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上英年早逝的音乐家很多,舒伯特、莫扎特、肖邦都只活了三十几年,他们在短暂的旅程中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化作音符,用音乐延续了艺术生命。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也是一位不幸早逝的音乐天才,只活了短短的三十六年。

家喻户晓的歌剧《卡门》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外,他还创作交响曲、钢琴作品以及声乐等多种类型的作品。在比才生前,其大多数作品没有得到认可,过世后人们才认识到他的价值,直到20世纪,他的作品开始被频繁上演。比才的早逝绝对是法国音乐史上的重大损失。

乔治比赛鞋子(三分钟了解乔治)(1)

画像上的比才

聪慧早熟的比才

比才小时候就显露出对音乐的兴趣。他的妈妈出生在有良好艺术修养的书香门第,爸爸先前是理发师,后来也从事起声乐教学和业余创作,还发表过歌曲。比才在妈妈的启蒙下,很快学会了识谱。另外,每当爸爸给学生们上课时,他都会旁听。比才的视唱练耳自然不在话下,他甚至能背唱难度很大的歌曲。

这个早熟的孩子让雄心勃勃的父母相信,尽管比才只有9岁,但他已经做好进入音乐学院学习的准备。的确,比才以令人惊讶的音乐才能打破了10岁才能入学巴黎音乐学院的年龄限制。

入学巴黎音乐学院

入学不到半年时间,比才就在视唱练耳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这给钢琴教授皮埃尔·齐默尔曼(Pierre-Joseph-Guillaume Zimmerman)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于是,老教授开始给比才上小课,教他对位和赋格,在这期间,比才认识了教师的女婿作曲家查理·古诺(Charles Gounod)。

乔治比赛鞋子(三分钟了解乔治)(2)

作曲家 查理·古诺(Charles Gounod)

古诺对比才的音乐风格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比才的很多早期作品与古诺的创作如出一辙,比如:比才的《C大调交响曲》和古诺的《D大调交响曲》。比才曾在给老师的信中所说:“你是我艺术生涯的开始。”我来自你。你是原因,我是结果。”

这部交响乐 “展现了一个17岁学生在旋律创作、主题处理和管弦乐编曲方面的非凡天赋。”它被认为是比才早期的杰作,与门德尔松17岁创作的《仲夏夜之梦》序曲齐名。

获罗马大奖

像柏辽兹、马斯奈、德彪西等音乐家一样,比才也在学生时代参加过罗马大奖赛(Grand Prix de Rome),但他第一次并没有在罗马大奖中获得成功。直到经过一番历练之后,18岁的比才再一次参加了罗马大奖赛,在古诺的热情支持下,比才终于以清唱剧《克洛维和克洛蒂黛》(Clovis et Clothilde)斩获大奖,得到了学院为期五年的财政资助,去往意大利等地继续学习。

去往意大利

1858年1月27日,比才抵达美第奇别墅,这里自1803年以来一直是罗马法国学院的所在地,它给年轻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创作氛围。不同于柏辽兹对这里的环境和食物的厌恶,比才在信中将这里叫做“天堂”。他喜欢这里热闹的气氛,很快便沉溺于社交生活中。

在罗马的头六个月里,他只为参加罗德里格斯大奖赛(Rodrigues Prize)创作了一部并未打动评委的感恩赞Te Deum,参赛失败的比才一度沮丧到发誓再也不创作宗教音乐的程度。

第一年冬天,比才以卡洛·坎比亚吉奥(Carlo Cambiaggio)的剧本《唐·普罗科皮奥》(Don Procopio)为背景创作了歌剧,作为自己的学年作业。根据要求,他原本应该创作一首宗教弥撒,但上次的失败经历让他讨厌创作宗教音乐。比才担心这部歌剧违反了学院规则,不会被学院接受,结果学院对作曲家“轻松而出色的触感”和“年轻而大胆的风格”表示了赞赏和认同。

