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礼器,用于古代祭祀。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负一楼。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四羊方尊十大文物(国宝探秘文物篇之)(1)

发掘出土

1938年4月的一个上午,湖南省宁乡县姜氏三兄弟垦荒栽种红薯时,忽然锄下"当"的一声金属碰撞声,一件硕大的金属器物出现在他们眼前,如获珍宝的三兄弟用工具敲打四羊方尊,不小心竟将器物的口沿敲掉了手掌心大小的一块碎片,随后抱回家中用老式的杆称称了重量,大约64市斤。姜氏兄弟挖到宝贝的消息很快在镇上传开了,万利山货号的老板当即开出了400大洋的价钱要购买,姜氏兄弟家庭因困难,也就只能忍痛割爱了,在经过当地保长、甲长和乡绅的层层盘剥后,400大洋最后到姜景舒手上就只剩下248块了,姜氏兄弟在卖掉宝贝时还下意识地将那片敲下来的碎片留下来做纪念。

四羊方尊十大文物(国宝探秘文物篇之)(2)

战乱流失

四羊方尊被古董商买进后,很快辗转到了长沙县某商号,一些心怀不轨的商人打算密卖宝物,内定起价20万大洋。长沙县政府为防止奸商贪利将国宝卖给外国人,立即查处此事并将四羊方尊没收,上交了湖南省政府。宝物充公之后,被放在时任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的办公室里,张治中并不知道它有什么价值,竟把宝物作为笔筒放在几案之上达3个月之久。不久,日寇进逼长沙,四羊方尊被送到了湖南省银行保管,1938年11月,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和省银行均迁往沅陵,当局决定实行"焦土政策",延续两天两夜的大火,烧毁了长沙城近80%的建筑,史称"文夕大火",这把火使四羊方尊在战乱中遗失了 。

四羊方尊十大文物(国宝探秘文物篇之)(3)

重获新生

解放后,周总理于1952年责成追查四羊方尊的下落,最后得知四羊方尊在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车队遭到日机轰炸,运载车辆不幸中弹,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十几年无人问津。1952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蔡季襄在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的仓库中,找到这个破碎的宝贝。相关部门迅速通组织专家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把破碎的四羊方尊修复了。美中不足的是,尊的口缘部分始终还缺一块残片,就是姜氏兄弟曾有意识留下的那一块碎片。1976年,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到宁乡县千方百计寻找到姜氏兄弟,至此 尊口上的云雷纹残片才终于完璧归赵,这样经过战火洗礼的四羊方尊才又得以重新面世。

四羊方尊十大文物(国宝探秘文物篇之)(4)

文化寓意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铭文,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着力表现羊的青铜器,既保留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又有替代羊作为牺牲献祭给神明的意思,同时还包含了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萌芽了后世关于羊的种种观念。

四羊方尊十大文物(国宝探秘文物篇之)(5)

四羊方尊十大文物(国宝探秘文物篇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