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软件行业的发展前景(软件企业的出路在哪里)(1)

作者:吴梦雄、曹开彬

8月6日,在离澳门只有一线之隔的美丽的珠海横琴湾酒店,中国软件网参加了疫情之后IT、企业服务领域第一个大型的线下活动——2020商业创新大会(南方峰会)。

这个由用友网络主办的、近3000人参加的大会,以“商业创新 如此便捷”为主题。

在大会的开场演讲中,用友网络董事长王文京向整个业界大声说出了一件用友从来没有试过、王文京自己也从来没有做过的大事:用友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理念——商业创新平台(BIP)。

王文京在演讲中提到,在上个世纪90年代,Gartner提出了ERP,引领了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他认为,在今天的数字智能时代,商业创新平台(BIP)将取代ERP成为主角,BIP将成为引领企业前行的核心动力。

分析软件行业的发展前景(软件企业的出路在哪里)(2)

是什么原因,让行事风格一向略显保守的王文京要提出一套自己的理念呢?

1|时代变了

十年前,POS机设备供应商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一个叫微信的东西出现,一把就砸碎了它的饭碗。坐着高铁的你我同样无法想象,一百年前的先辈,去趟北京大兴黄村还要去隔壁村借头毛驴。

别忘了,云计算的概念已经被提出来十多年了。十年足够改变一切,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超过30万亿元。

十年年间英雄无数,这正是,君不见王坚博士泪洒阿里,亚马逊和微软敌手寥寥,引得腾讯百度竟折腰,人未至云先到,金蝶用友也来搞。

当软件企业也纷纷入“云”时,却发现天已变了。

2|变化之一,少了一类客户,多了一类对手

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在进入云计算、数字时代之后,面临了和以往非常不一样的境地:一少一多。

少了一类大客户:原先很多大型企业集团,SAP、用友、金蝶、Oracle等软件公司的大客户。但随着数字化的深入,他们越来越意识到,数字化系统是他们的核心所在。他们现在越来越不愿意将核心系统直接采用这些软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而是要将核心系统掌握在自己手中,要确保自己对系统的绝对掌控力。

这些大型企业现在都自己招聘研发队伍,组建自己的专门团队研发核心系统。他们逐渐开始脱离软件公司的客户队伍了。

更有甚者,有些企业还成立了IT公司。还将自建的系统产品化,并在市场上销售。在某种程度上,和自己原来的提供商,即提供核心系统的软件公司们逐渐成了“竞争对手”。他们利用自身对业务场景的实践心得与深入理解,开始试水软件市场。

当然,大型企业集团成立IT公司,这种情况早在以前就有。例如,宝钢集团成立了宝信软件,中石化成立了石化盈科……但之前这些公司,自身推出的产品相对较少,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了软件公司的合作伙伴。

根据中国软件网的采访发现,这个现象是大概5年前开始出现的。

分析软件行业的发展前景(软件企业的出路在哪里)(3)

多了一类竞争对手:进入云计算、数字化时代,软件公司在市场上多了一类竞争对手。例如,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大举进入软件公司的地盘。这是之前市场上所没有的厂商。对软件企业而言,他们是跨界而来的竞争对手。

现在,这些互联网公司怀揣着丰足的资金、优秀的人才,以及经过自身检验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在市场上开始推广,并因为他们的影响力开始得到一部分行业用户的青睐。

由于以上的两类对手往往来自各行各业,并各有各的主打场景,所在各个领域,软件企业都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

3|变化之二,令人疲于应付的新场景与新业务

数字化时代,软件市场也出现了众多变化。软件不再是软件,软件是一切。

最重要的变化是,企业对软件、对数字化应用的需求大量爆发。进入数字时代,企业的很多业务都建立在IT之上,IT和业务已经完全融合。直播、短视频、云游戏、云展览、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层出不穷的新应用场景。每个业务都需要应用软件支撑,所以现在有大量的软件需要开发。

靠传统的应用软件开发方法、靠现在的软件企业,不可能满足这么多的需求。

其次,应用软件需求的变化特别快。在信息化时代,软件企业开发的产品,其研发周期都比较长,短则几个月,长则好几年。但在数字化时代,应用的开发往往是以周、以天,甚至是以小时为单位来交付。同时,需求变化也快。今天是直播需求,后天就可能变成了录播,甚至变成了虚拟主播。

按传统的应用软件开发方法、靠现在的软件企业,能这么快地满足需求和需求变化的节奏者,凤毛麟角。

最后,企业应用的商业模式在变化。提起这几年软件行业最大的变化,恐怕就是从卖许可证(license)改为了订阅制,许可证的模式是一次性买断,而如今的订阅制,向客户收取年费,逼着厂商不断地去挖掘客户新的需求点,同时也督促厂商把售后服务做好,才能让客户续费。

市场营销策略、产品市场契合度、服务能力、投资、并购、技术迭代、政策都有可能改变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商业价值链。

4|出路在哪?解铃还须系铃人

高尔丁死结最好的解法是一刀斩断,云计算带来的困境还得通过云计算来解。

如果在应用层的变化开始变得难以琢磨,就应该在平台层面施以辣手整治。提供一个开放的、低准入的平台,拥抱更小更细微的社会生产单元进来,提供更个性化、更便捷、更智能化、更安全的服务与产品。

业务创新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呼唤一个新平台的诞生。这就是商业创新平台。

商业创新平台的核心价值有两点:

第一,它是一个快速的商业应用全生命周期平台,能覆盖从需求产生、研发管理、运营运维全过程,它能低门槛、低成本地生成各种应用。大幅降低研发成本,大幅提升研发效率,能满足大量应用井喷的需求。

第二,它是一个综合、一站式服务平台,它建立了数字时代的企业服务生态。它能让各种应用在平台上得到充分展示,并方便地让企业用户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

这样的平台解决了两大问题:

面对“一少一多”的竞争格局,携生态之势以挫竟对;面对难以及时覆盖的新场景、新业务,变被动为主动。

5|谁做了这事?

