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区分一族众人之间的长幼、尊卑,表白宗族里世系血统顺序,专门选用全族共行的辈份文字,这就是字辈谱。家谱中,家族迁居(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许多家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古称"昭穆"),俗称"排辈份"。即在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须用某个统一规定的单字起头,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它是一个家族传代的字凭,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区别同辈中的年龄次序,"排辈份"之外还要"排号"。
字辈命名是我国重要的一种取名方式,也是我国姓名文化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根据初步研究,我国以字辈命名的文化现象起源很早。东晋南北朝时,一些文化优越的大族子弟就竟相以字辈命名。当时的命名方式,有些是兄弟共享某些汉字作为名字的偏旁,有些是同辈人中分别使用某些相近的字作为辈份的标志。显然,这些都已具备了字辈的性质。当时所用的字辈不太严格,还没有形成像后来那样严格按照「字辈诗」命名的习俗。但是,作为我国字辈取名习俗的发端,其历史是应该一直追溯到这里的。
字辈的形成。字辈,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农。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起源于宋朝,《谱牒学研究》中记载:宋太宗赵匡胤立了13个"范字"——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加上"匡"共14字。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辈字,字辈,是人们按伦理道德取名的一个规则。多在职入学时家长请先生按辈字给孩子改个学名,即大名。中国古老的姓氏字辈的规矩真的很有用,散落五湖四海的家乡人一旦论起字辈来,关系可以丝毫不乱。字辈,它是各族祠堂的产物,或集体创作;或名人所笔,族门出个相公、举人什么的,往往为家族立派、续派;也有皇帝赐封的,孔族字辈就是明清两朝皇帝赐定。那是当今全国统一得最好的字辈。
我国较为严格和系统的字辈取名习俗大概完善于宗族制度高度发达的宋元以后。由于宗族制度高度发达,各地同姓人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密切。为了便于区分长幼尊军和在交往时便于称呼,一些家族率先在修谱时采用了编定一首寓意深刻的五言诗或七言诗,族人命名时按辈份高低依次选用一字的「字辈诗」命名方式。由于这种方式的确可以起到以上所述的作用,因此使迅速流传开来,成为我国流传最广的取名方式。
家谱字辈是一个家族的简单而比较系统的证明,字辈,或四言、或五言、七言,可长可短:长则五六十字,短则十多字,一般为二三十字。它虽说带封建宗族色彩,然而从文学角度来看,却是绚丽多姿的诗篇。各族姓氏,有不同的族谱,辈字就是族谱的确良核心和纽带带。同一个姓氏,有不同的族谱,或字节辈。
我国古代使用字辈谱的家族和姓氏十分普遍。因此,一些影响较大的家族或家族中出过名人的家族所使用的字辈谱也就随其家族的声誉而广泛传播。古代人按字辈取名时所用的字辈谱,一般是由祖宗或饱学之士选定的,大多数谱系都含有忠孝传家、宁国安邦、克勤克俭、光大家业等内容,也有一些字辈谱是按阴阳五行编定的。
近现代以来,由于人们取名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采用字辈取名的人除在较为落后的农村以外,大部分姓氏和家族都不再使用了。只是在近年来,随着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归国寻根热的兴起,一些地方的姓氏也编修了新家谱,修或续了新的字辈谱。这些在新形势下编定的字辈谱,尽管采用了传统的形式和方法,但在内容上突出了「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等时代特色。字辈谱在颂扬祖宗功德、劝励子孙的同时,又加入了「民主」、「和平」、「进步」等新内容,体现了爱国爱家的新思想。由此可见,字辈谱作为我国姓名文化中一种古老的取名方式,也在焕发着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