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为主的哲理故事(无事生非哲理故事)(1)

这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天又闷又热,村民们熬不住,男人掂着苇席到打 麦场睡觉,女人则在自家院里纳凉。

大约半夜时分,突然一声女人的尖叫. 把酣睡着的小村惊醒了。由于天黑,人们不知道是盗贼牵走了谁家的牲口,还是恶狼叼走了谁家的孩子,于是,大人叫,小孩哭.乱了好大一阵。

最后问明白了,是满圈的老婆搂着儿子在自家院里乘凉,躺着躺着睡着了,半夜里猛地醒来,见铺边站着个赤膊男人,她吓得尖叫一声,赤膊男人不见了。

满圈的老婆遭此惊吓,人变得昏昏沉沉的,第二天连早饭都没起来做。

这一下,满圈心里打了个结,想想这事非同小可,于是就出门找人讨教去了。

村里有个二大爷,是个杀猪的,每隔二天镇里逢集,他就去卖肉。

二大爷平时见的人多,经的事广,是村里最有见识的人,满圈自然去找他。

”揍!"二大爷抡着油晃晃的胳膊说,“女人是破拖车隔几天不修理准出事。”他瞪着一双看透世界的眼睛自问自答."你知道昨天是什么日子?昨天是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的日子。为啥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七月七夜里出事呢?抓紧时间修理吧,现在还来得及。”

为证明自己的论断绝对正确,二大爷按照小村人的习惯,讲了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

从前,城西有个女人,长得漂亮极了,但她是个不正经的女人,出嫁以后, 还勾引了一个又一个男人,丈夫一怒之下休了她。

后来这女人又连嫁了五个丈夫,可五个丈夫都先后把她休了,于是女人的名声就坏了,没人肯再娶她。后来,有个杀猪的不嫌弃,花钱娶了她。

迎亲那天,杀猪的牵匹老瘦马去接她,女人骑在马上,杀猪的在前边牵马,两人走到半路,要过一道水沟,杀猪的一跃就过去了,站在对岸拉住马缰绳.叫马也跳过去。那马太老.也太瘦,实在没有力气,任他怎么吆喝也不肯动。杀猪的火了,大声对马吼道:“该杀的货,别说你是个畜生,你即便是人,敢如此不听话,老子也非宰你不可!”话音未落,杀猪的从腰间抽出一把杀猪刀,眼睛没眨一下,就把马脖子给抹断了。

老瘦马倒在地上,那女人自然也跌了下来,杀猪的拿着滴血的刀子问女人:“没马骑了,你咋办?

那女人吓白了脸,带着哭腔说:“我能走路的!"她乖乖地跟在杀猪的后面,一口气走了五里地,进了杀猪的家。

从此以后,女人规规矩矩过日子,再不敢胡来了。

听完故事,暗自琢磨了一会儿,觉得二大爷说得挺在理。昨晚,一准是自己老婆有了野男人,不赶快修理是不行了。一怒之下他浑身便生出阳刚之气,将衣袖挽一挽,决定回家修理老婆。

满圈正往家走,半道上碰见三婶子。三婶子见他杀气腾腾的,问他干啥哩,他就把二大爷的话学说了一遍。

三婶子两手一拍:“我的傻娃儿哟,你幸亏遇见我了,那个杀猪人凶

狠凶狠的,怎么能学他呀?女人心眼窄,是打不得的,万一她想不开, 喝了农药,她娘家人不找你算账才怪哩!

满圈没主意了:“那咋办?”三婶子脸上露出无事不晓的神色,说:“猫狗还识好歹呢,打不怕敬的怕,你赶

快回去,对媳妇好着点,她一准对你真心。你若不听婶子的话,你们两口子怕要过到头了!

