史绣衣直指省称。临时派遣。其职为率部讨奸治滑。

〔14〕东京骢(cōng)马:侍御史别称。后汉桓典为侍御史,执法无私,不避权贵。他常骑青白色的马,人称为骢马御史。后以此典指御史等执法官吏。

〔15〕征虏将军:武官名,汉代始置,祭遵曾任此职。魏晋南朝沿置,是重要的统兵将领之一。

〔16〕中散大夫:官名,汉置,简称中散,掌论议政事,历代沿置。

〔17〕行台郎中:行台属官。北魏置,亦称行台郎。为行台诸曹郎中的泛称,各曹皆冠以曹名。北齐沿置。

〔18〕尔朱仲远:梁郡北秀容(今山西忻州西北)人,契胡族。北魏时期军事将领,华州刺史尔朱买珍之子,太原王尔朱荣堂弟。

〔19〕强梁: 凶暴强横,不讲理。

〔20〕项籍之城:(如同)楚霸王项羽把守的坚固城池。

〔21〕扬徽:挥动军旗。亦作“扬挥”。

〔22〕鲸鲵(ní):意思是指鲸或比喻凶恶的敌人、借指海盗;也比喻无辜被杀之人。

〔23〕虢郐:出自典故“虢郐寄孥(guó kuài jì nú)”。周幽王时期,周王室内忧外患频发,周朝的实力和威望一落千丈。为了保住自己的人民和亲眷不受战争的袭扰,郑桓公根据太史伯的建议,于公元前772年把部族、家属和重要财产迁移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打下郑国在东方建国的基础。亦称 “桓公寄孥”。孥,主要指财产。

〔24〕萑蒲(huán pú):意思是指两种芦类植物;指因盗贼常聚集于萑蒲所生之地,故亦用以指盗贼出没之处;盗贼、草寇。

〔25〕错节:常用以喻艰难繁杂之事。

〔26〕荥阳太守:荥阳郡(治今河南荥阳市老城区)最高长官。

〔27〕韦弦:典故,出自《韩非子・观行》,西门之性急,故佩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后因以“韦弦”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多用以警戒和规劝。

〔28〕魏郡之氂:出自《后汉书·岑彭传》,岑熙迁魏郡太守,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意谓我的前面有荆棘,岑君帮我砍掉它;我的地界有蟊贼,岑君帮我抓住他;境内平安,连狗都不因为受惊而突然狂吠,好像脚下长了毛(氂)一样安静。氂,长毛也。

〔29〕太中大夫:官名。秦官,掌论议,汉以后各代多沿置。

〔30〕东豫州骠大府长史:东豫州(治今河南息县)骠骑大将军府幕僚。长史,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

〔31〕康成梦岁:康成,即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曾跟老师马融学习,三年没有学到什么。后来,马融让他回去。一日,郑玄在树荫下和衣小睡,梦见一个人用刀划开他的心,对他说:“你是完全可以使自己成为有学问的人!”郑玄睡醒后立即返回,不久就把所有的典籍弄懂弄通了。

〔32〕声伯游洹:春秋鲁国公卿子叔声伯做过一个怪梦,梦见步行渡过洹水(今河南安阳河),有人将一种叫琼瑰的珠宝给自己吃了,哭出来的眼泪都成了满怀的琼瑰,接着又唱歌说:“渡过洹水,赠给我琼瑰,回去吧、回去吧,琼瑰装满我的怀内。”因为口含珠玉是死后的礼仪,子叔声伯醒来后很害怕,甚至不敢占卜。前574年十一月,子叔声伯从郑国回来,到达貍脤(今山东曲阜市西南),占卜了这个梦,说:“我害怕死,所以不敢占卜,现在大家跟随我已经三年了,没有妨碍了。”说了这件事,子叔声伯到晚上就死了。琼瑰,次于玉的美石;泛指珠玉;喻美好的诗文;喻珍贵的赠物。

〔33〕成安县修仁里:成安县,北齐置,为京畿邺下三县(邺、临漳、成安)之一,属魏郡(治邺城),北周末(或隋初)移治邺东北60里(今成安县成安镇)。修仁里在邺京后部,即北城内。(参[2009]牛润珍《东魏北齐邺京里坊制度考》、[2021]任乃宏《有关“成安”的一组历史地理学问题》)

〔34〕迁厝( cuò):意思为迁葬。

〔35〕野马岗:古地名,在今安阳西北卧龙岗(北岭)一带。

〔36〕肇迹:肇始,肇兴。

〔37〕垂裾:谓合体的衣服;喻做官。裾,衣服的大襟;衣服的前后部分。

〔38〕沦覆:沦亡;覆没。

〔39〕怙(hù)乱:意思是乘乱取利

〔40〕羿浞(yì zhuó)专兵:即“羿浞乱夏”。夏朝,经禹建立到启攻伯益夺得王位,此后,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启死后,其子太康继位,太康继位后终日不理朝政,被后羿夺走王位,史称“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太康之后是其弟仲康继位,之后一直到相,相死后,寒浞篡夺王位,使夏朝中断了40年。这一过程被称之为“羿浞乱夏”。

〔41〕电断: 英明的决断。

〔42〕旌绋(fú)行卷:旌旗翻卷,人们拉着棺材行走。绋, 古代出殡时拉棺材用的大绳;古同“绂”,系印的丝带;执绋(送殡)。

〔43〕宾徒:宾客随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