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丧志”语出《尚书·旅獒》,常用来指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好似“玩物”和“丧志”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事实上,每种事物和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玩物”可能“丧志”,也可以“养志”古往今来,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足见“玩物”带来的结局有好坏之分,而不是绝对的坏事连连,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玩物丧志是什么含义?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玩物丧志是什么含义(玩物丧志有新解)

玩物丧志是什么含义

“玩物丧志”语出《尚书·旅獒》,常用来指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好似“玩物”和“丧志”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事实上,每种事物和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玩物”可能“丧志”,也可以“养志”。古往今来,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足见“玩物”带来的结局有好坏之分,而不是绝对的坏事连连。

这样讲,不是要颠覆“玩物丧志”的本意。仔细研读“玩物丧志”的由来,不难发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句话另有深意。封建社会中,权力最大、责任最重的是帝王,其一举一动都会引发朝野的震动。古语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把这句话诠释得真真切切。对帝王而言,即使是正当的兴趣爱好亦应有所节制,不可无度。属于亡国之君者,大都纵情于声色,或者沉醉于艺术和工艺,终至不理国事,祸国殃民。

譬如,南唐李后主擅长填词调律,宋徽宗擅长书法绘画,论艺术成就都是千古不朽,却沦为亡国昏君,发人深省。还有些亡国之君,耽于工艺技术,虽有杰出成就,却荒废国事。比较典型的,还有元顺帝与明嘉宗。《元史·顺帝纪》中记载,元顺帝会自制宫漏(古时计时报时的机器),又会制造龙船,“其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鲜有”。《庚申外史》中记载,元顺帝还善于建房造园,从设计、施工到装修,乃至最基本的木工技艺都很娴熟、高超,令人拍案叫绝。史载,明熹宗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明熹宗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这几个帝王若不是皇帝,而是寻常百姓,可以充分享受自己的爱好,从事文艺或工艺工作,一般来讲既不会误身,更不会祸国,反而能扬名立万,成就一番事业,造福社会。魔术大师刘谦,七岁时的一次偶遇,让他爱上了魔术,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整天痴迷于魔术。由于爱玩魔术,不断钻研魔术知识及技巧,创立了魔术的新天地。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小时候特别喜欢玩电脑,在玩中爱上了电脑编程,潜心研究,白手起家,最终成了世界首富。泡泡网首席执行总裁李想,中学六年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玩出了大名堂。由此足见,在不同的人身上,“玩物”具有两面性,关键是什么人、怎么玩,玩出了什么。如果能玩出事业,玩出成就,则善莫大焉。

无论如何,“玩物”要把握好度,否则便会“过犹不及”。正如《大学》中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短于此,则长于彼,“玩物”得当,可以调节精气神,于生活、工作、学习大有裨益,于职业、事业大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