为证明自己的观点绝对不错,她也按照小村人的习惯,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过去,县城里有个店铺掌柜,他妻子不知啥时候跟年轻的店伙计好上了。

有一天夜里,掌柜讨账回来,听见妻子跟伙计在屋里小声说话.妻子说:“你光得像面团。”伙计道:“你软得像花筐。”

掌柜气得要命,但想了想没声张,扭头走了。

第二天,掌柜把店伙计的父亲请来,拿出一笔钱说:“伙计这几年干得不错,人也长大了,把钱拿回去给他讨个媳妇吧。”

父子俩千恩万谢地走了。

店伙计娶罢媳妇回店那天,掌柜夫妇设宴为他贺喜酒席中间,掌柜开口说道:“从今往后,各自有家,面团别再找花筐,花筐也别缠面团。”

掌柜妻子和店伙计听得明白,真是既惭愧又感激。他们从此改邪归正,一心一 意帮掌柜做生意。店掌柜既保全了面子,又收买了人心,后来,他发财了。

三婶子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有个外甥女嫁到了县城里,她去看外甥女,进过几趟县城,是村里见过世面的女人,她的话不可不听。

满圈听完了故事,心里琢磨了一阵,觉得三婶子的话也有道理,老婆自打进了门,跟着自己风里来雨里去,不嫌苦,不怕累,这样的老婆怎么说打就打呢?他的火气没有了,挽起的袖子又抹了下去。

满圈慢吞吞地往家走,边走边考虑怎样敬老婆。走着走着,迎面遇见了四秀才,四秀才念过两年书,村里人把念过书的人称作秀才,又因他排行老四,就叫他四秀才。

四秀才见满圈面色不对,就问他有什么心事。

满圈就把二大爷和 三婶子的话都学说了一遍。四秀才听罢仰面长叹道: .真是大老粗的见识啊!

满圈疑惑地问: “这是什么意思?

四秀才晃着脑袋,说:“如果你老婆是清白的,岂不冤枉了好人?如果你老婆真有那事,岂不是斩草不除根,春来又复生?你应该抓住时机,查清根底,然后设计捉奸夫惩淫妇。此事宜速不宜迟要知道.该断不断,必遭其乱,狠毒莫过淫妇心哪!

为证明自己的意见绝对无误,他也按照小村人的习惯,讲了个深入浅出的故事:

很久以前, 城东有个在外地教书的先生,回来探家躺床上休息时,发现,项棚上沾着一点痰。先生懂得,只有仰面躺在床上的男人,才有可能把痰吐到顶棚上。看来,有别的男人在自家床上睡过。

这个男人是谁呢?先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第二天告诉妻子说,他要外出访友,三日后回来。先生说完就出门走了,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暗暗回来,爬到院内一棵大槐树上。

第一天夜里没发现什么,第二天夜里,先生刚刚在槐树上藏好,就见 一个男 人悄悄溜进院子,在窗外学 了三声蛐蛐儿叫,屋门就轻轻开了、那男 人钻进了屋子。

先生设计查明根底后,狠狠惩治了奸夫和淫妇。

四秀才识文断字,他的话不可不信。满圈听完故事,认真琢磨了一会儿,觉得四秀才说得不错,要查清事情的真相,那就得学学教书先

生。

正好,自家院里也有一棵大树。

满圈边走边盘算,不知不觉到了家里,看见老婆、孩子还在沉沉地睡着,他想起二大爷、三婶子和四秀才出的主意,一个让打,一个让敬,一个让查,用哪个好呢?他琢磨了半天,彻底没了主意,只好打个呵欠,挨着老婆躺下了。

第二天早晨满圈醒来时,老婆已把早饭做好了。

老婆这顿饭吃得特别多,几乎把昨天没吃的全补上了。吃罢早饭,两口子扛着锄头抱着孩子下地,一路上,满圈问:“前天夜里,到底是咋回事?

老婆答:“我睁开眼,见铺边有个男人,眨眨眼就不见了。”

满圈说:“怕是做梦看花眼了吧?

老婆道:“我想也是。不过,那会儿你没在身边,真把我吓坏了。”

接下来一连数十天,平安无事。一直到他们的儿子学会走路、学会喊“爹”、“妈”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仍然亲亲热热,太平无事。

村里人便渐渐把这事忘了。后来,县里来了个扶贫干部,姓王,住在满圈家,满圈跟他混熟了,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有一天身边没旁人,满圈想起了旧事,便一五一十向王干部叙说了一遍,然后请教他:“老王,你说,当时我用哪个主意好?

老王盯着满圈看了半天,:“你呀,幸亏一个没用!

作者:吴庆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