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戏曲虞姬的台词及出处 词林稗演第七回(1)

话说“那夜真的好浪漫”:薄雾轻飘、“月朦胧、鸟朦胧,”(1)唯花不“朦胧”;但见月光之下,一曼妙少女赤脚着丝袜、手提“金缕鞋”,偷偷溜出香闺,四下张望,确定无人后,便足踏夜露、步履玉阶,悄悄转到画堂“南畔”幽暗隐蔽处。而此刻,一青年男子早已焦急地等候多时了。少女看到意中人,立刻娇躯微颤,一头扎进他怀里,心中想道:“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任凭“情哥哥”你如何爱怜,今夜我都顺从、满足你吧!

画风好香艳有没有?太形象了,如果没有“偷欢”经历,估计很难写得如此生动。读这段文字,是否又找回了青少年时代,和“情人”偷欢幽会时那种既羞涩又紧张,又有几分开心喜悦的感觉?

这阕《菩萨蛮》的作者,就是五代词史上第一大家、南唐后主李煜。然而,人们普遍意义上认知的后主作品的词风和境界,却与此大相径庭,原因就在于:人生经历反差太大,前后所遇天壤之别!

这首词是李煜写给继妃小周后的。

戏曲虞姬的台词及出处 词林稗演第七回(2)

话说宋太祖建隆二年,也就是公元961年,李璟病殂,南唐国主(2)之位便由太子李煜继承。这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是李璟的第六子,本来继位之事怎么也轮不到他,但前面五个哥哥都短命、相继早亡,这才把王位留给了李煜。史载这位李后主“一目重瞳”,也就是一个眼睛里俩“瞳孔”,而历史上只有八位“重瞳子”:仓颉(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虞舜、重耳(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项羽、吕光(东晋五胡十六国之后凉开国君主)、高洋(南北朝之北齐初代皇帝)、鱼俱罗(隋朝名将)和李煜。看吧,这八位里面,不是君王,就是霸主,最不济也是文化大师,或名臣大将。但实际上,现代医学认为“重瞳”乃一种眼病。所以,天生有缺陷的人,千万不要自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成就大业绩。

这李煜幼而聪慧,工诗文,能书善画,且妙解音律,尤其于乐府新词一道,更是当行里手。李煜是典型的“生在王府里,长在阳光下”,青少年时代根本没受过什么苦、吃过多少亏,而且身边经常围绕着妙龄少女,温香软玉,脂腻粉滑,周围都是霓裳缥缈,杂佩珊珊,结交的无非簪缨门第、钟鼎人家,比贾宝玉还腻些,整个一温室里的鲜花。这种环境,养成后主早期的“香软”词风再正常不过。

戏曲虞姬的台词及出处 词林稗演第七回(3)

南唐·李煜《戏马图页》

闲言少叙。且说南唐有臣名周宗,自烈祖创基时起便跟着李氏打江山了。这周宗育有两女,均美貌过人。长女小字“娥皇”,生得“纤秾挺秀,婉娈开扬,”(3)通书史,善歌舞,精采戏弈棋,尤其琵琶弹得好,总之是既美貌又多才多艺。这娥皇十九岁入宫,某年中主李璟诞日,她当众献艺贺寿,元宗大为欢喜,一高兴,便把自己都不舍得用、宝贝一般的“烧槽琵琶”,并其他珍异之物赐给了她。

后娥皇嫁给李煜,成为后主的第一任妃,史称“昭慧国后”,也就是所谓的“大周后”。李煜对她很是宠爱,两人也经常在一起“腻歪”,以致荒疏朝政。这女人要是既长得好,又多才情,便自然而然成为引领潮流的“时尚达人”,何况又是“国后”身份呢。娥皇就创制过“高髻织裳”和“首翘鬓朵”妆,大为流行,人争仿之。

戏曲虞姬的台词及出处 词林稗演第七回(4)

南唐·董源《洞天山堂轴》

且说某年冬天,夜雪初霁,李煜和昭慧后宫酣宴,一边喝酒一边赏雪,那叫一个惬意。这时候昭慧忽然举杯请后主“起舞”。李煜同意了,但也提出一个小要求:

“汝能创为新声,则可矣。”

昭慧那是才女啊,这等小事如何难得她倒?于是命人取过花笺,当即边歌边写,“笔无停思”,一会儿工夫,就把新曲谱成,名曰《邀醉舞破》。

如此才貌双全的女子,怎能不让男人又怜又爱?所以当昭慧二十九岁去世那年,李煜很伤感,亲作“诔”文以祭,自称“鳏夫煜”,还特意填了一阕《谢新恩》词以悼: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真可谓夫妻情深啊。

如果故事就这样结束了,那么李煜在“感情”这方面的“人设”会是相当完美,然而--

戏曲虞姬的台词及出处 词林稗演第七回(5)

南唐·董源《龙宿郊民图轴》

别忘了大周后还有个亲妹妹,才艺方面虽不如姐姐,但身材样貌只有强的,而且更重要一点:年轻啊。何况有种说法:小姨子都比较喜欢姐夫,反之,姐夫可能也更喜欢小姨子。

话说大周后娥皇重病在身,“寝疾”之时,这小周就已入了李煜宫中私相往来。一日大周后于病榻之上,甚觉孤凄,便掀起帘幔来,本想解闷,不料正看到亲妹在此。昭慧见之大惊,便问:

“汝何日来?”

小周此时年纪尚轻,于人情事故颇不了了,也不知这其中的嫌疑利害,便傻傻实说:

“既数日矣。”

大周听后,那还能开心得起来?想我这里病着,人还没死呢,你们一个姐夫,一个小姨子就“玩”到一起了,还不避嫌,有这么羞辱人的吗?遂“恚怒”,从那一刻起,便“面不外向”,那意思,我就是要把后背给你们这对不知检点、背情负义的男女,丈夫也好,亲妹也罢,再甭想看到我正脸了;而自己也“眼不见为净烦”,一直到死的那天,这姿势都没变过。

大概李煜也知道自己对不起昭慧,所以在大周逝后,表现得过于哀伤,是为了掩饰其内心理的不安和愧疚。

才子才女,美貌小姨,而且都是风流多情种子,想象空间够多大?

戏曲虞姬的台词及出处 词林稗演第七回(6)

南唐·董源《平林霁色图》

且因小周此前一直待在宫中,已经“即成事实”,李煜就只在大周逝后简单补办个“仪式”, 其他一应国主婚娶的复杂程序都没搞,便顺理成章把小周弄成“继后”,且“被宠过于昭慧”。李煜后来还把与小周“偷情”这些经历谱成两阕《菩萨蛮》词,“以艳其事”: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梦迷春睡中。(4)

还广为流传。咋想的呢?

而且更有好事者还特意找来画工,依照《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词意,绘制成一幅“南唐小周后提鞋图”,引得众多文人竞相题咏。(5)

也可以理解,这种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从来不乏喜好者。

戏曲虞姬的台词及出处 词林稗演第七回(7)

南唐·董源《夏山欲雨轴》

但小李和小周的“好日子”也没过多久,十年不到光景,宋军攻南唐,李煜降,继而被“遣送”汴梁;小周亦随之北迁,封“郑国夫人”,备宋宫,“为燕乐”。

自此小周时常被召入宫,但每次都要好几天才得出来,也不知经历了什么,反正出来后就是大哭一场,继而骂李煜一通,“声闻于外”;而小李呢,只能“宛转避之”,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李煜死,小周闻后,“悲哀不自胜,亦卒。”

欲知后事,且等下回。

戏曲虞姬的台词及出处 词林稗演第七回(8)

南唐·董源《长林萧逸轴》

本文注释

(1).取自《月半弯》及《月朦胧鸟朦胧》歌词。

(2).中主李璟时便因受到后周政权打击,去帝号而只称“江南国主”。

(3).李煜《昭惠周后诔》

(4).清沈雄《古今词话》谓两词均为小周后作,然马令《南唐书》等仅谓《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一首为小周后作。

(5).据清张宗橚《词林纪事》,马衎斋曾请画师周兼作此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