国外有人开始做了,并且取得了极佳的成绩。

它就是Salesforce。

Salesforce的Force.com就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创新平台。

2005年,Salesforce发布了AppExchange平台,这是一个云端商店,允许第三方在其之上销售自己的创新云产品,2008年Salesforce又推出了Force.com,这是世界上的第一个Pass产品,为应用层的开发者提供平台服务,而每次登陆只需要99美分,极大的降低了开发者与下游客户的软硬件投入成本。

分析软件行业的发展前景(软件企业的出路在哪里)(4)

不仅是Salesforce,还有一些巨型公司开始做这样的平台。微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微软在最近几年开始全力推广其Power Platform。这也是商业创新平台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Power Platform是微软推出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并支持微软云的三驾马车Microsoft Azure、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实现集成、定制和拓展,帮助企业快速创建应用,构建出功能丰富的定制化业务应用。除了自家的Power BI、Power Apps、Power Automate、Power Virtual Agents,Power Platform还还可通过连接器支持Adobe、Salesforce等第三方商业应用、SaaS服务和多样化的数据来源。

6|国内的情况

自ERP时代,国外软件厂商在国内就有操作UI复杂、业务流程制定常被强行走国外模式的坏口碑,以至于经常会引起用户的抵触情绪。通常还会伴随着对企业技术人员水平的要求比较高,二次开发困难,采购、维护的成本往往数倍于国内软件的情况。

在商业创新平台时代,国内厂商开始和国外巨头几乎处于同一个舞台上。国内当前最典型的代表是用友。

用友在此次大会上推出的BIP,是实现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技术支撑平台,具有典型的高可用的特征。BIP将技术与应用两个平台融合为一体,将自身应用与服务联合生态伙伴的应用与服务,共同实现一个商业创新的大生态,满足前文所说的市场中新诞生的各种新场景、新需求、新趋势。

除用友之外,国内涌现了一大批低代码开发平台。这其实是商业创新平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葡萄城的活字格、iVX、明道云、简道云等。

他们也正在朝全面的商业创新平台方向迈进,赶赴在潮流之前,占得先机。

分析软件行业的发展前景(软件企业的出路在哪里)(5)

7| 一个这样的平台需要的是什么?

归根结底,这个平台的未来至少要完成三件事:1. 覆盖标品软件难以企及的多元化、个性化、小粒度场景需求;2.可零可整,零可灵活作战快速迭代,整要海纳百川一览无余;3.足够开放、包容、低门槛的生态。

中国软件网认为,要理解这样的平台如何能做好,就要先理解这样的平台必然的三个优点:1系统先进性:运维成本低,系统稳定性更高;个性化保障:个性化开发成本低,周期短,能够照顾到同行业不同公司的细微需求;平台融合性:平台化开发,易于集成,中台稳定性更高,自带兼容性保障。

要完成上述的三个优点,就少要满足三个对应的条件:1.低门槛、2.云端融合、3.三方生态

关键词

“低门槛”

近些年低代码开发大热,其无需编码或通过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生产方式迎得了市场热捧。一方面直接降低了企业应用开发人员的投入成本,另一方面直接将原本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开发周期成倍地缩短,从而帮助应用层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增高人效、快速迭代。而要适应多种多样的业务场景以及快速响应需求,低代码开发几乎是必然选择。

关键词

“云端应用融合”

随着云计算的进一步落地,平台化、生态化的PaaS平台开始出现,伴随着技术应用的普及,以价值经济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产业互联网兴起,开始融入到了各个行业中去。数据在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在云端聚合,而云端服务的价值也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算力与存储,成了价值策源地。但说句实在话,很多行业软件,孤岛效应明显,因为无法与企业数字化整体系统实现深度融合,就更加无法实现其降本增效、规模化效应、数据量化、精益运营等应有的优势。这点在很多新兴应用中非常明显,尤其以近年来比较热门的RPA软件最为明显。

关键词

“生态”

以OA为例,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流程至少应该包括流程、知识、日志、门户、会议、日程、沟通、资产、任务等20种管理应用,在一些垂直行业里,甚至还会有更加独特、稀有的场景,如大型集团公司的风控、实体商业的巡店管理、建筑行业的资质证照管理、政务系统中的党建、采编、督办等,多达数千种场景需求,而伴随着直播、MCN等新兴行业的崛起,这一情况变得更严重、更突出,第三方的生态合作无疑是一种绝佳的终端客户满足策略,去覆盖更细小、更具体的应用场景。

中国软件网在峰会上能体会到,无论是像华为、腾讯、阿里这样的用友技术和基础架构合作伙伴,还是像华胜天成、广联达这样的应用合作伙伴,抑或是像拓友、通友、企通这样的用友渠道伙伴,都为用友提出的商业创新平台而感到兴奋。

企业应用、企业服务领域已很久没有让人眼前一亮、让大家值得共建、共享、共赢的行业理念了。商业创新平台(BIP)或许是软件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最新机会,也是中国软件企业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巨头的最新机会。

作为中国软件行业的执牛耳者,BIP在这个浪潮中能走出新生吗?

,