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初,笔者所在的学校来了三名转校生,是从云南过来的。他们是一家人,大的是姐姐,还有两个是双胞胎弟弟。他们的姓都很特别,姓“苟”(音“狗”)。这是笔者第一次接触到“苟”姓的学生,这也是我们这所有着近3000多名学生的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例“苟”姓!

只是,在感到稀奇的同时,笔者也不禁担心,这样的学生会被其他同学取什么绰号呢?我们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特别喜欢给别人取绰号,这回看到这样的姓,他们肯定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大狗,小狗,和二狗“,还是其他的什么“狗”呢?

班里有一个姓潘的同学(班里转来三个苟)(1)

据查,全国现有苟姓人口约4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26‰。这个姓虽然春秋战国就有了,但是,因为这个姓给当事人带来了很多麻烦,到了现代,很多人纷纷把“苟”改成了“敬”,这样就好听多了——其实,“苟”姓的源头本来就是“敬”,因为避讳皇帝石敬瑭的名字,才改成“苟”的。

除了“苟”姓不好听之外,还有姓“操”、姓“鬼”、姓“死”等人。

有人说,他们小时候班里有两个同学,一个叫“赵宇”,巧了,还有一个叫“操赵宇”!班主任还特意把他们安排在了一起,瞬间就感觉到了班主任深深的恶意!

有人说,他们以前有个副校长,叫“操应长”,这个名字读起来就感觉很邪恶……

还有人说,他记得自己的同桌姓"苟”,名“良”,连在一起读的时候,就感觉怪怪的。

班里有一个姓潘的同学(班里转来三个苟)(2)

班里有一个姓潘的同学(班里转来三个苟)(3)

班里有一个姓潘的同学(班里转来三个苟)(4)

班里有一个姓潘的同学(班里转来三个苟)(5)

班里有一个姓潘的同学(班里转来三个苟)(6)

大家认为,拥有这样一个稀有的姓氏,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笔者觉得,这样的孩子,在班里被同学取绰号肯定是逃不了了,在老师眼里,他们也是被关照的重点对象。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心理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如果这个孩子的性格不够坚强,很容易会造成自闭、阴郁的不良后果。

所以,我在担心,这三个“苟”姓的转学生,在班里怎么和同学友好相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