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旗三杰(之四)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六十八岁的努尔哈赤死在叆鸡堡。

《太祖实录》中说,努尔哈赤担心他死之后,大福晋乌拉纳喇·阿巴亥可能会给国家带来混乱,所以在临终遗言中说:“我死后,一定要让大妃陪伴。”

这一年大福晋才三十七岁,当然不会自愿殉葬,“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

贝勒们说:“先帝有命,必须服从。”

努尔哈赤简介16个儿子(努尔哈赤的儿子当中)(1)

大福晋明白自己别无选择,穿好礼服,佩戴珠宝,最后哀求各位贝勒说:“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幼子多儿哄(多尔衮)、多躲(多铎),当恩养之。”

贝勒们哭着说:“我们不养两个小弟,是违背父命。”

大福晋于是自尽,与努尔哈赤同柩而葬,另有两位庶妃一同殉葬。

所以,殉葬的主意应该是四大贝勒的主意,他们担心年轻的大福晋利用自己的长辈地位,三个儿子手中又有努尔哈赤留下的正黄旗、镶黄旗的强大兵力,会挑战四大贝勒的地位。

也有人认为,关于自己的后事,努尔哈赤临终之前对大福晋有所交待,而大福晋又不是寻常的女流之辈,四大贝勒都不想留下这个大麻烦。

而大福晋的三个儿子此时年小力弱,根本没有发言权,还无法和四大贝勒抗衡,救不了母亲。

努尔哈赤去世之后,皇太极获得大贝勒代善和几位小贝勒的支持,继承大汗之位,于当年九月在沈阳即位,以明年为天聪元年。

这里又涉及到努尔哈赤政治遗产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牛录的继承问题。

努尔哈赤简介16个儿子(努尔哈赤的儿子当中)(2)

女真人的八旗制度有一个漫长的演化的过程,最早分为两旗,由努尔哈赤和胞弟舒尔哈齐分别统领,以后又分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在此基础上再增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八旗的基本单元称为牛录,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首领称为牛录额真。每五个牛录称为一札兰,首领称为札兰额真。五个札兰称为一个固山,也就是一旗,首领称为固山额真,每个固山还设有左右梅勒额真。八旗军的成员当中包括满洲、蒙古和汉人。

早期的八旗旗主是这样安排的:

正黄旗和镶黄旗的旗主都是努尔哈赤自己。正红旗和镶红旗的旗主是努尔哈赤的二儿子、大贝勒代善和他的儿子岳托、硕托。镶蓝旗的旗主为舒尔哈齐的儿子、二贝勒阿敏。正蓝旗的旗主努尔哈赤的儿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和他的胞弟德格类。正白旗的旗主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四贝勒皇太极。镶白旗的旗主为努尔哈赤大儿子褚英的长子杜度。

努尔哈赤简介16个儿子(努尔哈赤的儿子当中)(3)

在去世之前不久,努尔哈赤把杜度调离,打算把镶白旗的旗主交给多尔衮,但没来得及落实就死去。

皇太极继承大位,把两黄旗和两白旗的旗号互换,他和儿子控制正黄旗和镶黄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控制正白旗、镶白旗。

下面就具体说一说白旗三兄弟。比较奇特的是,三兄弟当中,年纪越小的,死得越早,最先离世的是老三多铎。

前篇:冰河上的欢宴显示女真人的活力,与明朝人的腐朽堕落对比鲜明

于左 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