第二年夏天,比才和几个同伴在意大利旅行,八月他们长途跋涉到南方的那不勒斯和庞贝。相比那不勒斯,比才更爱古老的庞贝,在信中,比才提到:在这里仿佛和古人生活在一起,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寺庙、剧院、家具、厨房用具……。比才开始根据自己在意大利的经历构思交响曲,但没有立即取得进展,他的这首《罗马交响曲》直到1868年才完成,花了近十年的时间。

比才对这部作品始终是不满意的,他不停地进行过修改。正是因为比才的不满意,这首作品被认为是“未完成的“,尽管它有完整的乐谱,也被多次录制,但这首作品很少在音乐会上被演奏。作品的第三乐章至今仍被普遍认为是《罗马交响曲》最好的乐章。

被迫回巴黎

比才喜欢待在意大利,可两年时间一晃而过,他原本请求学院让他在意大利再多待一年,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比才母亲病重,导致他不得不回到巴黎。因为罗马大奖为获奖者提供五年的经济支持,所以他暂时不用承受经济上的压力。

比才钢琴弹得很好。一位和他同时代的人声称,他本可以成为一名钢琴家,在音乐会上崭露头角,但他却选择隐藏自己的才华。1861年5月,比才罕见地展示了他精湛的演奏技巧。在李斯特也在场的一次晚宴上,他完美地演奏了这位大师最困难的作品之一,令在场的每个人都大吃一惊。李斯特评论道:“我以为只有两个人能克服困难……竟然还有第三个,而且这位既是最年轻的,也是最勇敢、最聪明的。”

不久之后,比才的母亲病逝,而他第三年的学年作业因此推迟了将近一年。他最终提交了三首管弦乐作品,一首现已丢失的名为La Chasse d’ossian的序曲;一首后来被融合到《罗马交响曲》中的谐谑曲和一首后来被用到歌剧中的葬礼进行曲。

1862年,比才和家里的管家玛丽·莱特(Marie Reiter)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个男孩一直由爷爷阿道夫·比才照料,直到玛丽弥留之际,她才透露了儿子的真实身份。

比才第一部重要的歌剧作品是《采珠人》(Les pêcheurs de perles)。1863年4月,剧院经纪人委托他根据米歇尔·卡雷和尤金·科尔蒙的剧本作曲,剧院要求这部歌剧必须是比才首部公开上演的作品,于是他匆忙地将已经在制作中的歌剧《埃米尔的古兹拉》撤回,并把部分音乐融入到这部新歌剧中。

《采珠人》于1863年9月30日首演,由巴黎抒情剧院演出。尽管柏辽兹赞扬这部作品“给比才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但评论界普遍持敌对态度,公众也反应冷淡。这部歌剧在18场演出后结束,直到1886年它才再次重新上演。在比才的传记作家温顿·迪安看来,这部剧的音乐 “远远超过了当代法国歌剧的水平”。

当罗马大奖五年资助到期时,比才发现他无法靠创作音乐谋生,于是他带一些钢琴和作曲学生,还为排练和试镜担任伴奏,另外,他还整理和改编别人的作品,同时也做一些音乐评论的工作。

婚姻

1862年,比才的导师弗洛蒙塔尔·阿莱维去世,有人代表阿莱维夫人来找比才,请他完成导师未完成的歌剧 Noé。阿莱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埃丝特也不幸于1864年去世,接连失去亲人的母亲深受重创,小女儿吉纳维芙(Genevieve)便回来陪伴在侧。吉纳维芙和比才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感情,现在还不清楚,但比才曾告诉好朋友说:“我遇到了一个可爱的女孩,我爱她!两年后她将成为我的妻子!”

这对情侣后来订婚了,尽管阿莱维家族最初不答应这桩婚事。根据比才的说法,他们认为比才“身无分文、左翼、反宗教、放荡不羁”。他们后来克服了反对意见,最终成婚。比才出于对已故岳父的尊敬,完成了岳父生前未完成的歌剧Noé。比才的婚姻起初是幸福的,但吉纳维芙的精神状况不太稳定(可能遗传自父母),加上母亲对夫妇二人的干涉都影响了这桩婚姻。

