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许多人选择乘飞机回家过年,但对于一些本身患有疾病的乘客来说,坐飞机可能引起身体不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出行提示过年坐飞机掌握这几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出行提示过年坐飞机掌握这几点(这些人不建议坐飞机)

出行提示过年坐飞机掌握这几点

临近春节,许多人选择乘飞机回家过年,但对于一些本身患有疾病的乘客来说,坐飞机可能引起身体不适。

自然心脏病学:9种人不建议坐飞机

近日,英国《自然心脏病学》评述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有以下心血管病的人,不建议坐飞机:

(1)过去2周内发生过心梗;

(2)不稳定性心绞痛尚未得到控制;

(3)过去2周内接受了冠脉介入治疗(冠脉介入治疗的简单病变患者,可考虑短期出行);

(4)过去3周内接受过心脏外科手术或瓣膜介入治疗;

(5)心功能IV级心衰或失代偿性心衰患者;

(6)未控制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7)艾森曼格综合征;

(8)未控制的肺动脉高压;

(9)有气胸(如在接受心脏大手术后)。

文章指出,这9类人出门前要考虑一些问题,如:出门在外的风险;临行前去医院做个检查,问下医生是否要调整治疗等。

也要了解目的地的季节与气候、空气污染、旅行距离和时间、时差、海拔、进行的活动和住宿等。

对于急性心衰患者,至少出院康复6周后再出门旅行;对于安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最好出院2周病情稳定后再考虑远行。

高空中,身体有很多变化

飞机起降时,高空中机舱内的压力比在地面时要小,会导致血管、鼻、耳等器官内部压力改变,进而影响生理功能。

1

心衰患者可能呼吸性碱中毒和缺氧

心衰患者前往约2000米海拔的目的地旅行是安全的,但在高海拔更容易受到影响。

超过海拔2500米后,气压会下降,空气中氧分压也会降低。此时人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增加,可致呼吸性碱中毒和低氧利尿。

缺氧可引起肺血管收缩,并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这是高原肺水肿的机制。为了补偿较低的动脉含氧量,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率和每搏量增加,使心衰患者易发生失代偿。

2

血容量减少,每小时约丢失200毫升体液

飞机上机舱湿度较低、气温较低,加上通风,会增加每小时约200毫升的体液流失。由于保持坐位,下肢的血液淤积。超过4小时,可使体液减少约6%。

若在飞行中饮用无钠、含酒精或含咖啡因的饮料,会促进利尿,且可能进一步增加体液流失。

若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脱水,会导致电解质或酸碱紊乱,具体表现为疲劳、乏力、心率增加、肌肉痉挛、虚弱、体位性头晕、腹痛、低血压、嗜睡和精神错乱等。

还有哪些人不适合坐飞机?

1、脑血管患者

尤其害怕嘈杂、振动的环境,加上飞机上往往轻度缺氧,极易造成旧病复发。如脑栓塞、脑出血、脑肿瘤这类病人,由于飞机起降的轰鸣、震动及缺氧等,可使病情加重。

2、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尤其是肺气肿、肺心病患者 飞行途中可能会因为低压环境而造成肺部气体膨胀,加重病情。

3、严重贫血的患者

血氧能力较差,而飞机上又时常轻度缺氧,很可能会出现身体供氧不足。

4、耳鼻疾病患者

在压力变化大的环境中,人要依靠内外耳膜调整压力平衡,耳部疾病患者和耳鼻有渗出性炎症的患者乘飞机要慎重,容易导致耳膜穿孔。

5、刚动过手术的人

最好在一定时间内不要乘坐飞机,以免飞行途中压力变化,使得闭合的伤口再次撕裂以及术区血管出血。

6、精神病患者

神经很敏感,在飞机上封闭、低压的环境中,生理心理都容易更紧张,最好有相关医护人员陪同。

此外,新生儿呼吸功能不全,咽鼓管较短,鼻咽部常有黏液阻塞,又不会做吞咽动作,飞机升降时气压变化大,难以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在飞机巡航时,处于高空,低氧也不适合婴儿,不少航空公司便规定婴儿必须出生满14天後才能登机,以免呼吸器官无法适应。如需带婴儿乘机,在订票时最好特别说明一下,也可以提前问一下相关航空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务必确保婴儿的舒适安全。

飞行中出现不适怎么办?

如果患有慢病或近期患重感冒、急性肠胃炎等急症,在乘坐飞机出行前,最好咨询医务人员,根据医务人员要求携带必要的药物,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登机尤其需要备好应急药物,最好带上血压计、体温计等检测生命体征的仪器随时检测。

飞行中如果出现身体不舒服,可参照以下建议:

起飞、降落等气压变化大时可多活动下颚,做咀嚼、吞咽动作,以调节身体内的气压变化,避免体内器官受到过大压力。

飞行中每隔30分钟站起来舒展四肢,或稍微走动一下,以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做做“踝泵”运动,即坐着时勾脚背3~5秒,压平脚背保持同样时间,然后站起来踮踮脚尖。

如果在空中突然出现胸闷气喘等不适,要及时向空乘人员求助,为治疗争取时间。

来源:生命时报、健康山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