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抗战老兵的回忆(与抗战老兵一起走过的八年)(1)

“永不褪色的记忆”公益寻访的抗战老兵们

以影像传承信仰

历史的天空,风云际会,光影踌躇,随着时间的流逝,抗日战争的直接亲历人已越来越少。

抗战期间,对于冀东这个真正意义上的“敌后”,民众参加八路军是需要莫大勇气的。不仅自己要有不畏生死的气魄,而且一旦身份暴露就会“株连九族”。为此,当年选择加入冀东八路军的人们,参军后都用化名。

如今,抗战胜利已近80年了,而散落在民间的老兵,是抗战史的鲜活见证者,其披肝沥胆的抗战经历,需要永恒留存;其高风亮节的革命军人本色,需要发扬光大;其淡薄功利的高尚情操,需要后人继承;其矢志不移的红色基因,需要代代相传……

百岁抗战老兵的回忆(与抗战老兵一起走过的八年)(2)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

如今,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该忘记:正是这些蹒跚的脚步、苍老的身躯、浑浊的眼光,铸就了抵御外辱的血肉长城,用14年血战,留住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只有这样,才能让后代人牢记抗战历程的峥嵘与卓绝,而更加珍惜和捍卫正在拥有的和平与安宁。

为了不给历史留下遗憾,我将镜头对准了这些走过抗战烽烟的老人。从2014年7月开始,我们利用业余时间踏上了冀东八路军老战士寻访之路,自费驾行6万余公里,足迹遍及京津冀(原冀东地区)的27个县市区。先后寻访212名冀东八路军老战士,并自费为他们冲洗照片、制作影像光盘,送到或邮寄到家,为的是给社会留下一份真实、生动的史料,也让老英雄们在有生之年感受到社会的关注与尊重。

百岁抗战老兵的回忆(与抗战老兵一起走过的八年)(3)

大学生们探望抗战老兵刘沛玉

然而,寻访抗战老兵的过程异常艰苦,线索大多是通过亲友和热心人士辗转获得,往往只知道老兵住在哪个村庄,连名字都不清楚,需要到村里挨门逐户地打听、核对。为此,我曾经在凌晨出发赶到一个小山村,却由于老人的家属不同意拍摄无功而返;也曾独自一人在电闪雷鸣的山路上奔波,一天寻访下来,回家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

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八年多的时间里,我与唐山公益摄影团队全员与时间赛跑,一路寻访一路感动。因为在这些这一群体中,大多数人的真实身份就是一个农民,面对平淡的生活,他们从无抱怨,不怕贫困,不怕死亡,却怕被遗忘。

面对清贫的物质生活,这些抗战老兵共同的心声是:我们当时参加八路军打鬼子,不就是想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那么今天大家伙儿过得好了,我有什么委屈的?比起那些十七八岁就已经牺牲的战友来说,我够万幸了。我看到了儿孙满堂,看到了现在国家的繁荣昌盛。

百岁抗战老兵的回忆(与抗战老兵一起走过的八年)(4)

抗战老兵吴立勋的奖章和证书

给这些抗战英雄拍照时,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要把胸前佩戴的军功章拍清楚一些,百年后好让儿孙后代们知晓自己“打鬼子”时不是孬种。

在寻访冀东八路军老战士期间,我们赢得了众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不仅为老英雄们出版了《永不褪色的记忆——冀东八路军老战士风采录》专题画册,举办了"永不褪色的记忆"大型环境肖像专题摄影展览和“记忆永不褪色”纪念冀东抗日大暴动主题展览(6次影展,观展总人数突破30万人次),还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多次邀请冀东八路军老战士欢聚一堂举办“抗战胜利纪念大会”。

“立信于心,见爱于行。”八年多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唐山公益摄影团队的摄影人和志愿者们,先后自己捐款和社会各界解囊相助下,募集资金、物品、药品总价值达30万多元,将刘荣勋、刘沛玉、张珍、董悦、高付海、卢明等90多名无儿无女、终身未娶、身患重病、生活困难的老英雄,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长年进行帮扶和关爱。

百岁抗战老兵的回忆(与抗战老兵一起走过的八年)(5)

向唐山师范学院捐赠抗战老兵专题画册

2018年12月11日一早,是我永远铭记的日子,那天我带领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冒着纷飞的小雪,驾车赶赴唐山丰润张家洼村,送早上辞世、且无儿无女的92岁老兵刘沛玉最后一程,以此表达对抗战老兵的敬仰与尊重。而次日,我们同样关爱了四年半、身患鼻部皮肤癌的滦州市赵家沟村张珍也默默辞世。

八年的时间里,我拍摄过的八路军老战士一个个在默默“归队”,如今仅有21人还在世……

让历史有尊严,后人有信念。历史渐渐远去,一代一代人的更替,令它渐行渐远,谁还曾记得经历过的苦难?经历过苦难,才知道安宁与和平的珍贵。

寻访中,我和团队还积极与平津纪念馆、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图书馆等单位合作,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将采访的抗战口述史编辑成课件,义务宣传抗战精神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带领大学生参加公益摄影实践活动,启迪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百岁抗战老兵的回忆(与抗战老兵一起走过的八年)(6)

退伍老兵看望抗战老兵刘荣勋

我想说:关注冀东抗战史,关爱抗战老兵,我们既不是在百无聊赖之余偶发善心,更不是慈言善语的心安理得,也不是沽名钓誉的个人满足。这是因为抗战史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悲壮最惨烈的回忆,从1933年长城抗战到1945年胜利,冀东人民抗战历经12年,约30万百姓惨遭杀害,3万多战士牺牲,地区级领导人牺牲30多人。

寻访、拍摄、关爱这些鮐背之年的老英雄,是为了让更多人铭记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同仇敌忾的团结精神,不屈不挠的自强精神,让这些精神汇入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淬炼成华夏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如今的中国已今非昔比,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抗战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抗战精神的意义不是被淡化了,而是历久弥香;抗战精神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

百岁抗战老兵的回忆(与抗战老兵一起走过的八年)(7)

编辑:杨 波 戚恺彧 校对:杨 男 撰稿: 戚 辉 摄影:丁志宏 陈 洁 戚 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