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点赞分享能让《诗经》生出翅膀!

茶水先生讲诗经304(茶水先生读诗经283)(1)

载见

载见辟王,

曰求厥章。

龙旂阳阳,

和铃央央。

鞗革有鸧,

休有烈光。

率见昭考,

以孝以享。

以介眉寿,

永言保之,

思皇多祜。

烈文辟公,

绥以多福,

俾缉熙于纯嘏。

诸侯们初次朝见新王,

亦求看看新朝的典章。

蛟龙旗随风高高飘扬,

大车上铃铛叮当作响。

马辔头铜饰闪光灿灿,

一切都这样美丽辉煌。

领大家拜祭先王之灵,

孝敬祭品请神灵歆享,

祈神明赐予年高长寿,

愿祖先保佑永远安康。

并赐予幸福无穷无量,

武功文德兼备的诸君,

先王也赐予诸位多福,

大福使诸君基业辉煌。

茶水先生讲诗经304(茶水先生读诗经283)(2)

茶水先生解读:

这里的载见不是挥手告别,而是初次见面的意思。第一次见到天子,第一次参与新王的祭祀,对于诸侯来说,多多少少带着旁观、窥探的意味。

这里的辟王后人解读为周成王,《毛诗序》说是“始见乎武王之庙也”。诸侯来拜见新即位的周成王,祭祀武王的仪式隆重而热烈。当然,那一定周公的布置,七年的摄政对于年幼的成王来说有些漫长而忐忑,但对于新兴的周王朝来说却是固本强邦的关键。

诸侯“曰求厥章”,一方面是了解中央王朝新的治国理政方略,另一方面也是在冷眼旁观,称一称新王的斤两。祭祀的仪式气势恢宏,“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在规格上彰显着帝王法度。对于先王的祭奠将仪式推向庄严肃穆,“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既隆重祭奠,又虔诚祈福,这是祭祀的主旋律。

“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则一方面是嘉许,一方面是告诫,正如之前我们在《周颂·烈文》里读到的一样,“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这对于成王初次的朝见应该可以打消一部分诸侯的疑虑,当然也可能因此反而助长了部分诸侯的叛逆之心。我们已经很难考证这首颂歌最初写于什么时候,只是历史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在周公摄政的七年时间里,中原大地并不太平,与某些诸侯再见面的方式已经变成了兵戎。

载见之后说再见,那段波诡云谲的岁月成就了周公的美名。

茶水先生讲诗经304(茶水先生读诗经283)(3)

知止乎?知止!

读到这儿的都是真爱,那就点个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