结婚后的第二年,他至少有创作六部新歌剧的计划,并开始为其中两部谱曲:一部改编自塞缪尔·理查森小说《克拉丽莎》的歌剧《克拉丽莎·哈洛》;一部改编自维多利亚·萨都的剧本《格里森利迪斯》。然而,随着1870年7月普法战争的爆发,他的创作陷入停顿。

最后的生涯

战争与动乱结束之后,随着巴黎的秩序恢复正常,比才的创作事业才得以继续。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为阿尔封斯·都德的剧本《阿莱城姑娘》 (L'Arlésienne)配乐,但该剧公演时,评论家认为它的音乐过于复杂,不合大众口味,因而没有受到重视。

在雷耶和马斯奈的鼓励下,比才把《阿莱城姑娘》改编为第一组曲进行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而《阿莱城姑娘》的第二组曲是在比才去世后由Ernest Guinaud改编而来。音乐学家休·麦克唐纳(Hugh Macdonald)认为,从配乐《阿莱城的姑娘》中衍生出来的组曲是比才最好的管弦乐作品之一,另外,还有一部是比才根据自己创作的12首四手联弹《儿童游戏》改编而来的组曲。

管弦乐作品在19世纪的法国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学术活动,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那些参加罗马大奖赛的选手会去创作这种作品。创作一部优秀的交响乐似乎是对青年作曲家才能的最高考验,并由学院授予最高荣誉。然而,在评委眼中,它显然没有更高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法国作曲家并不喜欢交响乐,他们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戏剧和歌剧音乐上,古诺自己说过:“对于一个想要成名的作曲家来说,只有一个办法——歌剧舞台。”

1872年6月,33岁的比才写信给朋友说:“我刚刚接到邀约,要为喜歌剧院创作一部三幕歌剧……”比才选择了梅里美的短篇小说《卡门》。比才很快就开始投入创作,但喜歌剧院的管理层担心,对于一个上演对观众有益的“高雅”歌剧院来说,《卡门》的故事可能有伤风化,这导致比才的工作又被中断了。

比才最终在1874年夏天完成了这部作品,他很满意地说:“我写的这首曲子清晰活泼,充满色彩和旋律。” 当时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嘉丽-玛丽亚(Gallio-Marie)被邀请担任主唱,有传言称他和嘉丽-玛丽亚有过一段短暂的风流韵事,当时比才和妻子吉纳维芙的关系非常紧张。

《卡门》首演时,马斯奈、圣-桑、古诺等音乐家都前来观看。马斯奈和圣-桑对比才的新作表示赞赏和祝贺,而古诺却不怎么开心。根据一篇报道,古诺指责比才抄袭:“乔治抢走了我的东西!把西班牙腔和我的调去掉,比才的功劳就只剩下蘸鱼的酱汁了。”

当时大部分的媒体评论都是负面的,他们对女主角的放荡表示震惊。嘉丽-玛丽亚的表演被一位评论家描述为“邪恶的化身”。还有人抱怨音乐缺乏旋律,与传统的喜歌剧相差甚远。然而,诗人西奥多·德·班维尔(Theodore deBanville)对比才表示赞赏,他称赞比才创作的戏剧中有真实的男人和女人,而不是通常的喜剧中没有灵魂的“木偶”。

公众和评论界让比才感到失望和抑郁,他开始相信自己注定会失败,毫无希望可言。

因病早逝

在比才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饱受反复发作的喉疾之苦。比才烟瘾很大,加上高强度的工作负荷,进一步损害了他的身体。在创作《卡门》的过程中,比才不断受到喉疾困扰,病情重到让他无法忍受,加上《卡门》当时并没有取得成功,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康复,并让他再次病倒。

1875年5月底,比才去布吉瓦尔度假,他感觉身体稍有好转,还在塞纳河游泳。不料第二天出现高烧和疼痛,随后心脏病发作,6月3日,在结婚纪念日当天,他没能扛过这致命一击,年仅36岁逝世。

比才先前不佳的精神状况和他的突然死亡,让“比才自杀“的谣言流传开来。尽管比才确切的死亡原因从未得到确定,但医生最终将其确定为“急性关节风湿病的心脏并发症”。在比才即将受到世界认可,成为音乐大师的时候,他离开了!比才的突然离世震惊了巴黎音乐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