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原文及翻译(诗经正名君子于役)(1)

君子于役

作者:姜弋庸

【作品解析】

这是姜氏向尹吉甫倾诉相思之苦,报怨其久不来探视。过往诸家解之,虽无大偏差,但因不解写作背景,亦对作者性格特征及情感波动不察,译解自如隔靴搔痒。对本文的理解,必须与《有狐》、《木瓜》、《黍离》、《君子阳阳》、《扬之水》等前后篇章对照,理解作者的真实心态,方得领悟其中机巧,品味出诗文的奥妙。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是引用农妇的话,若加上引号,则文章立刻变得生动有趣。文章作于深秋,庄稼收割完毕,牛羊都散放出来。农妇见鸡归栖,乃察觉日暮,继之吩咐孩子把羊牛赶回家。作者把自己比作“鸡”,以“栖于埘”言来到东都洛邑,把男子比作“羊牛”,不驱赶不知道回来。巧妙地借农妇之口,传递催促男子归来之意,既诙谐,又宣泄了不满,岂不妙哉?

需要注意:“如之何勿思?”意为:谁像这样不思念?这是在指责男子不想自己。“苟无饥渴!” 意谓:暂时不觉得饥渴吧!这是讥讽男子对自己没有生理或心理上的渴求。

【全文译注】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原文及翻译(诗经正名君子于役)(2)

君子于役,不知其至哉?“鸡栖于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去服兵役,不知道他的期限,何日来到啊?“鸡在窝里歇下啦,太阳落山了,把羊牛轰回来!”君子去服兵役,谁像这样不思念呢?

注:

于役,去服兵役。于,去,往;役,服兵役。此际尹吉甫“戍申、甫、许”(参见《王风.扬之水》),故如是说。,期限。,何日,何时。(shí),鸡窝。日之夕,太阳落山。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夕,太阳落下。羊牛下来,“下羊牛来”的倒装句,以表受动关系,把羊牛轰回来。下,同“吓”,吓唬,轰。如之何勿思,“何如之勿思”的倒装,谁像这样不思念,这是对男子久不探视的怨辞。何,谁,什么人;之,这,这样。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原文及翻译(诗经正名君子于役)(3)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 ?“鸡栖于,日之夕矣,羊牛下!”君子于役,无饥渴!

君子去服兵役,不能用日月计算,何日将再次相聚?“鸡在架上歇下啦,太阳落山了,把羊牛轰入栏!”君子去服兵役,姑且不觉得饥渴吧!

注:

不日不月,不可用日月计算,久也。,将。(yòu),同“又”,再次。(huó),聚会,相会。,古同“榤”,农村称鸡架。,约束,引申为使牛羊入栏。,姑且,暂时。

【古诗今绎】

君子前往服兵役,不知几时是归期,

何日才能回故地?“鸡已进窝将歇息,

日落西山暮色起,去把牛羊哄家里!”

君子前往服兵役,谁人像你不思忆?

君服兵役久不复,用时非是日月数,

何时才能再光顾?“家鸡已经架上驻,

太阳西沉日已暮,去哄牛羊把栏入!”

君服兵役久不复,应是暂无饥渴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