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古诗意思(锄禾日当午)(1)

锄地,是田间劳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锄地,就是除庄稼地里的草。绿豆地、花生地、玉米地......在庄稼长出地面之后都是需要及时除草,否则草长起来会和庄稼争夺养分。以前在村子里,要想看谁是勤快人,只需要观察两个地方,一个是柴垛,一个是庄稼地。院畔如果烧火柴整整齐齐码放好的人家必然是勤劳人家,地里庄稼茁壮成长碧绿一片的当然也是。所以,庄稼人在乎土地,一来是面子,二来土地是生存的依赖。

锄地需要的工具是锄头,锄头有铁锨和䦆头一样的木长柄,前面安着锄刃,刀身平薄横装。除草时,双手紧握锄柄,把锄刃放在草的前面,然后使劲后拉,草就拦腰铲掉。

小时候我喜欢跟着爷爷奶奶下地除地,爷爷专门打制了一把小锄头,锄柄也是“量身”定制,锄地对于我来说与其说是为了除草,还不如说是为了好玩。

锄禾日当午古诗意思(锄禾日当午)(2)

刚可以锄的地庄稼和草是一般高,有的草长得伪装成草的模样,一不小心就会连苗带草一同拿下,奶奶就心疼禾苗不让我干,爷爷却说,不怕不怕,这些活总要学着干的。

庄稼是一行行的整齐生长,锄地是需要摆好架势的,比如落脚应该一前一后踩在庄稼的空隙之地,以免踩了苗,比如锄刃要紧压地面,如果手力气不到位要么铲不到草根,要么锄头架空,甚至铲到自己的脚或者腿,比如拿锄把一定要紧握,握不紧手指根部会起泡。我常常因为握不紧锄把手掌起泡,水泡圆溜溜大豆般大小,看起来还挺顺眼,摸起来软软的,但是一旦破了,一股水流出之后那是钻心的疼痛!手上打几个水泡晚上都能疼醒。不过锄过几天地之后打泡的地方就会结疤,然后就慢慢生成老茧,那种即使用针扎都没有了疼痛感的老茧。小学时候记得学过一篇课文《手》,里面描写主人公的手像是小耙子,可以想象是受了多么多的苦啊!

锄地一般在夏日里,炎热难耐,在地里锄地会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体会。所以锄地的时候希望有雨,下雨了天气会凉快,可是爷爷父辈却不这样想,因为一下雨,草还会拔节疯长起来。锄地最好的结果是,锄完地,一连能暴晒几天,那样一些草就会一命呜呼。可是总不能天随人愿,要想有个好的收成,庄稼地都要锄好几遍。于是我就有点佩服那些草生命的顽强,有的草连根拔起后,过几天再去地里看,只要根部沾点泥土又会倔强地长出新芽。精心呵护的不一定能茁壮成长,打压摧残的却可以笑对人生!

现在的生活,我们都能穿暖吃好,但是常常会有一种体会:那些苦苦的日子所奢望的食物现在做吃起来却没有原来的味道了。

究其原因,我想不是食物改变了,而是我们生活方式变了的缘故吧。

就像锄地,除去了草的生命成就了庄稼的收获,在辛劳的过程中能享受获得的成就感。

人生也是一样,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锄禾日当午古诗意思(锄禾日当午)(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