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敬卢仝七碗茶(高仝才夜壶趣话)(1)

夜壶也叫尿壶,名字不雅,作用可不小。四十多年前北方百姓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欠缺的手头家具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之进步,知趣的夜壶便慢慢地从百姓的生活中销声匿迹。在百度上搜索其夜壶的形状多种多样,制作夜壶的材质多为铜和陶瓷两种。铜质夜壶民间少见,多为富贵人家使用。陶瓷夜壶则广为普通家庭使用。原清水河县陶瓷厂曾生产过的夜壶,手提分量较沉重,多以男用夜壶为主。听说过去还有一种供女士们使用的夜壶名叫:“尿鳖子”,也有叫“母夜壶的”。清水河县陶瓷厂生产的夜壶产品大体呈球形,顶部有类似抽屉拉手式样的圆形柄把,柄把靠下的一侧留有一圆圆的,光滑的口子。整个夜壶的样子酷似缩小版的化工企业储运硫酸的储运罈。

且敬卢仝七碗茶(高仝才夜壶趣话)(2)

夜壶听起来不雅,可作用却不小,夏秋之交,晚上本地西瓜吃多了的人们,寒冷的冬夜小米稀粥喝多了的男士们不离热被窝将夜壶提到被窝里轻松解决尿急问题,有些患前列腺炎的老汉们更是对夜壶情有独钟。清水河民间有谜语一则,谜面为:“遢邋孩,遢邋孩,白天走了黑夜来。”谜底就是指的名不雅,却给人提供了不少方便的夜壶或尿盆子。尿盆子和夜壶的作用相同,男女都可使用,可夜壶的一些特点是尿盆子所没有的。四十多年前的农村光棍家庭多用夜壶,早上起床后将夜壶柄把上系着的绳子一提,再把提溜出院里的夜壶往粪堆旁一放,冲夜壶轻蹬一脚完事了,比起手端尿盆往外跑方便、卫生多了。

夜壶虽然名字不雅,难登大雅之堂,但其作用不可低估。所以在民间有关夜壶的歇后语、笑话故事多有流传。“烂夜壶——不能尿!”意在表明一些顽固不化的家伙不值得去劝导、教育,劝导教育都是徒劳的;“风潲夜壶爽漉漉的。”一句是嫂嫂和正在吹口哨的小叔子开玩笑时嘲讽谩骂小叔子的;夜壶跌了咀咀了,亲死哥哥那个没捉拿圪蛋蛋啦!”则是传统二人台小戏中一对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男角儿跟女角儿说的一句台词;在清水河民间还有几句俏皮话:“夜壶磕了把子——没法提了!”;“千年的夜壶——百QIU知!”;“老王八撇夜壶——没完没了!”等等。从民间流传的有关夜壶的丰富的语言即可见民间使用夜壶的历史已源远流长。

且敬卢仝七碗茶(高仝才夜壶趣话)(3)

五十多年前,杨家窑公社大湾大队一位乐于开玩笑的大队干部一次在麻湾生产队一社员家吃派饭,女主人把蒸熟的素糕搋好后,男主人便提着一只夜壶往锅里倒素油准备炸油糕。一贯爱与人开玩笑的这位大队干部见状便装出十分着急的样子高声喊道:“二掌柜,差倒了!差倒了!”男主人把素油倒好后笑着解释:“没倒错,祖辈们传下来的几个陶瓷油瓶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都将瓶咀子磕掉了,供销社又没有油瓶卖,只有跟油瓶相似的夜壶出售,索性买了几个新夜壶回来盛素油用吧。虽然不受看,可能装油就行了。”麻湾村老农民用新夜壶装素油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

原清水河县石峡口水库有一位视力不太好的老干部,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同宿舍的一位年轻干部经常和老干部开玩笑逗乐子。一天傍晚逮了一只癞蛤蟆塞入老干部的夜壶中并主动帮老干部把夜壶提回宿舍,意在想捉弄一下老干部。谁知精明的老干部夜里第一次起床撒尿后听到夜壶里边有动静就识破了年轻干部使的“花招”,倒是害得年轻干部自己一夜没敢用夜壶,憋了一夜的尿,也没休息好。

且敬卢仝七碗茶(高仝才夜壶趣话)(4)

我们村里有位常姓的生产队长曾经给村里的年轻人讲过一件发生在他身上的苦涩的令人辛酸的真实的故事:1947年清水河遭年限,刚满六周岁的他随养父母背井离乡徒步从清水河到后山武川逃荒。往武川走的时候母亲吩咐他肩背一尿鳖子,刚开始他嫌尿鳖子的尿臊味,就把手拄的木棍当扁担,一头挑着尿鳖子,一头挑着路上充饥吃用的二升不足的掺和着糠皮加工成的炒面布袋子。没过几天他实在走不动了,就一手拄棍一手拽着搭在肩头的系着尿鳖子的绳子艰难地跟在父母亲的后面,顾不得浓烈的尿臊味了。在武川居住不到二年时间迎来了全中国解放,父母亲要带着他返回清水河老家。从武川走的时候母亲还吩咐他把尿鳖子背上。他苦苦地哀求母亲:咱们清水河出产的就是这个东西,就把它留给武川的邻居们吧,这么远的路途就别往回背了。母亲严厉的将他训斥一顿:“一拃长的个东西倒学会败家了!”他再没敢吱声,又辛辛苦苦地将这只母夜壶从武川背回清水河。一路上西北风吹着母夜壶散发的尿臊味全且不提,就风吹母夜壶发出的呜呜呜的号叫声好似一个七八岁小男孩从心底发出的悲嚎!一直到1964 年,这个曾把一只不值钱的母夜壶从清水河背到武川,时隔不到两年时间又把这只母夜壶从武川背回清水河的小男孩也长成了,娶妻生子了,他的父母也先后离世了。在清理父,母遗物时他把这只曾使他受累的母夜壶一脚踹到了门前的深沟里。现在想来假如这只母夜壶还保存完好的话,也许会成为一件价值不菲的古董文物。

如今科技发达了,轻巧的塑料制品替代了笨重的陶瓷制品,城里居楼房的人们早已告别了夜壶之类的东西,就连居住农村的村民也是买一只轻便的男女皆宜的塑料桶足矣!八零后、九零后,后来的后来的人们也只能在百度上了解一下夜壶的身世了。

且敬卢仝七碗茶(高仝才夜壶趣话)(5)

作者简介:高仝才,1962年出生,内蒙古清水河县高家山村人。文学爱好者。


中国阴山作家网编辑部全体成员

总顾问: 田彬 潘瑜

总策划: 任瑞新

总编辑: 泊渔

主 编: 庄筱濛

副主编: 牧哥 翁衮山 国艳

编 辑: 荣宏伟 叶子 隐逸 静子 白墨 席雍 空谷幽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