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清明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扫墓祭祖,缅怀故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似乎给清明节绘了一笔伤感的基调,而很少知道唐代诗人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及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等同样描述清明却轻松欢乐的诗词。
唐.祭扫
在旧时,清明是伤感与欢笑的融合,踏青与祭祀平分秋色,占据着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正所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在古代,农历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的明媚春日,清明节正处仲春与暮春之交,脱去冬日的寒意,正是赏花踏青的最佳时节。这样的天不出去玩简直就是浪费,所以,从唐朝开始,清明节就成了法定节假日,甚至到了唐肃宗时代,皇帝决定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假期从4天延长到了7天,历史上第一个“黄金周”就这样诞生了!
寒食
清明前后,各地都有不少特色的寒食习俗。
唐代诗人张籍《寒食内宴》:“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稠。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来由。”
所谓冷食,即已做成的熟食。据史料载,如干粥、醴酪、冬凌粥、子推饼、馓子等。因在寒食节用,又称寒具。唐宫内的寒食内宴,可谓最早的冷餐大会。
担酒上坟
“骑驴担酒祭祖坟,一路春光满眼新。道旁关扑掷得顺,竿挑利物好夸人。”
宋代诗人吴惟信则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描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同是宋代的诗人程颢更有《郊行即事》一诗:“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这些都证实了郊游踏青已成为古代百姓的清明节首选活动之一。
踏 青
“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游人谁顾杨柳绿,竞看佳丽映桃红。”
唐代诗人杜甫《寒食》诗有“田父皆要去,邻家闹不违;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之句。不违,即不避,无忌讳;闹不违,意为无拘无束地嬉戏打闹。正如诗中所说,这天乡间父老都要参与这“闹不违”活动,就连鸡犬也乐而忘归。
踏青是趁着春色出游。想趁着小假期游游逛逛的朋友们,对于踏青这件事的热情和古人是一模一样了。
踏青还出现在人际交往这个重要话题中。据小编考证,清明节踏青的前身应该称为野外的交往。春风吹拂着少男少女的心,男女青年春嬉欢会的日子最早在上巳节。因上巳节与清明节时间相近,两个节日的活动并在了一起。
清明这天祭玩祖扫完墓之后少女们在自己的右手中指上系一条红线,意为“我在等待意中人”。有才的公子哥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才情作诗一首,把情诗系到风筝上,落到哪家算哪家,这样的撩妹技能真的应了两个字:随缘。捡到风筝的姑娘如果真的被才华倾倒,那就算成了一段姻缘。
蹴 鞠
唐代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竟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的句子,也说明清明节民间体育活动深入人心。
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古人对蹴鞠的热情绝对不比现在的球迷差,男女老少皆可参加,清明节没有世界杯的排场却有世界杯的气氛。约几位好友,一起踢场球确实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即减压又减肥。
射 柳
唐代诗人孟浩然作诗《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云:“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这个活动明显是个技术活,所以在军队里玩得人比较多,将士们相互比较,赢得人能得到老大们准备的奖励。
卖柳条
唐代,人们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清明弄柳”这一传统习俗,在宋代达到了极致。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述,宋时清明节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柳条,时称“明眼”。所谓“明眼”并不是祈盼眼睛明亮,而是民俗上的驱邪目的,意是辨明鬼邪,守护家门,此时的柳枝与桃枝功能相近。
到了南宋,“清明弄柳”热度不减。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提到清明节日里的临安城(今杭州)时,用了这样文字:“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难怪宋人能写出“莫把青青都折尽,明朝更有出城人”的诗句。
荡 秋 千
“阳春女儿笑语喧,绿杨影里荡秋千。身轻裙薄凌空舞,疑是嫦娥下九天。”
打秋千(荡秋千)是从南北朝时开始流行的,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制成,后来逐步发展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唐代打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荡秋千是古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所以清明节也称“秋千节”。荡秋千是从南北朝时开始流行的,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制成,后来逐步发展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传说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越美好。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放 风 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而且这风筝在前面也说了,一根线上系着的不只是漂亮的风筝,还有才子求佳人的心。
斗 鸡
寒食斗鸡在魏晋时尤盛。应瑒《斗鸡诗》中描写道:“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双距解长,飞踊超敌伦。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缤纷。从朝至日夕,胜负尚难分。”
斗鸡的习俗到至唐代仍很盛,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十床”。
唐代时期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盘点至此,大家有没有发现,清明节的活动运动量都蛮大的,能站着就不坐着,能跑着就不站着。这是因为自从清明节和寒食节合在一起过之后(对的,之前这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清明节这天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食伤害身体,所以大家聚在一起做些具有娱乐性的运动,祛除食物中的寒气。
清明假期,也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不论具体怎样度过,可在扫完墓之后试试古人的清明节的种种活动,享受一下春日带来的神清气爽。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与欣赏,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