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文少,并不是因为在温暖的房间中偷懒了,而是沉迷于写字。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写道:中国书法,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它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并非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

看起来很哲理,但其实真正能理解好难。

这段时间,每天花许多时间在写字上。这个写字,不仅仅是过去的毛笔,更多的时间是硬笔。从最开始的自以为是地用钢笔,已老老实实地如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一样,用米字格与铅笔。并且,最近几天才开始渐渐明白米字格的使用方法与技巧。不得不说,米字格设计太巧妙,当然,在会用的情况下。

从握笔方式的渐变,到铅笔书写的力度等等,仿佛忽然有点点开窍。

虽然,自己也是从小学生过来的人,但是几十年前的事,几乎在脑海中没留下啥印象了。这次,作为一名理解能力比孩子强的成年人,开始重用铅笔与米字格学习规范字书写,我得说,不容易!

今天递交的第七次作业。

摄影与绘画相遇(写字与摄影)(1)

第七次(事实上是第六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自己没有赶上(因为交钱进班晚了),第二次作业找的是废纸的背面写的,还以为自己练习了这么长时间的毛笔字,这点小事难不到我,结果惨不忍睹。

摄影与绘画相遇(写字与摄影)(2)

第一次作业

忙买了米字格与钢笔,然后又买了铅笔。

上次作业(第六次作业)被老师列为三名认真的学生之一,很开心。自己是从上次开始,渐渐找到了学习的方法。昨天对于老师一直提醒自己的“顿”笔,忽然有点解锁怎么才叫顿了;而对于线条的韵律感,也渐渐有了小小的明白与方法,但笔画的僵硬还很明显。

我的理解,任何形式的写字,其目的只有一个,好看!什么叫好看!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任何技法都是老师为了达到此目的而归纳、总结出来的。靠死记硬背去记住技法几乎不太可能,更需要的是在不断地练习中,去为达到目的寻找到老师所讲过的技法,然后进行调整与练习。所以,不断地去观看老师的讲解视频,有时候比笔记更来得直观。当然,不断地复习笔记也很重要,当寻找到其技法,再运用之后,字立马有种改观时,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也就是说,在不断地练习中,自己达到某个高度后,你才理解得了老师讲解的技法。当然,理解与明白并不意味着立马可以获得一手漂亮的字,还需要用此正确的方法去不断地练习,才能最终获得。

目前为止,眼到手依然不能到。

方法只有一个:坚持!

今天的晨练只有我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在出发时,因为天尚未亮,会有一些顾虑与担心,但因为知道河边上有人在游泳也就不怕了。待走到湿地公园里时,天基本已亮。那怕整个湿地公园遇不上什么人,但到处都是监控与保安,便有种安心的感觉。

独自一人的好处在于,可以安心地拍照,不必顾忌同伴的时间。

这几日,一直秋雨绵绵。细细的雨滴让大自然中,原本平常的植物或蛛网,如装饰了珍珠,美不胜收。今天拍了几组好喜欢的照片。

摄影与绘画相遇(写字与摄影)(3)

拍这朵花时,其实最开始是看中它含苞待放的感觉,结果转一个角度与方向后,拍到的是微张的花瓣中的花蕊与,花瓣与花瓣之间的滴露,美得让我差得惊叫出来。

摄影与绘画相遇(写字与摄影)(4)

这一小片蛛网,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珠。光拍水珠是已经拍了过的,再拍,已没有新意。于是,附近找了一片红透了的小叶片(本意是想找一片小小的枫叶的,但是要么是色彩不够红艳,要么叶片不够完美,一转身,发现了这两片一大一小两片拥有着纯正的红色的叶子)轻轻地放在蛛网上,平视拍依然觉得没有新意,无意中发现这个仰视的角度。虽没有阳光,但天空的光依然可以透过蛛网,让每一滴水珠发亮,而叶儿轻轻地躺在水珠之上,有如躺在温柔乡……一切,但有了意味了……

摄影与写字一样,不停地拍才会有更多的感悟、视觉。也才会拥有更多欣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